—1—辽东湾新区总体情况(2016年7月4日)盘锦辽东湾新区始建于2005年12月,曾隶属于大洼县,原名辽滨经济区;2006年6月,被纳入辽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09年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11年4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辽东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同年2月,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石油化工产业)”。2013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辖荣兴、二界沟、荣滨、田庄台4个街道(田庄台于2013年3月并入,面积为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人。201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3亿元,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2亿元,同比下降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9.4%;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0.2%;外贸出口总额完成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3亿美元。—2—截至2015年底,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489.3亿元,年均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84.2亿元,年均增长39%;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2.7亿元,年均增长106%,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完成7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22.3亿美元。2016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4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270亿元,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完成17.5亿元,增长11.6%,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计划完成14.5亿元,增长10.1%;外贸出口总额计划完成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计划完成1.5亿美元。2016年一季度,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6亿元,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增长-1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亿元,增长-5.7%;财政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9亿元,增长-10.8%;外贸出口总额完成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0.2亿美元。2016年1-4月,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2亿元,增长-1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增长6.5%;财政—3—口径税收收入完成4.9亿元,增长11%;外贸出口完成0.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0.2亿美元。二、规划情况2013年3月,市六届人大2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盘锦辽东湾新区总体规划》,把新区的空间结构概括为“一带、两轴、三区”。其中:“一带”,就是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主要依托大辽河及滨海的自然风光,建设滨水公园和湿地公园,形成新区的外围自然生态防护屏障。“两轴”,一个是沿滨海大道东西向展开的城市发展轴,这一轴线贯穿辽东湾新区的城市核心区、盘锦港和临港产业区。另一个是经济发展轴,主要是沿中华路南北向延伸,是盘锦港及临港产业区物流贸易的发展轴线。“三区”,就是港口区、临港产业区及辽滨水城。新区在充分借鉴世界众多沿海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正坚定不移地按照港产城联动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进新区的开发建设。目前,新区港产城形象已基本树立。2013年5月,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辽东湾新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指出,新区将围绕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这条主线,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4—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改革开放、锐意创新,改善民生、和谐幸福的原则,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东北亚合作、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等机遇,逐步把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宜居宜游新港城、建设成为辽宁沿海绿色产业新基地、构筑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平台、树立成为全国新区改革创新新典范。(发展定位)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情况在推进开发建设中,新区适度超前地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新区空间、土地和水系布局基本完成,树起了新港城的崭新形象。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日臻完善。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新区已建成主次干路350公里,大中小型桥梁及涵洞73座,“三横十四纵”路网格局全面形成。完成吹填面积72.1平方公里,平整土方约10平方公里,新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建成220KV变电所2座、66KV变电站12座,铺设电力线路310公里,电力供应得到有效保障。铺设完成给排水、供暖、供气等各类管网780公里,建成雨污排水泵站17座以及12万吨净水厂和日处理能力3万吨污水处理厂各1座,建成分输站2座和工业燃气门站1座;完成绿化面积750万平方米,主要街区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5—港口配套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全面加强。截至2015年,盘锦港建成19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正在启动2个粮食和2个多用途等泊位建设,已建成5万吨级航道,正在建设10万吨级航道和规划建设25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已完成核准。盘锦港获批国家一类口岸,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投入使用,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加快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进展迅速,进口粮食指定口岸申报、盘锦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通关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工作正式启动,“盘满欧”海铁联运国际通道已经打通。2015年实现吞吐量3400万吨,同比增长8%,集装箱吞吐量35万标箱,同比增长17%。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可容纳1.6万在校生的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可容纳近万名师生的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可容纳5000名师生的省实验学校分校已建成投用,新区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和盘锦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于2013年底正式开诊,以该院为龙头,以基层卫生院和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新秩序正在加快构建。红海滩体育中心“一场三馆”全面建成使用,成功承办了“十二运”竞赛项目和辽宁省第—6—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四、产业发展情况新区已形成以石化及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以临港物流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5项,完成投资830亿元。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不断壮大。新区以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其中,总投资200亿元的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运合成橡胶产业园项目一、二期工程已投产,三期工程部分也已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基地。总投资138亿元的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宝来石化产业园项目一、二期工程已投产,企业新厂区也已建成投用。总投资180亿元的台湾长春企业集团盘锦化工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生产。此外,总投资845亿元的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正在做前期手续办理工作,预计年内即可开工建设。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总投资25亿元的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总投资3.5亿元的安徽合力工业车辆北方基地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总投资850亿元的80万吨/年—7—铝挤压型材项目、200万吨/年高纯铝项目、120万吨/年特大高精铝(板带箔)项目,并配套建设忠旺有色金属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上缴税金约150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逐步将新区打造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高端铝产品集散地。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已获批省级物流产业示范园区,益海嘉里、汇福粮油、北大荒等9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中国(盘锦)国际石油化工品交易集聚区正在抓紧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也于2014年底投入使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投资2.5亿元的曙光产业基地项目已运营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申安高亮度LED生产基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辽宁猎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入驻园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承载古渔雁文化的二界沟渔村整体开发项目和整体复制苏州三大园林的江南风情园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和陆续建成;江山帝景、华源时代城等一批房地产项目陆续进入销售阶段;大连理工大学、河畔水乡住区等商圈配套重点项目的带动下,正在加快形成。五、体制机制创新情况—8—在机构设置方面,按照大部门、大科室制要求,不断整合优化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内部机构和职能,整体撤并职能相近机构,实现市直部门与新区机构职能的高度融合,提升行政效率,现有15个内设机构和4个产业园区。在选人用人方面,实行竞聘上岗制度,采用封存原始档案的方法,实行全员聘用、择优上岗的方式选拔和使用干部。通过公开选拔方式,吸引33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到新区创业,选调19名清华、北大、人大优秀毕业生到新区管委会工作,55名国内及一大批市直及县区优秀干部到新区任职。完善考评机制,采取干部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绩效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重折算纳入到干部年度考核中。在经济管理方面,依托成立的石化及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临港物流和高新技术四大产业园区和商务与科技局,分别赋予其特定自主权,有力承接各自产业规划的实施、招商引资、经济运行、企业服务等各项职责,推进工作重心前移。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园区和商务与科技局,每年度由新区管委会对其下达共性指标和专业指标任务。在改革创新方面,新区认真学习上海自贸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经验,坚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对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和事中—9—事后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局,着力把新区打造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最彻底、政策最透明、服务最高效的新区。六、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2016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举全市之力推进辽东湾建设落实“四个着力”先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确定为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新区梳理汇总了99项重点工程、377项工作任务,即“百项工程”,涵盖了新区2016年各项重点工作。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方面。重点推进投资便利化和服务便利化改革。重新梳理新区管委会现有的678项行政审批事项,做到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下放的全部下放。取消新区职权范围内新开工项目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新区减免涉企收费目录,最大程度减免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湖北襄阳高新区、青海省西宁市等地作法,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建立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管理体制机制。在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方面。一是全力打造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以兵器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为龙—10—头,以北燃、和运、台湾长春石化等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为支撑,做长做粗精细化工产业链,全力打造精细化工产成品园;以忠旺铝业、渤海装备辽河重工、合力叉车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铝型材全产业链产品、海工装备、石化装备、特色车辆及配套设备等特色制造产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盘锦行动纲要》,打造国家级特色装备制造园区。二是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加快中储粮等一大批临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打造通关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物流撮合交易平台、石油钻采设备租赁平台、车联网平台和粮食交易平台等平台经济;推进二界沟旅游景区整体开发、金帛海滩、江南风情园等旅游项目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新区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全面开展2016年推进企业运行及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及时解决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16年新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72项。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28项,续建项目47项,竣工项目28项。截至4月末,新区实现签约项目13项,开、复工项目49项(其中,新开工项目10项,续建复工项目39项,复工率83%,受季节影响未复工的续建项目将于5月份全面复工),竣工项目10项。在着力鼓励创业创新方面。加快创业新城建设,全力把—11—新区打造成为全省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