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二十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0月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二十中2016届高三(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1.下列“假说“在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一定的作用,至今仍公认为化学原理的是()A.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元素的原子以其原子质量为特征”B.1808年盖•吕萨克提出的“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C.1811年贝来里乌斯提出的“不同原子显不同电性,因而产生吸引力形成化合物“D.1887年阿伦尼乌斯提出的“电解质在溶液中会自发离解成带电的粒子”【考点】化学史.【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可知,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B.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C.根据原子不带电,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来分析;D.根据电解质的电离来分析.【解答】解:A.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每一元素的原子以质子数为特征,则道尔顿提出的“以其原子质量为其特征”不科学,故A错误;B.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相同的分子数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原子数,如氧气和臭氧等,则盖•吕萨克提出的理论不科学,故B错误;C.因原子不带电,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可构成化合物,则贝采里乌斯提出的理论不科学,故C错误;D.阿伦尼乌斯提出的“电解质在溶液中会自发离解成带电的粒子”与电解质的电离是相同的,即该理论科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化学的发展中的假说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的构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及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的认识,学生应注意理论的发展性及理论的局限性、时代性来分析解答.2.通过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溶液褪色,说明BaCl2有酸性B.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H2SO4,说明氢硫酸的酸性比硫酸强C.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说明浓氨水呈碱性D.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不与冷的浓硫酸发应【考点】浓硫酸的性质;氨的化学性质.【分析】A、二者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B、H2S通入CuSO4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为CuS,并生成硫酸;C、试纸变蓝色,说明浓氨水呈碱性;D、铝与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解答】解:A、Na2CO3+BaCl2=BaCO3↓+2NaCl,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溶液会褪色,故A错误;B、H2S通入CuSO4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为CuS,并生成硫酸,由化学平衡移动可知,生成CuS沉淀使反应能发生,但不能利用此反应说明强酸制取弱酸,故B错误;C、试纸变蓝色,说明浓氨水呈碱性,故C正确;D、铝与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而不是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离子反应、酸性强弱判断、钝化现象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单质与氢气反应较Y剧烈B.X与W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9C.X单质氧化性强于Y单质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比Z强【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则Z的第一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Z应为S,结合位置可知,Y为O,X为N,W为Cl,并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解答】解:依据分析可知:Y为O,X为N,W为Cl,A、非金属性O>S,所以Y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Z剧烈,故A错误;B、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W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两者相差10,故B错误;C、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即Y单质氧化性强于X,故C错误;D、非金属性Cl>S,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应用,Z为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元素的推断及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某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Na+、Fe2+、Cl﹣、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数种.某同学取4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pH试纸测得溶液呈强酸性;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有沉淀生成;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④加足量BaCl2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在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七种离子中肯定含有NH4+、Fe2+、Cl﹣三种离子.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考点】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气体为氨气;加碱产生沉淀,由离子之间的反应可知,沉淀应为氢氧化亚铁;用pH试纸测得溶液呈强酸性,溶液中含H+,与CO32﹣反应,且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并结合溶液为电中性来解答.【解答】解:由实验②可知,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气体为氨气,可说明一定含NH4+;加碱产生沉淀,Ba2+、Na+与碱不反应,由离子之间的反应可知,沉淀应为氢氧化亚铁,可说明一定含Fe2+;由实验①可知,用pH试纸测得溶液呈强酸性,溶液中含H+,与CO32﹣反应,且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即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NO3﹣;又溶液为电中性,存在阳离子时一定存在阴离子,则Cl﹣一定存在,所以确定在上述七种离子中肯定含有NH4+、Fe2+、Cl﹣三种离子,完成实验①②即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离子的性质、离子之间的反应、溶液为电中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5.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若生成0.2molHNO3,则转移0.2mol电子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3NF3+5H2O=2NO+HNO3+9HF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化合价的变化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B.NF3生成NO,被还原,NF3生成HNO3,被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C.生成0.2molHNO3,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5﹣3)=0.4mol,故C错误;D.生成的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化合价的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注意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6.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该反应中有关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A.每生成6.72L的H2,溶液中AlO2﹣的数目就增加0.2NAB.每生成0.15molH2,被还原的水分子数目为0.3NAC.当加入2.7gAl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NAD.溶液中每增加0.1mol的AlO2﹣,Na+的数目就增加0.1NA【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温度和压强未知,导致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则氢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B.2Al+2NaOH+2H2O=2NaAlO2+3H2↑中,Al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3价,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水作氧化剂;C.2.7gAl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3n(Al),根据N=nNA计算转移电子数;D.AlO2﹣水解,Na+不水解.【解答】解:A.温度和压强未知,导致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则氢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导致溶液中AlO2﹣的数目无法计算,故A错误;B.2Al+2NaOH+2H2O=2NaAlO2+3H2↑中,Al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3价,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水作氧化剂,每生成0.15molH2,被还原的水分子物质的量是0.15mol,则被还原水分子数目为0.3NA,故B正确;C.2.7gAl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3n(Al)=0.3mol,根据N=nNA得转移电子数为0.3NA,故C正确;D.AlO2﹣水解,Na+不水解,所以溶液中每增加0.1mol的AlO2﹣,Na+的数目增加大于0.1NA,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注意:该反应中氢氧化钠不作氧化剂,易错选项是A,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7.已知:①N2(g)+O2(g)═2NO(g)△H1=+180kJ•mol﹣1②N2(g)+3H2(g)≒2NH3(g)△H2=﹣92.4kJ•mol﹣1③2H2(g)+O2(g)═2H2O(g)△H3=﹣483.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H2=E1﹣E3B.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C.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molN2和6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8>Q2>2Q1D.氨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H=+906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B、氢气的燃烧热为101kp条件下,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C、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92.4kJ•mol﹣1为生成2mol氨气时放出的热量;D、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A、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因此△H2=E1﹣E2,故A错误;B、氢气的燃烧热为101kp条件下,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241.8kJ•mol﹣1为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C、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Q2>2Q1,92.4kJ•mol﹣1为生成2mol氨气时放出的热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92.4×2>Q2,则184.8>Q2>2Q1,故C正确;D、已知:①N2(g)+O2(g)=2NO(g)△H=+180kJ/mol②N2(g)+3H2(g)⇌2NH3(g)△H=﹣92.4kJ/mol③2H2(g)+O2(g)=2H2O(g)△H=﹣483.6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3得:4NH3(g)+5O2(g)═4NO(g)+6H2O(g)△H=﹣906kJ/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的计算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对反应热的影响,难度中等,其中C为本题的难点,综合性较强.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Fe2+、NO3﹣、SO42﹣、Na+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C.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D.c(Fe3+)=0.1mol•L﹣1的溶液中:K+、ClO﹣、SO42﹣、SCN﹣【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PH为1的溶液有大量H+、由水电离的c(H+)=1×10﹣1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