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为“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的正房,都要给长辈和地位尊贵之人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2.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C.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D.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3.《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4.《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五谷六畜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5.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C.专业化工商业城市大量出现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6.《明宪宗实录》记载:“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习以成风。”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2A.市民阶层的崛起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品经济的发展D.理学思想受到冲击7.《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不必再按旧例由公行承办,“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事实上宣告了清朝政府A.废除了公行贸易制度B.开始与西方平等外交C.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D.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8.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A.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B.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9.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时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B.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10.“只要进口棉纺织品的价格略高于中国棉花的价格,中国农民的手工织布就有和外国进口棉纺织品进行周旋的余地。而来到中国的英美棉纺织品,不仅要支付原料和加工生产的成本,而且还要加上关税、运费、保险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以及扣除进口商人和中间商人的利润。在与土布的竞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B.中国商品拥有在价格上的优势C.外国商品与中国人的习俗不符D.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1.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12.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1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14.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B.促进了中国的文化繁荣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15.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16.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基于周恩来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B.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17.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B.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C.加大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D.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18.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419.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0.十年间,中国平均关税从2001的15.3%下降至9.8%,并且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的程度,基本上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导致以上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后,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压力和挑战2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到:“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公民具有同一血缘B.公民是政治统治集团成员C.公民具有献身精神D.形成了公民共同体2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C.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23.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的完成C.殖民扩张的加剧D.鸦片战争的爆发24.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赎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表明巴黎公社的领导人已变为“社会公仆”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C.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25.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窖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5A.地理大发现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经济“大恐慌”26.“一切土地,国家的、皇族的、阁部的、寺院的、教堂的、租有的、长子继承的、私有的、公共的和农民的等等土地,一律无偿地取消其原主所有权,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此法令最有可能出现在A.1871年法国B.1917年苏俄C.1928年苏联D.1953年中国27.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A.两极格局冷战对峙B.1929年经济危机C.苏联农业集体化D.第二次世界大战28.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背景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9.美国国务院曾在一份《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报告中声称:“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由此可知,美国援助西欧A.缓和了与苏联共产主义的对抗性B.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C.目的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苏联D.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30.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B.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C.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6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1.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B.民族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