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2013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8页闵行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本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雨非雨,雪非雪①在一个夜黑风高、雷电交加的夜晚……什么!你听过这个故事?没错,是史努比写的。这句话是老套中的老套,早在大家喜爱的史努比立志当作家之前,这句话就是小说开头的词调。譬如维多利亚时代的畅销小说家布沃里顿,笔下某篇作品的开头就是:“在—个夜黑风高、雷电交加的夜晚……”真的是一字不差:②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作家要让大雨倾盆而下①狂风呼啸而过②教疲惫的旅人在风雨中踽踽独行③让农舍在风雨中飘摇④③你可能会说,每个故事都有每个故事的背景,而天气正是背景的一部分。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这样的回答还是不够完整,依然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我是这样想的:天气绝对不只是天气,雨也绝对不只是雨。依此类推,冷不只是冷,热不只是热,雪不只是雪,太阳不只是太阳……④问题来了:雨水有什么特别的吗?自从我们的老祖宗上陆以来.水在我们眼里就一直是感化的力量。洪水定期会发生,摧毁我们的文明,将我们拉回水中。你知道诺亚的故事吧?大雨、洪水、方舟、鸽子、橄榄枝、彩虹。我认为在古人的心中,这则圣经故事最有安定人心的效果,因为上帝在故事的结尾以彩虹跟诺亚立约,保证再也不会让洪水覆灭大地,这听在古人耳里,多么令人欣慰呀。⑤身为陆生动物,溺死是我们最大的恐惧,水淹万物更是放大我们对溺死的恐惧;因此,雨水会勾起我们古老的回忆,撩拨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基本上,洪水的故事就是人类生存的故事。在劳伦斯的《少女与吉普赛人》中。有一段描写大水冲垮家园的段落,劳伦斯当年下笔时,心里想的一定是诺亚的故事;创世纪那场洪水既是毁灭的凶手,也是新生的源头。⑥不过,雨水的功用不仅于此。据我推测,在路灯和霓虹灯普及之前,狂风暴雨的夜晚很可能伸手不见五指,在那样的时空下,一个夜黑风高、雷电交加的夜晚可以创造出迥然不同的氛围。哈代是另一位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而且是布沃里顿望尘莫及的作家。他写过一篇轻松诙谐的短篇叫《三个陌生人》,内容讲述一名死刑犯(在逃中)、一位刽子手和死刑犯的哥哥,三个人在一位牧羊人家中撞见,引发一连串爆笑的捉拿行动,而这一切就发生在一个……夜黑风高、雷电交加的夜晚。⑦哈代为什么要写这场雨呢?一来是因为情节需要,二来是因为气氛使然,三来则讲求人人平等。首先,如果不是这场大雨,这三个陌生人也不会在这么尴尬的情况下相遇。第二,相对于其他天气状况,雨天显得神秘、朦胧、孤寂。如果觉得下雨不好,起雾当然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凄惨”是很重要的,在下雨和起雾之间,哈代当然会选择让角色愈凄惨愈好.在这方面,雨水傲视群雄。只要飘点雨刮点风,就足以让人冷死在温暖的七月中。第三,下雨使人人平等。不管你代表的是公平正义还是不公不义,雨水总是大公无私地落在所有人的身上。因为下雨,刽子手和死刑犯不得不找地方避雨,两人因此在无形间缔结友谊。⑧雨水还有什么功能呢?雨水有洁净的功能:雨水矛盾就矛盾在落地之前明明很干净,落地之后却变成满地泥泞。所以,如果你想(象征性地)净化某个角色,就让他从甲处穿过雨中走到乙处。淋了一场雨,他火气也消了,头脑也清醒了,甚至幡然悔悟也不是不可能,你希望他变成怎么样就怎么样,他身上的污点也可借此涤除。相反第2页共8页地,如果他在雨中跌倒了。就会沾得满身泥泞,污点会变得更多。雨水还有复原的功能,主要原因是因为雨水让人联想到春天,次要原因则和诺亚方舟的故事不无关联。雨水可以让大地恢复生机,让万物复苏,让世界回春。⑨雪呢?雪跟雨一样意涵丰富,但是两者的意象又有不同:雪是荒凉的、沉闷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同时又好像在招手邀你去玩耍,雪既洁白又污秽(落地隔一阵子之后),既严寒又温暖,随你怎么写就怎么写。史蒂文斯在诗作《雪人》中利用雪来表现抽象、疏离的思想,特别是用来象征“虚无”的概念,正如诗尾所述:“永远无我/不为虚无所动/始能洞见虚无的处所”这真是严寒彻骨的意象。在《死者》的结尾,乔伊斯让主角贾柏瑞顿悟;他在整篇小说中自以为高人一等,然而,他的自信却在情节推演中一点一点瓦解,最后,他看着窗外“大雪纷飞,铺满整个爱尔兰岛”,这幅景象宛如当头棒喝。他顿时明白:原来雪和死亡一样,不分贵贱彼此。正如小说美丽的结语所言:“落在所有的生者与死者身上。”⑩往后探讨季节时,一定还会再提到天气?天气的意象太多了,就算写一本书也写不完。现在你只要记住一点就好:下次读诗或看小说时,别忘了看一看天气。1.第①段“词调”一处,应填入的两字依次为词调。(1分)2.在第②段画线处,依序填入标点符号。(2分)3.第④段“将我们拉回水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A.布沃里顿之所以成为畅销作家,在于其作品的开头善于制造悬念。B.诺亚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洪水的恐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哈代在《三个陌生人》中,着重用“雨”来推进凄惨的故事情节。D.史蒂文斯用荒莽、沉闷的“雪人”意象,来隐喻严寒彻骨的冬天。5.“雨”和“雪”这两个意象,有着相同的内涵,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4分)6.请联系学过的课文(如《在烈日与暴风雨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举例说明“雨非雨,雪非雪”。(举出一例,具体说明一个方面即可)(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人情似纸刘心武①不要续上一个“薄”字。不是那意思。②把许多复杂的事物归结为一个简单意思的时代已经过去。③但离开了简单的归结,许多人又不知如何面对复杂。其实,从来都复杂。难道以前不复杂吗?也许,从前无论如何不如今天这般复杂。但细想,从前也复杂。④提心吊胆地说真话那阵,说了那么多。毋庸提心吊胆便可倾吐真话这阵,却什么也懒得说。⑤我曾到那问小屋子去看他。其实根本不是一间小屋子。只有门,没有窗,甚至没有透气孔,因此,人进去以后便必须把门敞着。那是个储藏室。空间极狭小。气息极窒闷。但我们交流得很畅快。至少在我这方而是这样想。有的话还得压低嗓门。眼波的流动中也有许多的情谊。但现在他有了二十、三十倍大的空间,许多的门,许多的窗;门紧闭着,窗半开着;“硬件”好,“软件”更棒,我却不去迈进那门槛。他也不来请我迈进那门槛。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淡了,薄了,甚至弥散了。⑥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人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本位”、“情本位”。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运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槃”是可笑的,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⑦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是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丝般微弱。那永恒的东西里就有人情,似纸的人情。纸第3页共8页很薄,却可以写情书,写诗,写温情的句子,写必要的问候当然还可以画画儿,可以折成一只小船,放到小溪里,任其顺细碎的波浪旋转着飘向远方。⑧转眼一年整了。一年多以前正在美国。记得到纽约的头一天,傍晚时分,曼哈顿万家灯火中,也有了我小小的一盏:在简单而舒适的下榻处,桌上有小小的花瓶,小小的花束.还有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温暖的句子。人情似卡片么?我却自从去冬以后再没给留下卡片的人寄去哪怕是一张薄薄的纸:我总埋怨着别人的情在淡在薄在弥散,自己呢?从别人的眼中看到,该也吃了一惊吧,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比以前冷,比以前硬,比以前懒,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辩解。⑨以前的时代,人情或许似醍醐,厚重粘稠?如今是人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和事务碾扁熨平的时代,人情随之也轻薄寡淡了,人更多的依靠内心的支撑而更少希冀心外的扶持。人类在进步而人情在萎缩。真的么?⑩也许是因为现在“移情”的条件好多了,可以移向唱片,移向真古董和假古董,移向需要每天饲食的猫、鸟、鱼、兔,移向需要浇水剪枝施肥换盆的花草,移向小小的邮票,移向书报,总之可以更彻底地从活生生的人面前移开去。最省事的“雅移”法是寄情山水,最省事的“俗移”法则是坐到打开的电视机前剥食着花生米不分节目好赖地一直看到荧屏上现出“再见”的字样。⑾但心中仍不免时时逸出一丝两丝一缕几缕一片几片的对活生生的人的沟通欲望,化为思念,化为莫可名状的思绪:最后可能就拽过一张纸来,想在上面写一些情,一些别人可能并不呼应并不需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⑿当我从淡薄中想起人家时,人家或许正从残存的印象中摆脱出去而正在忘却我曼哈顿的灯火呵,哪一盏下面尚有关于我的一缕思绪?7.第①段加点词“薄”,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2分)8.第⑥段作者以两个“据说”展开论述,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简析第七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10.作者第⑧段写道“桌上有小小的花瓶,小小的花束,还有小小的卡片”。在后文中与此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加以摘录并说明理由。(4分)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首句开门见山,点出本文的题旨在于批判“人情似纸薄”的现象。B.第⑤段通过叙述“他”的前后变化,阐明如今“说真话”的不易。C.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一一反衬中使主旨逐步得以凸显。D.作者在⑩段提及“移情”,是主张人应“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支撑”。E.整散结合、多用长句、善用借代和反问,是本文语言的鲜明特色。F.“纸”在文-扣具有多义性。既指小小卡片,又指轻薄寡淡的人情。12.全文以“曼哈顿的灯火呵,哪一盏下面尚有关于我的一缕思绪”一句作结,这样结尾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溯洄从之,。(《诗经》)(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3)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4)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5,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6),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第4页共8页(7)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韩愈《师说》)(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6题。(8分)夜到渔家唐张籍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14.从诗中“江口”、“柴扉”、“竹深”等词,可见“渔家”的偏僻和____。(1分)1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诗主要写夜宿渔家之前的经过和见闻,语言晓畅,意境清远。B.潮水涨到了屋舍,月上中天,“行客”久候的“主人”仍未归来。C.尾联借蓑农吹动,勾勒了一位独钓寒江、出没烟波的渔人形象。D.诗中写了两个人,“行客”是实写,而渔家的“主人”则是虚写。16.结合全诗意境.展开合理想象,就行客“欲投宿”时的心理活动,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惊喜再拜。前磬折称:“新吕布衣彭几,幸获拜谒。”既罢,熟视曰:有奇德者,必有奇形。”乃引镜自照,又捋其须曰:“大略似之矣,但只无耳毫数茎耳。年大,当十相具足也。”又至庐山太平观,见狄梁公像,眉目入鬓。又前再拜,赞曰:“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剃其眉毛,令作卓枝入鬓之状。家人辈望见惊笑。渊材怒曰:“何笑!吾前见范文正公,恨无耳毫;今见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耳毫未至,天也。剃眉,人也。君子修人事以应天,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吾每欲行占道,而不见知于人。所谓伤古人之不见,嗟吾道之难行也。”【注】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②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