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模拟试题(六)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其利断金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2.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①分封遗风②宗法观念③皇权思想④世袭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D.尊君敬祖4.秦统一后,中国古代曾多次出现过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后宫当政等现象。主要是因为A.中央集权的削弱B.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C.宰相权力的加强D.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5.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6.据统计,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直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材料中的“内外诸司”是指①行省②六部③内阁④三司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A.唐朝尚书省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8.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丞相后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C.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D.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9.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10.《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由此可见,唐朝科举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11.有学者指出,“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这里旨在强调A.雅典民主制因外敌的入侵而逐渐消亡B.雅典民主传统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C.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重大D.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封建专制12.“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列,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和的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13.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这里的“它”行使A.立法权B.司法权C.行政权D.监察权215.“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体现在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16.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17.杰斐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众议院议员的产生B.选民资格的确立C.大法官的终身制D.国家权力的运行18.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A.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B.构建了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中央政府C.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D.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19.“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A.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B.德国国会是最高立法机关C.国会支持皇帝与政府的工作D.德国政体中不乏民主成分20.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B.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21.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22.“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2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2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A.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C.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25.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即这段话反映了作者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C.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26.“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27.下表是某同学对近代中国革命运动的分析,其中史实和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28.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3A.三权分立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民主共和制29.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30.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3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执着追求的目标。一百年多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约法规定: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它还规定国务员③“辅佐临时大总统,自其责任”,即④实行责任内阁制。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进步性。(4分)史料研习是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技能,分清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等三类内容在历史研究中很有必要,请按这三类标准对材料一中数字序号标示的内容进行分类。(3分)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三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4分)32.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民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民族性、多样性、多模式是其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材料二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4分)材料三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3)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古代雅典为后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民主运作方式?(2分)依据材料三,回答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与雅典民主制有何不同?(2分)材料四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4——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五1796年时,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