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年级高一学科历史版本人教版内容标题会考复习专题二: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编稿老师蒋桂平【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会考复习专题二: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中国近现代史上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即抗争史。它与探索史在内容上很难严格区分,很多重大事件既是抗争史又是探索史的内容。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抗争史侧重于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斗争这一主题,探索史突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出路这一主题。近现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按斗争的性质可分为:反侵略性质、反封建性质、反侵略反封建双重性质。按斗争的对象可分为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反对满清统治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本专题主要按斗争的对象进行讲解。专题线索归纳和主要问题分析一、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六次大规模反侵略战争(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原因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优势,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财富,侵犯中国的主权,屠杀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中国长期的贫困和落后。中国人民富有光荣的反抗斗争传统,不甘忍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奴役和压迫,在外来侵略面前,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二)六次反侵略战争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史实1.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坚守广州;陈连升(土家族)、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蒙古族)、陈化成、海龄(满族)在战争中壮烈捐躯;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等。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人民同清军奋勇抵抗侵略者;清军将领在大沽口重创英法舰队。3.中法战争中:刘永福率黑旗军在中越边境英勇抗法;马尾海战中爱国官兵临危不惧,英勇战斗;刘铭传扼守淡水,广东、福建、上海军民冒险接济;冯子材获镇南关大捷;临洮大捷。4.甲午战争中:丰岛之战,高升号全船官兵壮烈牺牲;平壤之战,马玉昆、左宝贵英勇指挥作战;黄海之战,丁汝昌、刘步蟾指挥作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壮烈牺牲;聂士成率部在辽东抵抗;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拒绝投降,自杀殉国。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战争中:义和团在廊坊、杨村一带猛烈袭击联军;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等地多次击退联军;在北京东郊民巷猛攻外国使馆;进攻西什库教堂。6.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七·七事变前有:十九路军一·二八上海抗战;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战;福建人民革命政府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有:七·七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枣第2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宜会战;豫湘桂战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百团大战;反扫荡战役等。(三)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各同盟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这是中国能够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2.国民党对日本侵华态度的变化及原因变化: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对日本侵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奉行不抵抗。集中兵力围剿红军。从西安事变到八·一三事变,答应了抗日,表示准备抗战,但仍犹豫观望。八·一三事变后,被迫抗战。从八·一三事变到广州、武汉陷落,国民政府组织了几次大会战,表现了较大的抗战积极性。因为日本对上海的大举进攻,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密谋投降,正面战场大溃败。原因是日本的诱降政策、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抗日战争反攻阶段,蒋介石命令部队积极推进。目的是抢夺抗战果实。根本原因:国民党对日态度的变化是由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在处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的问题上,以狭隘的本阶级的利益为重,为了本阶级的利益,不惜牺牲和出卖民族利益。3.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坚持团结,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投降活动,维护了统一战线,为取得抗战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抗战的方针,向中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在抗战初期阶段,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开辟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着大量日军,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后方,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相持阶段,坚持抗战,多次粉碎日军“扫荡”,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抗战最后阶段,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的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二、近代中国人民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一)近代中国人民不断反清斗争的原因近代以来,清朝的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封建统治阶级已经成为腐朽反动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势力。它们压制反侵略力量,镇压人民的革命斗争,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清朝统治集团,对外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和领土,逐步投靠帝国主义。清政权逐渐半殖民地化,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工具,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二)主要反清斗争史实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政治斗争:在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军事斗争:金田起义;永安突围;夺取武汉三镇;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破江北大第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营;三河镇大捷;破江南大营;安庆保卫战;天京保卫战。经济斗争: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农民进行抗租斗争,没收地主土地,禁止地主收租。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作用: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2.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为主要目标的,它不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它主要属于探索史的范畴。但是既然要救亡,就必然要反侵略;既然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然要在某种程度上反封建主义,故也属于抗争史的范畴。维新变法运动中反封建斗争的史实:资产阶级维新派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封建顽固派;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奉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是变法的理论基础;梁启超《变法通议》等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19世纪来,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是同封建主义思想进行的正面交锋;变法法令中的一些内容,对旧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带有反封建的意义。维新派反抗斗争的特点: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在不推翻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改良。3.辛亥革命原因: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斗争目标: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斗争:翻译进步书籍,创办进步报刊,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同保皇派展开论战。政治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军事斗争: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主要有萍浏醴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特点: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敢公开地反对帝国主义,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史实要点:1.二次革命(1913年)起因:袁世凯制造刺杀宋教仁案;出卖国家主权,向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斗争方式:武装起义、宣布独立。力量:国民党人掌握的军事力量。结果:失败。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2.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起因: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出卖国家利益。斗争力量:广大人民;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的护国军。斗争方式:政治舆论上号召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和《第第4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二次讨袁宣言》,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军事上,组织武力讨袁。结果: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历史启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潮流,因而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而败亡。3.讨逆之战(1917年)起因:军阀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入京,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拥戴溥仪复辟帝制。斗争力量:全国人民;资产阶级共和派;皖系军阀。斗争方式:①声讨: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各地各界召开大会,发表通电,声讨复辟帝制。②军事讨伐: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结果:张勋战败,溥仪退位;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4.护法运动(1917年~1918年)目标: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因: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领导机构:护法军政府。斗争力量: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西南军阀。特点: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结果:南北军阀串通;护法运动失败。5.新文化运动起因: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以维持其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的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兴。斗争的目标:反对专制;反对愚昧和迷信;反对旧道德,即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反对旧文学。斗争力量:主要是北京大学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新青年》的一些撰稿人。斗争方式:创办《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发表一些进步文章。特点: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文学革命;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作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6.五四运动起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遭到无理拒绝。斗争力量:青年学生、工人和市民。青年学生站在运动的前列,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斗争方式: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斗争目标: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内惩国贼:惩办北洋政府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结果:释放捕去的学生;罢免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特点: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7.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年1月~1923年2月)起点:香港海员罢工。终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顶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第5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特点:罢工次数多,罢工人数多。结果:遭到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不能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地斗争。8.国民大革命(1924年~1927年)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即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斗争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斗争方式:政治斗争、农民运动、工人罢工、革命战争相互配合。特点: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政权和军队;采取了革命战争的形式;反帝斗争取得了较大成果。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四、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一)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原因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直遭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反对。其主要原因有:①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上奉行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人民得不到应有的民主权利。②经济上,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肆意掠夺人民财富、垄断商业、独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