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消化系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运输系统,由食物的需求与供给量所控制。当我们咀嚼食物并将它咽下时,就好像把这些食物送进了漫长的旅程。当我们吞下食物时,不管是丰盛的大餐或是简单的三明治,它都会被转化成可利用的物质,这时,人体的消化系统才真正开始工作。我们招待朋友用餐时,可能会竭尽全力去策划菜单、准备色香味俱全的精致的食物,不过这些精致的菜肴,却没有一样对人体的消化机制有重大的帮助。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从口腔到肛门之间中空的管子不过,它并非是条直直的或宽度均匀的管道。身体的组织器官环绕着管道排列,它与管道内部的空间是互不相通的。任何在消化管道内的物质均会经由管壁吸收而进入身体,为身体所利用,或者随粪便、汗水排出体外。举例来说,意外吞人的玻璃珠,会直接通过消化肠道,而出现在粪便中。消化工作由嘴开始,借由牙齿及唾液的帮助,食物被嚼成细小碎块后进入胃部。与胃部的消化液及酶混合,经过规则的翻动与搅拌,最后成为浓稠的粥状物,这东西就叫做食糜。翻搅的动作将会持续到每一块食物均被分解成适合下一段旅程的大小为止(我们常告诉小孩子食物咀嚼要完全,否则会造成消化不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整个运输系统,就会发现胃对小肠来说就像是一个宽广的包装中心。胃以下的消化系统都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体积庞大的包裹,因为肠道太窄了。任何超过肠道空间的食糜,都被送回胃再继续翻搅消化。当食糜最后达到正确的大小时,它就可以通过胃部末端的狭窄开口,到达下一个器官——小肠。小肠则被区分成三个重要的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每一部分都有不同大小的月台,可以让乘客(我们吃下的食物)下车及换车。进入小肠的食糜,首先会与来自胰脏及胆囊的酶及消化液混合,促使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极小的粒子,以利于下一阶段的旅程。例如,碳水化合物会分解成单糖类如葡萄糖、乳糖与果糖。脂肪则会分解成极小的微状物,称之为脂肪微粒,而蛋白质则会分解成氨基酸小分子。所有的食物微粒都在十二指肠这个地方被吸收,而糖类和氨基酸则在空肠被吸收,其余的成分,如果是对身体有利的,都在回肠被吸收。下一个工作,就是将欲通过小肠肠壁的食物粒子做筛选。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就好像有个特殊出入口或是旋转门,可以让符合要求的食物粒子通过。有些粒子不需帮忙就可以顺利通过,但是有些粒子则需要推一把才能通过。如果身体要利用这些物质,就必须先让它们通过小肠肠壁,进入血液中。任何不需要或是不能够通过肠壁的物质,加上其他代谢无用的物质,就会经过大肠、直肠、肛门,而成为粪便排出体外。食物的命运在通过肠壁之后,进入一个新的循环。经消化肠壁的筛选、分类后,各类的食物会在微血管及淋巴管中会合,继续它们的旅程。但在这个时候,它们多半以个体的状态出现,经由血液及淋巴液的输送到达肝脏。氨基酸与糖类直接由血液来运送,而多数的脂肪则绕远路,先进入淋巴腺,再进入血液系统。这时候,我们应该以更严肃的态度来看待运输系统中的任何变化。自胃部起,食物便借由消化管四周肌肉的运动,促使食物得以在消化管中运送。通过小肠壁进入血管之后,运行的速度会更快。因为血液较食糜更具流动性,而且借由心脏规则的跳动,流动的速度就更快了。除了速度的改变外,改变的程度亦很重要。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说明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时,消化道规格的改变。胃的宽度大约在7~8厘米之间,而到达小肠之后,就变为1.4厘米。另一个改变则是由小肠到微血管之时,回肠的直径约为3厘米,但是微血管却是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到。这些数据说明了食物由大分子分解成多么微小的颗粒,而后由细小的微血管将它们聚集、利用。微血管汇集成静脉,就好像山中的小溪汇集成大河。微血管最后汇集成主流——内静脉,即运输系统的中枢。换言之,这是我们食物旅程的终点,不过,这只能作为它们暂时的休息区,等待接受命令,然后前往最终目的地。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同时它也是生命中绝对必要的组织。我们可以不需要脾脏、盲肠,或以一个肾脏、一个肺来维持生命,但是绝对无法失去肝脏而过活。它由心脏供给血液,同时它也会汇集来自脾脏、胃和所有小肠道的血液。它会经由分枝状的迷走神经及脾脏神经直接与脑部通讯,成为良好的后勤补给联络中心,密切地注视着身体各部分的状况。由此,我们便可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肝脏会被称为身体的精髓所在,或者被叫做“生化机器”及“最大的腺体”等名称。它不仅具有贮存、合成、快速传输以及汇集的功能,而且它也具有监视和摧毁有害物质的功能。药物和毒物可以借血液经由肺脏、心脏而进入肝脏,或是经由门静脉(来自小肠)进入肝脏。除此之外,肝脏尚有其他功能,但在此,我们将把重点放在食物的代谢上。许多激素携带着身体所需的讯息和命令,经由血液进人肝脏。根据身体所需,葡萄糖和氨基酸会经由微血管的血液来传输。肝脏上布满了小静脉,这些小静脉最后汇集成大静脉而离开肝脏,再进入腔静脉。之后,再往上走,通过横膈膜,进人心脏的右边,经由心脏的压缩,再迅速前进至肺脏。在肺脏血液会释放出废弃的二氧化碳,补充足够的氧气,血液的颜色也会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离开肺脏之后。血液回到心脏左侧,此处,心脏强大的压缩力会经血液压入主要动脉——大动脉,血液乃借着大动脉而运送至全身。事实上,我们吃下的食物,在此已经是最后阶段了,最后的目的地是细胞。人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集合起来便形成了皮肤、骨骼、神经、肌肉、脂肪和身体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所有的细胞无论在形状、或是功能上各有不同,但它们都需要足量的食物。微血管负责运送食物到细胞中,因为细胞太小,我们必须要用显微镜来观察。在显微镜下,微血管就像是精细的网络通往身体各个细胞。微血管壁是由单一薄层细胞所组成,这样食物就可以通过孔洞及交界处,进入紧临的细胞内。到此,食物完成了全部的旅程,它所提供的原料,被身体做生长、修补和贮存之用。细胞中维持生命所需的燃料会被利用,废弃的产物会被收集至血液中。这些废弃物包括我们呼气时由肺部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他来自细胞或食物的废弃物会重回肝脏,再次循环或转变成尿经由肾脏排出体外。我们吃下的食物,在身体内的传输及汇集,全依赖血液的循环,它可以被视为具有许多出口及人口的循环交通路线。主要的大动脉和小动脉好像高速公路主线一样,而微血管就好像小回转道。这些小回转道路不断地回转交错,但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定有一点与高速公路相连接。这个循环系统中的任何一点均不会因插入而被截断。由心脏流出的血管即是动脉,流入的血管则是静脉。血液沿着动脉由心脏流至身体末端微血管,之后,再沿着静脉流回心脏。在这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中,某些合作关系是很重要的。身体的某个部位,很可能突然间需要某种营养物质。例如,当手指割伤或是骨头断裂时,身体会急需蛋白质及矿物质促使伤口愈合。此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会由肝脏中释出,经由血液运送至伤处。因此我们便可了解到贮存充分营养成分的重要性。而平时饮食中摄取的营养均衡,就是确保身体贮存量的唯一方法。身体本身就会贮存一定量的有用物质,以供紧急之需,但是这些贮存量并不大,所以需要不断地补充。由食物消化的途径,我们可以得知身体主要的消化系统及活动中心。只要身体某一部位有了疾病,便会使营养的传输及消化管道出问题。消化系统是身体借以吸收、利用食物的组织,所以一定要好好爱护,不要虐待它,避免使它挨饿、工作负荷过量或吃些无用的食物。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地计划,让进入身体的食物能够更有效地被利用,而使我们获得健康,远离病痛。---------------------------------------------------------------------------------------------------------------------------------------食物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所含的营养素,只有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等能够直接被人体吸收。而蛋白质、脂肪、多糖类,这些物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管内进行分解,将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变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休吸收。通常把食物在消化管内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的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过程。机械性消化是指消化管的活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和推动食糜前进;化学性消化是指靠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分解,将食物中营养成分变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消化后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叫做吸收。消化和吸收这两个生理过程正常进行,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从事各种活动所需营养的供给,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与吸收是通过消化系统来完成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人体的消化管,既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又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等组成。消化腺有唾液腺(包括腮下腺、领下腺、舌下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一、食物的消化食物在人休内的消化过程,按其先后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口腔内的消化食物在日腔内主要是进行机械性消化,经牙齿的咬切、撕裂、咀嚼,将大块的食物磨碎,再经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口腔中分泌的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粮谷类食品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唾液中除了淀粉酶外,还有粘蛋白,它可使食物润滑,易于吞咽,使食物由食道经喷门进入胃。由于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时间很短,食物中的淀粉并不能完全被消化。因为唾液中没有其他的酶,所以脂肪和蛋白质在口腔中主要是机械性消化。(二)胃内的消化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继续进行消化。胃有两种机能:一种是暂时贮存食物。成年人的胃一般可容纳1-2升食物,因此一次饱餐后食物在胃内可停留较长时间,使食物得以慢慢地进入十二指肠,这就保证了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与食物的量和质有密切关系。另一种是消化食物。当食物进入胃时,胃壁就逐渐舒张,以容纳食物,同时胃壁肌肉也开始有节奏地蠕动,其蠕动作用是将胃内的食物搅动,使其和胃液充分混合成为粥状食糜。胃的蠕动还能把食糜推送到十二指肠,如果暴饮暴食,会引起急性胃扩张,使胃的蠕动减弱或丧失。胃粘膜内有胃腺,它分泌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胃液,成年人每天可分泌1.5-2.5升胃液。胃液中含有三种主要成分,即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蛋白酶能够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为分子较小的蛋白脉和蛋白际。盐酸即胃酸,胃酸能使无活性的蛋白酶元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创造适宜的酸性环境,同时还有杀死随食物进人胃内细菌的作用。胃酸进入小肠后可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胃粘液有润滑作用,可减少食物对胃粘膜的损伤,也能减少胃酸、胃酶对胃粘膜的侵蚀,它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分泌受不同食物的影响,蔬菜、蛋白质类食物促进胃液分泌作用较强(浓肉汤、鸡汤、骨头汤和各种煮熟的蔬菜),碳水化合物也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脂肪类食物则抑制胃酸的分泌,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一般食物入胃后5分钟就开始有部分食物排入十二指肠,但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胃排空的时间与食物的量和性质有关,一般流体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各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排空较快,蛋白质较慢,脂肪更慢。因此,人们吃了油腻的食物后不易饥饿就是这个原因。混合性食物,排空时间约为4-5小时。(三)小肠内的消化胃内的食物进入小肠后,因带酸性,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肝脏分泌胆汁,小肠粘膜分泌小肠液。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碱性消化液,成年人每天分泌l-2升,其中含有一些重要的酶类,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等。胰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并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胰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胰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由此可见,胰液是消化液中最强的一种。因此,当胰腺功能受损时(如慢性胰腺炎),食物的消化将明显受到影响,这时在患者的粪便中就可出现未消化的肉类、纤维和脂肪微粒。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金黄色或深绿色、味苦的碱性液体。它平时贮存在胆囊中,当食物进入小肠后,引起胆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