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一级地理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66分)11.下列哪个日期是“世界60亿人口日”()A.1979年10月12日B.1989年10月12日C.1999年10月12日D.2000年10月12日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4题。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0.60.62.5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80.72.20.812.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775%B.0.675%C.0.885%D.0.95%3.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4.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5.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6.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德国C.中国D.印度7.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是()A.人口基数过大B.男女比例失衡C.人口增长率过大D.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8.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9.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A.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B.定居人口减少C.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10.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211.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关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原因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的提高C.人们生育意识的转变D.国家政策的强制13、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人口迁移方式的是A.农村到农村B.农村到城市C.城市到城市D.城市到农村14.上图为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其构成比重(%):0~14岁为19.0,15~59岁为69.0,60岁及以上为12.0。下图各点能正确表示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15.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是()①大同②伦敦③约翰内斯堡④悉尼⑤攀枝花⑥新德里⑦大庆A.①③④⑥B.②③⑤⑦C.①②③④D.①③⑤⑦16.下列因素中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的是()A.资源B.科技C.消费水平D.交通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1)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回答17~18题。17.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18.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右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19~20题。19.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0.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21.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3A.资源的数量B.人均消费水平C.区域开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22.地球上适合供养多少人口是由哪个指标来反映的()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科技水平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23~24题。23.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24.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江西B.江苏C.新疆D.黑龙江2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A)和人口合理容量(B)的数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A=BB.A〈BC.A〉BD.A可能大于B,也可能小于B26.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7.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28.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是()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道路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29.发达国家产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原因是()A.人口城市化水平高B.人均消费水平高C.人口增长速度慢D.劳动力严重匮乏30.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估计在()A.60亿左右B.80亿左右C.100亿左D.130亿左右读上图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31~33题。3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上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970年前后B.1990年前后C.2010年前后D.2030年前后432.据图可知,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约为()A.20年左右B.35年左右C.45年左右D.60年左右33.“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D.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三、综合题(34分)34.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斜线部分表示,计算方法是。(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过渡模式阶段的是(填字母)_________;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的阶段是(填字母),它的根本原因是。(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阶段(填字母)。(5)我国人口增长已接近“型”增长模式,即处于图中阶段向(填字母)阶段转变的过程。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1:新华社2010年1月14日讯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3亿。材料2: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分)(2)从材料2看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经济地带),结合材料2,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12分)(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6分)(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2分)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5高一级地理3月月考答卷二、综合题34.(1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2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班级姓名试室(所在课室)考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