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圳东方英文书院中学部高一年级地理学案----027(共2页)第1页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①平原最理想②山区河谷平坦的③热带高原地区2、气候:中低纬度沿海地区3、水(河流):①入海口②交汇处③港口码头④起点终点(作用:提供水源;交通运输)4、矿产:后期衰退→转型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具体走向:(地形因素)山区:①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②沿等高线修筑③可开凿隧道比较:在山区,盘山公路成本低,高速公路成本高;平原的公路成本低,山区的公路成本高2、线网密度和分布:我国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原因:东部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交通需求量大,线网密度大)3、交通方式:近水→水运;陆上→公路、铁路海港选址:①海岸线曲折的凹岸②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③泥沙淤积少的岩岸④地质稳定三、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温冷暖干湿交替变化2、三个阶段及特点:地质时期(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幅度大);历史时期(气温波动变化幅度小);近代(波动上升)3、近代全球气候变暖根本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森林大量被砍伐直接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危害:①农业:全球干湿状况变化(高纬增产收益,中纬减产受损)②工业③人类健康④海平面上升⑤生态系统措施: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新能源(采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保护植被⑤加强国际合作5、海平面上升的危害:①加剧洪涝灾害②沿海低地被淹③土地盐碱化、盐渍化④地下水质变咸、水位上升(海水倒灌)6、树木年轮:外老内新密集→冷干;稀疏→暖湿7、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气候变暖:雪线上升(后退),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雪线下降(前进),海平面下降。四、自然灾害1、条件:①自然异常变化②造成损害2、分类:①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②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沙尘暴3、寒潮:(标准:24h内下降10℃以上,且最低温5℃以下)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冬半年);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是:秋末春初。实质时间范围产生危害的天气现象寒潮快行冷锋冬半年除青藏、云贵高原及两岛外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冻害台风热带气旋夏秋两季东南沿海特大暴雨、强风、风暴潮4、洪涝:①自然原因:地形低洼,季风气候,水系支流汇入多;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措施:①修建水库;②退耕还湖、还林,保护植被;③加固堤坝;④疏浚河道;⑤截弯取直等。5、自然灾害预防:完善**灾害的预警预报机制☆旱涝灾害措施: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工程。深圳东方英文书院中学部高一年级地理学案----027(共2页)第2页五、自然资源1、定义: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2、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3、水资源:(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组成:狭义:指淡水资源(目前可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分布:(根本原因:降水分布不均)世界上,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我国,①时间(季节)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降水年际变化大(修建水库)②空间(地区)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跨流域调水)特征:①补给的循环性②时空分布不均匀性③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④水利水害双重性意义: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临河兴起;现代,①生活用水②工业(占城市用水80%)农业(用水最多)③水能水运水危机:数量上浪费,质量上污染六、人口自然增长(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1、人口增长模式模式☆阶段分布问题☆措施☆“高高低”原始低增长少数原始群体--------过渡“高低高”高增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人口压力大计划生育增长下降“三低”低增长广大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接纳移民2、我国:“三低”模式,但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增长的总数大3、人口金字塔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结构图的判读七、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1、条件:①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持续约1年以上③超越行政界线2、国际人口迁移:新航路开辟~二战前二战后(旧大陆→新大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3、国内人口迁移:①历史上,“走西口”“闯关东”②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知青“上山下乡”,城市→农村③改革开放后,农村→城市4、影响因素:①经济(主要因素)②政治(战争、国家政策)③社会文化(民族歧视、宗教迫害)④生态环境(美国老年人口迁往“阳光地带”)⑤婚姻家庭、性别、年龄、学历等5、利害: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①解决劳动力不足②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大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的压力迁出地①可加强与外界联系②缓解当地人地矛盾造成人才外流深圳东方英文书院中学部高一年级地理学案----027(共2页)第3页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定义最大人口数量;“生存”适宜人口数量;“发展”大小大;警戒值小;适宜值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其中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最重要的。呈正相关的有:☆①自然环境和资源(首要因素);②生产力水平;③科技因素;④地域的开放程度。呈负相关的有:消费水平☆九、城市的空间结构1、主要功能区分布特点及规律:分布特点中心商务区(CBD)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①筑物密集,高楼林立;②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③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④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点状和线状分布。(特殊:大型仓储式超市分布于交通便利的郊外)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住宅区最基本的功能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高级住宅城市外缘,高地从面积、环境、公共配套设施方面考虑低级住宅城市内部,工业区附近工业区多分布于城市外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2、形成原因①经济原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的影响;②历史原因;③社会原因;④行政原因;⑤环境原因:废气:水泥厂、酿造厂、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炼油厂废水: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固体废弃物:发电厂、钢铁厂(1)距离:占地面积不大而没有污染的工业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在近郊;严重污染而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在远郊。(2)水源:有废水的工厂应远离水源或远离城市河流上游;以水为原料的工业(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的上游。(3)风向:①单风向:工厂设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的郊区;②季风(双风向):工厂设在垂直于盛行风的郊区;③多风向:工厂设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广,服务种类越多。十、城市化1、概念:①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②农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③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X100%=100%—农村人口/总人口X100%深圳东方英文书院中学部高一年级地理学案----027(共2页)第4页3、城市化进程和特点①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先快后慢;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同;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目前速度所处阶段出现问题发展趋势发达国家早高慢后期阶段城市空心化(中心区衰落)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晚低快加速阶段城市发展不合理郊区城市化③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④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日本东海岸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大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4、城市化发展进程先后顺序: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交通、住宅、社会问题。(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6、目前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英国(90%)。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十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特点:相对稳定性和发展变化性。十二、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气候①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熟制(耕作制度);②光照:影响糖分;③降水:南方水田北方旱作。水源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导或限制性因素: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②季风湿润地区:水源充足。地形因地制宜。①平原:种植业;②山地、丘陵:果业、林业、畜牧业。土壤①肥沃程度:黑土、紫土、水稻土、黄土、红壤、荒漠土;②酸碱度:茶树喜酸,红壤。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①扩大市场的服务范围;②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对交通依赖程度强(花卉、蔬菜、乳制品)。科技①扩大市场的服务范围;②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培育良种、开发农业机械、温室大棚、灌溉技术、修建梯田)目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政策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经营方式。地价——农业产业化基础提高产品附加值2、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农业生产热量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河套平原地形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立体农业)土壤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市场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交通冬季北方的新鲜蔬菜技术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深圳东方英文书院中学部高一年级地理学案----027(共2页)第5页3、农业区位布局特点:花卉、蔬菜靠近市场、水源,交通便捷处果业、林业丘陵、山地(水果:交通便利处)粮食作物远离城区,地形平坦开阔奶牛厂靠近市场,交通便利4、农业区位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有利条件分别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利条件从气象灾害和限制性因素分析。例一: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答:1)有利条件: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②河网密布,水源充足;③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④土壤肥沃;⑤大城市多,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⑥水陆交通便利;⑦劳动力丰富且廉价。2)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季风气候)。例二:我国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答:1)有利条件:①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②地处东北平原,地形平坦;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⑤市场广阔;⑥交通便利;⑦政策支持;⑧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⑨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2)不利条件:热量不足,容易发生寒潮灾害。十三、农业地域类型①①①②②⑤⑤③③⑥④①⑦⑦深圳东方英文书院中学部高一年级地理学案----027(共2页)第6页①原始迁移农业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原始部落地区“刀耕火种”、不断迁移,生态破坏②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粮食作物:小麦;豆类:大豆;经济作物:棉花、亚麻、甜菜等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自给自足,持续耕种,精耕细作③水稻种植业传统稻作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①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⑤科技水平低。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地形土壤: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④商品谷物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小麦玉米美国中部平原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④科技水平高⑤地广人稀自然区位: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黑土①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②我国东北地区也是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小麦玉米水稻⑤大牧场放牧业牛羊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①生产规模大②商品率高③专业化程度高自然:①气候温和湿润②草类茂盛;社会经济:①靠近港口,交通方便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措施:①培育良种牛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市场:牛肉出口到欧洲⑥乳畜业牛奶及其制成品欧洲西部①产品面向城市市场②商品化程度高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