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目标导航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③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四季的形成。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设备、“地球运动”的课件(用FLASH制作的地球在宇宙空间自转、公转模拟运动)、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学习学生状况分析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板书设计地球的运动/\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绕转轴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一年产生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地球运动的知识。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出地球运动的知识。课前热身请同学们朗读教材P9“是天转还是地转?”朗读教材P9“是天转还是地转?”,思考:①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感到的是天转而不是地转?②“日心说”的观点是什么?都正确吗?受到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合作探究1、教师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①地球绕着什么在转动?②地球自转的方向如何?③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多长?教师鼓励学生到前面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提示学生观察,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是不是一定经过两极。提问:刚才老师用手电照地球仪时,同学们看到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不自转又会产生什么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地球不自转但因它是不透明球体,所以白天和黑夜始终存在,只是不会24小时更替一次了。演示地球自转,请学生注意观察:同一纬度上的东西两地如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看到日出,谁会先看到日落?教师小结: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教师出示《地球自转歌诀》: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学生观察分析,回答:①地轴②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北极上空看逆时针。③一天,24小时学生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其他同学评价。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候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让学生自已演示。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得出:东方比西方的时刻早,也就产生了地方时。观察教材P10活动第3题。学生朗读。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参与动手演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歌决记忆,朗朗上口,加深印象。合作探究承转: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你能想像出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吗?教师播放FLASH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提示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特征。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运动,思考下列问题:①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②运动的方向怎么样?③公转一周的时间有多长?学生总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由学生填写下表进行总结: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绕转轴心方向周期产生现象延伸拓展①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感受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地球自转运动有关呢?②生活中,人们常用“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这句话来形容“那是件不可能的事”,你现在能说说为什么吗?教学反思课题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导航知识与技能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②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②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设备、“地球运动”的课件(用FLASH制作的地球在宇宙空间自转、公转模拟运动)、地球上的五带课件等。教学方法演示法、板书设计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四季更替地轴倾斜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度北极圈北温带——23.5度北回归线热带——23.5度南回归线南温带——66.5度南极圈南寒带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地球公转的特征。学生回忆回答。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课前热身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如有问题,及时补学。①学生用手电筒、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出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②学生演示地球公转。使教师发现学生是否了解和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合作探究1、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请学生在演示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以下问题: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②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③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④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教师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这个夹角是66.5度。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2、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度,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3、提问: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①椭圆形②斜着③没有④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学生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这种假想的地球公转,让学生总结。总结: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学生思考回答:没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合作探究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结合教材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来详细具体地解释一下。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大约是6月22日前后,请大家想,这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否是一年中最多的?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也就是昼长夜短,并且越向北去,白昼时间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长到24小时都是白天,这就是极昼现象。这一天我们把它叫做夏至日。同时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规定为北半球的夏季。这一天,南半球的情况完全相反。②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昼夜长短情况与夏至日完全相反。习惯上,规定12、l、2为冬季。③当太阳直射点两次在赤道上时,分别在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与南半球相等,昼夜长短也相等,即昼夜平分,因此把这两个节气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人们习惯上规定3、4、5月为春季,6、7、8月为秋季。学生就刚才的解释填表:时间太阳直射位置北半球昼夜状况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合作探究请学生用实际感受来验证所学。我们当地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如何变化?承转: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别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不一样。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联系生活感受。理论联系实际。个带。教师演示“地球上的五带”课件:出示问题:①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别是什么?②五带的划分界线是怎样的?③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④五带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现象?教师板图,请学生就以上问题埴图。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讨论,完成所提问题:①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②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极圈③热带,寒带④热带终年炎热;寒带终年寒冷;温带冬季冷,夏季热,四季分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习小结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地轴自转产生了地球上昼夜的更替,而地球的公转引起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而在一年中形成了四季,而四季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温带。地球不同纬度受热不均,形成了地球上的五带。延伸拓展城市建筑业中,为保证高层楼房的底层全年都有一定时间光照,同时又要节约用地,前后楼房之间间隔距离的计算,就要用到太阳高度的知识。你知道对于北半球地区而言,我们要利用什么时候的太阳高度计算最全适的楼间距呢?实践探索“立竿见影”观测当地子午线子午线就是经线。在地图上,地面上每一点都有自己的子午线,而实际地面上并没有这条线,但通过“立竿见影”的办法,你可以“看”到本地的子午线。在空旷的地面上设一直立的竿子,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太阳东升西落,竿子的投影上午偏西,下午偏东,投影较长。但在正午12时,(太阳直射点处除外)竿子也有投影,其投影在一日最短,既不偏东也不偏西,沿南北方向延伸,这一最短的影子延长后,就是当地的子午线。所以说,“立竿见影”可以“看”见当地子午线。由于子午线是指示南北方向的,当然也就可以据此确定当地地面的方向了,这在生产上、生活上,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请同学动手在草场上测测子午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