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有尊严的教学生活2016-05-0416:09:01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作者:余永祥我要评论点击:272次摘要这篇文章写在2008年山西朔州教师被弑、公务员开始第二轮工资上调、甘肃代课教师讨薪猝死校长办公室后。如今整整8年过去了,师生关系话题再成焦点。翻看旧文,回望过去,似乎一切依然,且愈演愈烈。关注中学生心理状态,首先要关注中学教师的心理状态。难以想象心理不健康的老师能够让学生心理健康。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作过一个大型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68所学校的2292名老师中,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高于学生。关注中学师生的心理健康,首要的又是关注中学师生的尊严。山西朔州学生弑师这一恶性事件的核心,指向一个词:尊严。“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活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我的死有谁在意,我的感受有谁在意。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是倒数第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我就是坏学生,坏到家了,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摘自山西朔州弑师学生李亚胜的“死亡日记”。人在人群中行走,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需要引起,“尊重需要”是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当人的基本需要,特别是人际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心理障碍就有可能产生。尊严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所在。毕生志在争取谋求中国人尊严的柏杨说:“人,之所以为人,第一是要自己有尊严;第二是要尊重别人的尊严,而且是诚挚地尊重。”学校是社会的镜子。教育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学校、社会、家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的社会这个大家庭和人们的小家庭都存在着问题,学校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一、我们的社会缺乏尊重人的土壤。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乏上对下的关怀,下对上的尊敬;唯独缺乏把对方真正作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进行尊重的习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儒家礼的出发点在于规范老百姓的行为,不犯上作乱,以此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标。虽然孔子说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但由于我们儒家传统的礼是基于严格等级秩序的,而不是基于人性本身和客观真理,结果是历代统治者用礼来要求官僚和老百姓,上级用礼来要求下级,官吏用礼来要求老百姓,老子用礼来要求儿子,婆婆用礼来要求儿媳;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相对的上级在自己的下级面前作威作福,相对的下级貌恭而心不服,不好犯上,就把一肚子窝囊气在相对的下级身上发泄。所以“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会比原来的婆婆更凶,所以我们的民族才有阿Q这样的典型,所以近代中国我们不但受外国人欺负,更受自己人欺负──受暴君、暴官、暴民的欺负。最终导致我们的民族格外地崇拜权势。柏杨说:任何一个社会和任何一个人,多少都有点崇拜权势,但似乎没有一个社会和没有一个民族的“官念”,像中国人这么疯狂,这么深入骨髓。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卑。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傲。自卑的时候,成了奴才;自傲的时候,成了主子!唯独没有自尊。回望我们民族走过的路上,柏杨说“中国人,你活得好没有尊严”!时代进步到今天,在当下社会转型期,我们来谈尊严似乎仍然显得奢侈,因为还是有许多人的生存状况是困蹙的,艰辛的,比如民工,他们还缺少生存的尊严。该如何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很难,这是经济基础、文化传统、行政体制导致的。如果执政党真诚倡导平等、民主、自由,提倡尊严、尊重、包容、理性,将是改变民族劣根性的真正开始。二、家庭缺乏尊重人的意识。我国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家长制”根深蒂固,以“家长为中心”,家长的专断意识比较强,有的家庭教育无民主性可言,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易走极端,要么娇纵溺爱,要么专断压制,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都是以家长的主观臆断为主。“老子讲,儿子听,儿子不能与父争”,要做“乖孩子”“乖娃娃”。在这种氛围下,孩子要么是口服心不服,要么是盲目服从。压服性的家庭教育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的畸形发展,或阳奉阴违,或唯命是从。我们要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进行家庭教育。这样才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怀,没有尊重的情感亦算不上真正的情感。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尊严上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关系和附属关系,尽管父母和子女具有天然血缘关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是彼此独立的社会主体。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和父母的地位,思想情感等都是平等的,都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只有平等的与孩子交流,才能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使情感得以沟通,烦恼得以缓解,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自己最可信赖的师长、朋友。因此,家长必须从“教头”“教师”“侦探”“家长”的位置上走下来。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沟通。这种平等的关系更容易缩短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达到敞开心扉,真心交流的目的。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取民主协商的方法,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孩子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到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尊重孩子,需要父母无私的爱。尊重孩子,并不是要求父母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娇宠孩子,而是要求父母能够设身处地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去想,理解孩子、耐心开导。父母与孩子之间一般都不缺乏爱心,但往往缺乏尊重。如果缺乏“尊重”,就会连“爱心”也感受不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就要意识到孩子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意愿等。孩子在成长阶段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此作为家长的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指导。尊重不单是物质上的满足,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平等,表现在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话,给孩子时间倾诉,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如不随意翻阅孩子的书信,日记,贺卡等。今天的中学生已越来越来重视精神上的尊重。三、我们的学校缺乏理想主义精神。学校是学术和思想的圣地,是社会的良心。但我们的学校甚至包括大学,都堕落为衙门或者是工厂。间接管理者成了东家,直接管理者成了工头,教师成了教书匠或曰教书机器,学生成了产品。机器和产品都不是人了。同一批次的产品如果有个性化,那就是次品或者废品。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而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现状是:整个教师阶层都在奴隶化,尤其严重的是广大中学教师。首先,中学教师是制度上的奴隶。中小学教师蜕变成了一种教学工具,失去了主动性与能动性。其次,是行政体制下的奴隶。其三是学生和家长的奴隶。人们都以为学生是教师的奴隶,却不知道教师也正是学生的奴隶。如商品社会不少时候人与人的关系是金钱关系一样,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也是一种赤裸裸的分数关系。学生分数考得好了,就会对教他(她)的老师有好感。反之,则差。有的老师也一样,喜欢分数高的学生。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与老师都成了一种工具。一种为分数拼搏的工具,当一个人成了工具以后,他(她)离奴隶也就不远了。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始于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而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则始自教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师,作为人类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他本来应该是最有人性味的、最有人文思想、最有人格力量,最起楷模作用的,但由于制度和伦理精神的畸形化,教师似无精神优势可言,再也负不起传播人文精神的重任。(注:此段网引自网络,原创者笔者不可考,后叶哲、资中筠亦有引用)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是的,教师有时受人尊敬得出门都害怕别人问自己的职业。(一)前面我们说过我们的社会有严格的等级观念,这当然也体现在我们的学校。体现在普通教师身上,也体现在教育管理者身上。中国的传统教育使得教育者往往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传统的等级观念使得管理者往往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对被管理者实施管理。不尊重人格的教育和管理,使得被教育者被管理者有种不平等感觉。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许多老师自己心里都有个大“惑”。他自己心中的“惑”都解不开,那么,学生的“惑”他又怎么能解?比如,一些学校里,总有极少数人,无论是在经济收入上还是政治资本上,都是大赢家。而更多的老师,默默无闻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挨批,重则加倍扣津贴。像牛马一样工作的是他们,挨鞭子的也是他们!因而有老师就“惑”了,更把这个“惑”酿成了满腔的“火”。他们又不敢把这把“火”烧向领导者,只得把这股“火”发泄到学生身上。力的原理是相互的。只要有老师打学生的事情存在,就必然有学生打老师的事情发生!杀师案中,学生的死亡日记就写道“……‘做鬼’也要杀两位初中老师。”这么深的仇恨,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老师是除了家长外接触学生最多、最频、最直接的而又往往处于一种压力态势的群体,也是学生逆反情绪最集中的对立群体,所以老师自然成为了他们迁怒的对象。实际上他们迁怒的不是单纯的哪个确定的教师。于是随便哪个教师无意中就可能瞬间点燃他们仇视的导火索,从而引爆他们本就处于裂变状态下的情绪,导致悲剧的发生。学生仇恨的是一个群体,不幸的是被无辜的还怀着些理想的郝旭东承担了。(二)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政治体制的副产品。学校这样一个本该是学术和思想自由的地方由行政统治,也成了行政体制链条中的一环。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法律也说教师应该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据说公务员都阳光工资了,但是教师呢?是见不得阳光,还是见不到阳光?教师已成为渴望当主人而又不得不做奴隶的人。教育工会?教师代表大会?这会那会,大会小会,集体失语。教师工作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是最知道教育内情的人,论理对教育改革最有发言权。可是一个个教师只能八哥学舌,不再有自己的思想了。工作却可能比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辛苦,每天除了正常的上课,备课,作业,补课之外,还得应付各种检查,弄虚作假,赶造各种各样的材料。对教师的要求比所有的职业都高。其它职业的人可以在茶馆打牌,出口成脏,教师就不能,因为是人民的教师。但教师的尊严又有谁来捍卫?学生在学校可以骂老师,学生家长可以骂老师,老师呢,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否则,是教育不行,是体罚,轻者,主动向人家赔理道歉,重者,受处分,解除教职。诗曰:教师奴隶化,学生祖宗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翻身是神话。又云:满腔热血把师学会,当了教师吃苦受罪。急难险重必需到位,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