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大气的运动要点·疑点·考点1、概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受热不均。2、热力环流(1)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风)。(3)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面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加之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空气,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成陆风,如图:(4)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5)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指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2)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的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此力是大气作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3)地转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高空地转风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4)近地面风的风向。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近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近地面的风斜穿等压线,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夹角。能力·思维·方法【例1】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近地面何点是高压区?何点是低压区?(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3)如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风。(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则A点处在(陆地或海洋)【解题思路】判断图上各点气压的高低是解题的关键。第一步从图中分析1、2、3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所以三点气压相等;第二步,又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所以1>5,4>3;第三步,判断5点气压比4点气压小(也可根据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在高空产生自东向西运动的气流,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相反,所以是C>A。由西向东运动气流。【答案】(1)C为高压区,A为低压区;(2)为逆时针方向运动;(3)偏北;(4)陆地【例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a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2)F1是力,它与方向。F2是力,它与方向。F3是力,它与方向。(全国高考题)【解题思路】F1的方向有两个特点:①从高压指向低压;②垂直于等压线。所以F1是气压梯度力。因A地位于南半球,画风向时应使V在F1的基础上向左偏,并且能与F3方向相反,与F2垂直,说明F2为地转偏向力,F3为摩擦力。在一定气压场中风速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A点气流是匀速运动的,F1、F2、F3三力的合力应为零。【答案】(1)如b(2)F1:水平气压梯度等压线垂直F2:地转偏向空气运动(V)垂直F3:摩擦空气运动(V)相反。演示文稿123后等面部脂肪除皱公甴夻延伸·拓展【例3】下图中A、B、C、D点为北半球中纬度海平面上的点。在A、B、C、D点上精确测定水的沸点时,则A、B点为99.95℃,C、D点为99.80℃,试回答下列问题:1)用箭头表示O点处的风向,海平面上的摩擦因素可略去不计。(2)试写出(1)题的解答理由。【答案】(1)根据物理学中的大气压与水的沸点关系。水的沸点是由气压决定的,沸点相同的地点气压相等,沸点高的地方气压高。因此A、B两点气压相等且为高压,D、C两点气压相等且为低压。由于不考虑摩擦力,答案如图所示。(2)如不考虑摩擦力,即可以认为O点空气做平行于等压线的匀速运动。【解题思路】这是一道读图绘图分析题,初看是考查对于地理图像的认识能力,其实是考查了对地理规律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将学到的有关大气压与水的沸点关系这一物理知识运用到该题的解题思维过程之中。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敢于开辟新的思维途径,运用物理知识中的大气压与水的沸点关系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