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黄庭坚(诗)“苏黄”辛弃疾(词)“苏辛”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散文)“欧苏”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宋四家”苏洵苏辙(散文)“三苏”苏轼《赤壁赋》墨迹古木怪石图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写于1101年,镇江金山寺,画像为李公麟所画)仕途一生三次被贬1、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贬黄州,共五年。2、绍圣元年(1094)又贬惠州(今广东惠阳)。3、四年后(1098)再贬儋耳(今海南岛儋县)。经三年,遇赦放还。次年病死于常州。(新党执政)①关于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元丰二年(1079年)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ǎn),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上述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苏轼在湖州任职)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该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②关于黄州赤壁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将错就错,借以抒怀不是当前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清)王煦东坡赤壁(文赤壁)黄州因文成景《前赤壁赋》(1082年7月、《后赤壁赋》(1082年10月)周郎赤壁(武赤壁)三、关于“赋”(本篇为文赋)1.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2.文赋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赋体特点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究韵律、铺陈、文采、用典;多采用主客问答式。五、听课文录音,正音壬戌(rénxū)桂棹(zhào)余音袅袅(niǎo)幽壑(hè)嫠妇(lí)愀然(qiǎo)山川相缪(liáo)舳舻千里(zhúlú)旌旗(jīng)酾酒(shī)横槊(shuò)渔樵(qiáo)扁舟(piān)匏樽(páo)蜉蝣(fúyóu)无尽藏(zàng)狼籍(jí)枕藉(jiè)六、译读1.分别请学生起来朗读并单独翻译各节。2.师提示、纠正、补充、答疑、解释重点字词,疏理文意。串讲课文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属客:劝客人饮酒。属:倾注,引申为劝酒。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一章。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山下的江面上泛舟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水面上风平浪静。主人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少焉:过了一会儿。斗牛:星座名。斗宿和牛宿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白露:白茫茫的水气。纵:任凭一苇:喻指苇叶似的小船。如:往。万顷:极言水面广大。浩浩乎:广大的样子。冯:通“凭”,靠,依托。虚:太虚,指天空。御:驾御。遗世:脱离尘世。羽化:道教称成仙为羽化,认为成仙后可以飞升。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作者以优美概括的文字描绘出清风明月、波光万顷的秀美景色,以及作者心旷神怡、羽化登仙的诗情。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sù)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桂树做的棹。兰桨:木兰树做的桨。空明:指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泝:同“溯”,逆流而上。流光: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贤人。这时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到:“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倚歌:指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和:伴奏。呜呜:象声词,常指凄凉的音调。舞:使……起舞。泣:使……之泣嫠妇:寡妇。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萧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萧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第2自然段主要内容:写由乐甚到希望为国分忧、建功立业而不得之忧伤。主客由乐而悲。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忧愁。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西:向西东:向东缪:通“缭”,盘绕。苍苍:深青色。困:击溃苏子忧伤得变了脸色,他整好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问那个客人道:“为什么吹得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到夏口,向东可望到武昌,山和水相互缭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击溃的地方吗?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舳舻:指战船。酾酒:斟酒。横槊:横持着长矛。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里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长矛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什么地方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侣、友:意动用法,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匏樽:用匏做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蜉蝣:一种昆虫,生命短促,只能活几个小时。何况我与你在江边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像一张叶子似的小舟,举起葫芦似的酒器互相敬酒。人生像蜉蝣一样短暂地寄托在天地之间,像大海里一粒小米那样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挟:持,带。这里指偕同。抱:环绕长终:长存始终。骤得:迅速得到,轻易得到。托遗响于悲风:把洞箫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哀叹我辈的生命瞬息即逝,羡慕长江流水奔腾不息,我只想着挽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中遨游,环绕着明月直到永远。但是知道这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幻想,所以只好借秋风里箫声来表达此时心中的忧伤。”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客由赤壁之景,触发了怀古伤今的情绪,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截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斯:这,指水。彼:那,指月。曾:表示强调,有“竟然”的意思。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有圆有缺,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我们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且夫:况且。造物者:指天,指大自然。无尽藏:佛家语,意谓无穷无尽的宝藏。适:享用。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主人以水月为喻,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对宇宙人生、生命进行哲理性思考,显示出乐观旷达的胸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洗盏更酌:洗净酒杯,重新饮酒。核:果品。相与:相互。枕藉:交错地枕靠着躺在一起。既:已经。客人听后高兴的笑了起来,于是洗过酒杯,重新饮酒。直到菜肴果品统统吃光了,杯盘也杂乱的放着。大家你靠着我,我挨着你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的天色已经发白了。第5段主要内容:客转悲为喜,愁怀尽释,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中。第二课时【学习重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探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文章段意第1段:以优美概括的文字描绘出清风明月、波光万顷的秀美景色,以及作者心旷神怡、羽化登仙的诗情。第2段:写由乐甚到希望为国分忧、建功立业而不得之忧伤。主客由乐而悲。第3段:客由赤壁之景,触发了怀古伤今的情绪,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第4段:主人以水月为喻,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对宇宙人生、生命进行哲理性思考,显示出乐观旷达的胸襟。第5段:客转悲为喜,愁怀尽释,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中。一、问题探究【问题一】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明确: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问题探究【问题二】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乐:清风明月、水天一色(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问题探究【问题三】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问题探究【问题四】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注意抓住“且夫”等关键性词语来理清思路)第一层:变与不变(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变不变逝者如斯(水)未尝往也(水)盈虚者如彼(月)卒莫消长也(月)时刻在变(人)无尽也(我)(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物人客:无穷不变须臾变化(片面)(悲)苏轼: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全面)(喜)(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辩。)分析第二层“取与不取”取不取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大自然是一部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问题探究【问题五】苏轼是如何得到了永恒的?●人格魅力:辩证处世、正直进取、旷达乐观、真纯淳朴、胸怀天下等。●文学成就: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等●文化遗产:书画成就:“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前赤壁赋》被董其昌誉为“《兰亭》之一变也”食文化(东坡肉等)酒文化(自酿养生酒)茶文化(自制紫砂壶)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为官政绩: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学校等为民办的实事。总结语——东坡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