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资料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科学研究对象:正常人体任务:在认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功能活动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成绩,增强体质的目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生活在适应环境的生物体总是在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自己衰老的结构,这个过程称为新陈代谢。(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二,兴奋性引起生物体出现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在生理学中,将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而这种产生兴奋的能力则称为兴奋性,能较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三,适应性生理学上将机体以适当的反应克服反复出现的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五部分)非条件反射先天的、遗传的、低级的。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高级的。一,神经调节其特点是迅速,局限,短暂(最重要)二,体液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其特点幅度小,不十分灵敏第一章骨骼肌收缩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节,是肌肉收缩舒张的基本单位。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静息电位是在未受刺激时,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70mV~-90mV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产生机制1,细胞膜内外Na离子与K离子分布不均匀2,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3,细胞膜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对K离子的通透性强静息电位实际上是K离子的平衡电位(理解)(钾离子浓度差-电场力阻碍-静息电位平衡)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波动,称为动作电位.锋电位具有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动作电位的标志刺激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条件1、刺激强度: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2、刺激强度的变化率3、刺激作用的时间动作电位特点:1、全或无现象:静息电位一但爆发就会达到最大值,其变化幅度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即要么不产生,要么就最大。2、不衰减性扩布3、脉冲式发放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由于动作电位的传导过程,实际上是沿着细胞膜不断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的过程(去极化-复极化).Na离子的平衡电位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结构: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特点:1化学传递递质传递乙酰胆碱2单向传递运动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3时间延搁0.5—1.0mS4易受环境变化和药物影响传递及引发动作电位过程(理解)肌肉收缩全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动3。肌肉收缩后的舒张。兴奋—收缩耦联基本步骤1,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肌浆网(即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聚积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分子机制)(理解)1、终池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肌浆2、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其构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原肌凝蛋白构型变化3、原肌凝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4、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TP释放能量5、横桥摆动6、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7、肌节缩短――肌肉收缩肌肉的特性物理特性:伸展性,肌肉在外力(牵拉或负重)作用下可被展长的特性弹性,外力取消之后,肌肉又能恢复原状的特性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磨擦而产生的阻力生理特性:兴奋性: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力收缩性:肌肉在兴奋后产生缩短反应的特性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1、刺激的强度阈强度小,兴奋性高2、刺激的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3、刺激的持续时间强度时间曲线基强度: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为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要1MS即可,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低于基强度的刺激,无论作用时间多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利用时: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兴奋的指标1、强度—时间曲线2、阈强度(固定刺激时间,引起兴奋之最小强度)3、时值(两倍基强度引起反应最短时间)单收缩: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被刺激的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一次收缩最大收缩与最大刺激强直收缩: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强直刺激肌肉收缩力学分析结合图P17—P19了解肌肉收缩的形式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变化,张力基本不变又可分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又称为退让收缩)等长收缩: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肌肉收缩(静力收缩)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收缩(等速收缩)运动单位: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若干条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快肌纤维直径大,肌浆网发达;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丰富,肌红蛋白多,线粒体多且体积大从事短时间,大强度项目的运动员,骨骼肌中快肌纤维较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和一般人高.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第三章循环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一、兴奋性绝对不应期:从动作电位去极化开始到复极至负55MV这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大刺激,心肌细胞均不产生反应,兴奋性为零,称为绝对不应期局部不应期:从复极负55MV到负60MV这段时间内,给予强刺激可使膜发生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但不能全面去极爆发动作电位,称为局部反应期有效不应期:从去极开始到复极达到负60MV这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强刺激均不能使心肌爆发动作电位,称为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期外收缩:若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为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刺激,收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二、自动节律性: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心率。三、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以特殊闰盘联结,此处电阻低,因此电流很容易通过,引起相邻心肌细胞兴奋,使得心肌在功能上表现为“合胞体”四、收缩性心肌细胞收缩性的特点:1,对细胞外液钙离子的浓度有明显依赖性2,全或无式同步收缩3,不发生强直收缩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通常心动周期指心室活动周期而言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的频率,即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常人安静状态时,心率约为60-100次/分新生儿的安静心率可达130次/分,成人女性高于男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安静状态的心率较慢,同一个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体温升高等时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每搏输出量约为60-80ML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指数:以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一,每搏心输出量影响因素1,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的充盈量越多,心室容积就越大,心肌收缩前负荷越大,则收缩力量也越强,从而射出更多血液.2,动脉血压心室的后负荷在完整心脏是指动脉血压3,心肌收缩能力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射血分数,安静状态为50%-60%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加可提高心输出量另一方面,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心室缺乏足够的充盈时间,导致充盈不充分,可导致心输出量反而下降心力储备:又叫心泵功能的储备,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一般健康人或优秀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输出量均为5-6L/MIN但在最大运动负荷运动时,一般人的心输出量最多只能达到15-20L/min,是安静时的3-4倍,运动员可高达35-40L/min是安静时的7-8倍,说明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力储备心脏的泵功能取决于心率储备和每搏输出量储备1.心率储备:是最高心率和安静心率的差值,表示了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的能力.一般最大心率可用220-年龄估算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对最高心率几乎无影响,但长期的耐力运动却可使运动员安静时心率降低,这样运动员的心率储备得到提高2,每搏输出量储备每搏输出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各的差值,每搏输出量储备的变化可分为舒张末期储备和收缩期储备,一般来说心脏舒张期储备要比收缩期储备小的多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单位千帕,习惯上也用mmHg1千帕=7.5mmHg动脉血压的形成:在心血管系统内有足量血液充盈的前提下,由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为脉压一个心动周期内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收缩压一般在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增高,动脉血压也逐渐升高,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更明显体力劳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可暂性升高高血压:安静时,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或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低血压:安静时,舒张压小于50mmHg或收缩压小于90mmHg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多少2,心率3,外周阻力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通常将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则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1,心脏射血的能力2,静脉回流的速度静脉回流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差值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影响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收缩力量3,重力与体位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憋气不利于静脉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接受自主性神经支配,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作用)节前纤维起自脊髓第1-5胸段中间外侧柱,其轴突末稍释放递质为已酰胆碱,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末稍释放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增加即兴奋作用(了解)心迷走神经(抑制作用)节前,节后纤维末稍释放递质均为已酰胆碱作用于心脏,可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量减弱,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抑制作用2、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帮通常称为交感缩血管纤维,末稍释放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纤维在平时没有紧张性活动,只有在交感神经总动员,如情绪波动,发生防御反应和准备做剧烈肌肉活动时才被动员,使血流量大大增加副交感舒血管神经作用血管,可引起血管舒张,对所支配器官组织的局部血流起调节作用,对循环系统外周阻力影响很小二、心血管中枢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三、心血管反射1、骨骼肌本体感受性反射2、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动脉血压升高,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减压反射反射弧: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感觉神经末稍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感受血管壁被牵张的程度传入神经: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舌咽神经—延髓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延髓中枢系统:包括延髓及下丘脑等的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效应器:心脏和血管2、反射效应减压反射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3、生理意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动脉血压发生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如心输出一,外周阻力,血量,体位改变等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起重要作用,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过分波动,对于维持动脉血压恒定和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主要调节呼吸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