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学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二、学习目的和任务: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3、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二)基本方法。四、运动解剖学发展史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二)常用方位术语:上:靠近头部下:靠近足部前:靠近腹侧后:靠近背侧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腓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三)人体基本面:1、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四)人体基本轴:1、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一、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扁平形、菱形等人体最大的细胞如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如小脑内的颗粒细胞。(二)、细胞的结构、功能:1、细胞膜结构:由双层脂类分子嵌入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称为单位膜。功能:A、保持细胞的完整性。B、选择性的通透作用。C、调节作用。2、细胞质: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包括:A、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内网器:与细胞的分泌机能有关。D、微丝和微管:对细胞起支持和运动作用。E、中心体:进行自我复制。F、溶酶体:对细胞内的一些物质进行溶解消化。G、核蛋白体:合成蛋白质和某些分泌物。包含物:是无活性的物质。3、细胞核:一般只有一个,也有两个以上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二、细胞间质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是细胞分化过程的产物。其成分为:1、基质。2、纤维。第二节组织它是人体胚胎发育的早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体成为组织。人体组织有四种基本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一、上皮组织(一)结构特征:由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二)分类和分布:1、被覆上皮:分布在体表或衬在体内官腔、囊的内表面,分为单层和复层。2、感觉上皮:由被覆上皮分化而来,具有感觉功能。3、腺上皮:具有特殊的分泌机能。(三)功能:保护、吸收、感觉、分泌。二、结缔组织(一)结构特征: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二)分布在全身各处。(三)分类和功能:1、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器官与器官之间,起支持与联络作用。2、致密结缔组织:纤维多而排列紧密,如:肌腱、韧带。3、脂肪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在皮下、器官周围,有:储藏能量、保暖、缓冲的功能。4、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半固体细胞间质构成。5、骨组织:由骨细胞和固体细胞间质构成。6、血液和淋巴: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三、肌组织(一)结构特征:肌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中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二)分类和分布:见表格肌组织的分类、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分类分布结构特点功能(收缩舒张)骨骼肌附在骨面横纹明显,细胞圆柱行,细胞核有一百个以上随意肌心肌心脏横纹不明显,有分支相吻合,有1-2个细胞核不随意肌平滑肌内脏和血管壁内无横纹,细胞梭形,只有1个细胞核不随意肌四、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一)神经元(二)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三)神经胶质细胞(四)神经纤维与神经(五)神经末梢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一、骨总论(一)骨的分类1、按部位分类:正常成人骨共206块,分中轴骨和四肢骨。其中177块参与随意运动。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其中躯干骨(椎骨、胸骨及肋骨)51块颅骨23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听小骨6块2、按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1)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有一体两端。中间细长称体或骨干,围成骨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2)短骨呈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颅盖骨、胸骨和肋骨。(4)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蝶骨。3、躯干骨(51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块、肋骨24块颈椎共有7个,其中第1、2、7颈椎形态特殊。一般颈椎的特点: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构成。侧块上、下有关节面分别与枕髁和第2颈椎相关节,前弓的后面有齿突凹,与枢椎的齿突相关节。第2颈椎又名枢椎,特点是由椎体向上伸出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体表容易摸认,是临床计数椎骨和针灸取穴的标志。胸椎---共12个,其主要特点是椎体两侧和横突上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彼此掩盖,呈叠瓦状。腰椎---共5个,特点为椎体粗大,棘突短宽,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故相邻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大,临床上可在此处作腰椎穿刺术。骶骨---成人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因此骶骨有些结构与椎骨相似,有的则是椎骨愈合后的遗迹。骶骨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光滑微凹,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中部有4条横线,是椎体融合的痕迹。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骶管上连椎管,下端的开口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此作为标志。骶骨的两侧的上份有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尾骨---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上宽下窄,属于扁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教材图1-13)。胸骨柄上缘有三个切迹,正中的称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相接。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胸骨体。体与柄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胸骨体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剑突。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教材图1-14),共12对。现只观察肋骨。除第1肋外,其余各肋形态大致相同。肋骨为细而长的弓状扁骨,分为中部的体和前、后两端。前端稍宽,与肋软骨相接。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的狭细部分称肋颈。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有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分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在内面近下缘处有一浅沟称肋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肋体的后份弯曲度更为明显,称肋角。上肢骨(32块×2)上肢带骨锁骨1块×2、肩胛骨1块×2自由上肢骨肱骨1块×2、尺骨1块×2、桡骨1块×2、手骨(腕骨8块×2、掌骨5块×2、指骨14块×2)。上肢带骨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呈“~”形。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与肩峰相关节。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撑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其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肩胛骨---为一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侧的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可分为三缘、三角和两面。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喙突。内侧缘较薄,靠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平第7肋水平,体表易于摸到,为计数肋的标志。外侧角膨大,有朝向外面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前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的浅窝,称肩胛下窝。后面被一向前外上突出的骨嵴肩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自由上肢骨肱骨---位于上臂,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股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形浅沟,称解剖颈。颈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大、小结节之间有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较细为外科颈。股骨体中份外侧面有一粗糙隆起称三角肌隆起,为三角肌附着处。在粗隆的后内侧有一斜行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同名神经经过。股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股骨下端外侧有一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头上面的关节面构成关节。内侧部为形如滑车状的滑车切迹,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关节。滑车的后上方有一深窝,称鹰嘴窝。小头的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内上髁骨折或肘关节脱位时,有可能伤及沟内的尺神经。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桡骨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头的周围为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形成桡尺近侧关节。头下方稍细,称桡骨颈。颈的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桡骨下端粗大,外侧有突向下的锥形突起,称桡骨茎突,为骨性标志。下端的内侧面有与尺骨头相关节的尺切迹。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形成桡腕关节。尺骨---位于前臂的内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的前面有一大的凹陷关节面,称滑车切迹(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的上、下方各有一突起,上方大者称鹰嘴,下方小者为冠突。冠突的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尺骨下端称尺骨头,其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用串连的手骨标本并结合手部x线片观察)。①腕骨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它们排列成远侧、近侧两列,每列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共同形成一椭圆形的关节面,与桡骨的腕关节面及尺骨下端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所有腕骨在掌面形成一凹陷的腕骨沟。②掌骨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称第1~5掌骨。掌骨分一体及两端,近侧端名底,远侧端称头,底与头之间部分为体。③指骨共14节,除拇指仅有2节外,其余4指均为3节,由近端向远端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指骨的近端称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下肢骨(31块×2)下肢带骨髋骨1块×2(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自由下肢骨股骨1块×2、髌骨1块×2、胫骨1块×2、腓骨1块×2、足骨(跗骨7块×2、跖骨5块×2、趾骨14块×2)。下肢带骨髋骨---属于不规则骨,幼年时的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借软骨连接而成(可在小儿髋骨标本上观察),15岁左右软骨骨化,三骨融合成一骨。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髋臼。坐、耻骨之间围成闭孔。髂骨---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翼的上缘肥厚,称髂嵴。髂嵴的前、中1/3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为一重要的骨性标志,临床常在此进行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检查其造血功能。两侧的髂嵴的最高点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是临床确定椎骨序数的方法之一。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为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骨的内面光滑凹陷,称髂窝。髂窝的下界有圆钝的骨嵴,称弓状线,窝的后部骨面粗糙不平,有一耳状关节面,称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坐骨---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体后缘有一尖锐的突起,称坐骨棘,棘下方为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坐骨体下后部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体与支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