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学》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内,保持特定的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2.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3.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5.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6.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7.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指根据运动训练的结构特点。经济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8.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指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10.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11.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1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3.变换训练法: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以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14.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1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16.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17.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218.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19.运动智能: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能力,是运动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指根据运动员在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21.竞技能力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每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能弥补或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22.反映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其衡量指标是“反应时”。二、填空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3、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5、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象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实战法)。6、竞技体育包含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7、补充能量基本上可有三个途径:(磷酸肌酸系统)、(乳酸系统)和(氧化系统)。9、战术按表现特点分类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10、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种。13、运动训练方法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分类,可分为(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14、运动训练方法按体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力量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等。15、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分类,可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16、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分类,可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17、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的特点分类,可分为(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等。18、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时不同的外部条件分类,可分为(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3(加难训练法)等。19、运动训练中直接操作的训练方法有(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8种。20、训练周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四个部分。21、负荷的量包括负荷的(次数)、(训练时间)、(练习距离)、(重量)等特征。22、负荷强度包括(通过练习的速度)、(负荷重量)、(练习密度)、(练习难度)等特征。23、常用的分解练习法有:(单纯分解法)、(递进分解法)、(顺进分解法)、(逆进分解法)。25、战术按照表现特点分类:(阵型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和(心理战术)。26、竞技战术按照参加人数分类:(个人)、(小组)、(集体或团队)战术。27、竞技战术按照攻防性质分类:(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29、动作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七大要素。31、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32、训练课可划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课)、(调整训练课)四种类型。重要33、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34、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可分为:(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三个类型。35、训练周的类型划分:(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竞赛周)、(恢复周)。36、赛前准备的训练工作包括:(技术准备)、(战术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38、运动训练管理的层级结构包括:(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46、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和训练效应,其中训练效应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47、青少年发育程度鉴别的常用方法是(骨龄)、(第二性征)。48、运动员选材经历了(自然选材)、(经验选材)、(科学选材)三个阶段。49、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六个方面来表现。50、常用得间歇训练法类型:(高强性)、(强化性)、(发展性)三、单项选择题:1、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A、耐力性;B、对抗性;C、周期性;D、速度性。4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用。A、负荷和身体;B、负荷和心理;C、负荷和恢复;D、身体和心理。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B)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A、110次/分之下;B、120次/分之下;C、130次/之下;D、140/次之下。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C)阶段。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10、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C)的各种运动方式。A、短时间、大强度;B、短时间、小强度;C、长时间、中小强度;D、长时间、大强度。12、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A、周期性;B、区别对待;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D、系统不见断性。15、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A、负荷强度;B、负荷量;C、练习方式;D、练习方法。1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A)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A、中枢神经系统;B、心血管系统;C、循环系统;D、运动系统。19、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D)。A、重量大、练习次数多;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D、重量大、练习次数少。20、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B)。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21、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A)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A、110次/分之下;B、120次/分之下;C、130次/之下;D、140/次之下。22、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5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23、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A)阶段。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24、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A)的特征。A、竞技体育;B、群众体育;C、学校体育;D、大众体育。27、(C)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A、及时性和可靠性;B、有效性和客观性;C、连续性和阶段性;D、阶段性和变化性。28、匀速持续训练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发展(C)供能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法。A、糖酵解代谢系统;B、磷酸盐系统;C、有氧代谢系统;D.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29、赛前训练周技术训练的基本特点是(B)。A.增加分解练习;B.增加完整练习;C.减少完整练习;D.同时增加完整和分解练习。30、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D)作出严格规定,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A.练习次数;B.练习方式;C.间歇方式;D.间歇时间。31、持续训练法是指(A)的训练方法。A.负荷时间较长;B.负荷强度较大;C.负荷时间较短;D.有间歇时间。53、下列哪一项不是耐力性项群训练的主要代谢方式(B)A.有氧代谢B.无氧代谢C.有氧无氧混合代谢D.糖酵解供能54、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的比赛条件(D)A地理条件B.设备条件C.观众D.电视转播55、在竞技活动中,决定运动员素质水平的基本条件是(A):A、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B.人的心理能力C.战术能力D.智能56、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最重要依据是(C):A.状态诊断B.运动成绩C.建立的目标D.检查评定57、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是(B):A.状态诊断B.检查评定C.建立目标D.运动成绩59、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是(B):6A、性格B、成功动机C、行为D、结果60、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生物适应阶段机能状态的表现(A)A、工作B、疲劳C、恢复D、保持6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以下(D)项目属于体能主导速度性项群?A.跳水B.跳远C.举重D.400米跑62、法特莱克训练是一种以发展__B__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的耐力训练方法。A、无氧代谢系统B、有氧代谢系统C、速度素质D、灵敏素质四、多项选择题:1、竞技体育的特征包括(ABD)。A、强烈的竞争性;B、超人的体力和技艺;C、增强体质性;D、娱乐性;E、自由开放性。2、竞技状态出现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ABC)方面。A、生理学;B、训练学;C、心理学。D、论理学;E、美学。3、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包括(ABCD)。A、时间感;B、空间感;C、速度感;D、节奏感;E、乏味感。4、速度素质包括(ACD)速度。A、反应;B、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