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杜育敏关键词: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师作用语用原则感悟体验性原则内容提示:研究性课程建设是当前上海市中学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更是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旨在探究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探究为教学核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指导、促进作用,即探究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辅导、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体验性、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手段方法。通过实施课题让研究的精神走进教学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走进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研究件课程建设是当前上海市中学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更是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因此也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进入必修课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使现实的教学更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是在进行学科教学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教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现有经验为起点,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为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间是平等的、互动互补的关系,至多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随着研究性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如何能够胜任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转换,做到指导有方、辅导得法,不越位、不包办?这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如此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地得以贯彻。二、以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作为研究范围具有现实意义。确立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作为研究的范围,是基于:(1)初中的语文教学目标还是强调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指导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所引只是教学大纲中有关教学目的的第一句话,由此可见学生由初三升到高一,学习上有了一个较大的跳跃,高中的语文学习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通过博览熟读精思,从现时代的要求出发,吸收前人“遗产”中的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能鉴赏,能-2-思考,有见解,有个性。针对这一变化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尽快完成这一过渡,早日走上高效率、探究性的语文学习之路。(2)“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四大组成部分,“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说”“写”的基础。阅读和学会阅读是我们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阅读指导,因它是教师在学生独立阅读教学材料时,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和学会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行为。这一过程更强调教师的组织、辅导和促进,这一过程也更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因此将高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作为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现实性和深远性。三、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角色的定位。l.研究性学习定位研究性学习首先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形式是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作为载体。研究性学习是平等地审视教材,把教材当做学习研究、分析批评的对象。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都是不同的,“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说的即是此道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途径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独特接受的个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以课堂学校为主要活动空间、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由课文理解向专题研究延伸,由课内向课外扩展,但这些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讲,不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因为研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研究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发现,研究无处不在,课题无处不在,课外自然成了课堂研究的延伸。其次研究性学习是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它并不等于是做课题,也不是课题做得越大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就越有利。如果教师一方面让学生去做课外课题研究,而在课堂教学中仍延续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几乎可以肯定用这样的方法指导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兴趣、研究意识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根本的是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并由此带来研究对象的扩展、教学方法的革新、教育评价的完善等。第三,研究性学习中要特别强调“学以致用”。这是体现出了母语学习的核心——语用原则。因为语言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只有不断地“学以致用”,加强语言的使用功能,才能切实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精神。比如背诵、朗读、练习等基本功训练,在语文学习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增强研究意识,比如课文的朗读,它本身不是研究,但是,如果在朗读的时候与文章的作者、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互换,调动自己的感情体验,这就具有了研究色彩;与写作背景相印证,与现实社会相参照,这也就具有了研究的价值;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观念去评价,这又是有了研究的成分。2.教师角色定位组织者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形式,不能撒手不管,把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部放给学生,美其名日“放羊式”或“遛马式”。要做到既不能让学生处处围绕教师转,又不彻底对学生撒手不管,这就要教师精心地组织,将学生“扶上马”“送一程”,逐渐地放手。-3-教师是活动过程的组织者。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访问学者、社会调查、成果交流等等活动,都需要老师精心安排组织,防止由于无组织、无目的而造成的时间精力的浪费,影响研究效果,甚至违背研究性学习的初衷。辅导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辅导地位,不可越俎代庖,必要时才适当给予启发指导。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若无老师及时的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虽说似乎更突出,实际上,高一学生靠自己探索获取知识费时过多难度较大,学生的独立研究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浪费时间精力,什么也没有学到。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辅导作用是很关键的一环,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步骤;其次对具体的研究内容要予以指导,不只包办代替,要指导解决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偏差和问题。促进者从教学理论上来看,教师的教学是“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即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觉知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个促进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手段维持推进学生的学习。由于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探索和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改以往被动地、无选择地接受式学习,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促进。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鼓励,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充足信心,能持之以恒、有声有色有序地开展下去。此外,教师还要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合作精神、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指导、促进,使之能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不仅增长知识,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品行。四、发挥教师作用要坚持原则。1.普遍原则——自主性、层次性、个性化、合作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研究性学习教学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的源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评头品足、论是说非;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思考和见解。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所包含的内容多范围广,存在一个教学梯度的问题,而同时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求学生从半独立过渡到独立研究;从对单一问题的研究过渡到复杂问题专题的研究;从参与局部的研究过渡到掌握全过程的研究。天公造人非常奇妙,大千世界无一相像。文章也是如此。凡是名篇佳作,各有自己的个性。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根据文章的特色个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合作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研究过程的主要模式。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同学之间分享信息,相互交流,根据自身的需求,自发地组织一些学习小组,共同探讨相关或类似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将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探讨研究一些问题。2.特殊原则——感悟体验性原则。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感受及体验。这是母语学习语用原则的体现。读、写、听、说都是语言的实践,通过揣摩、推敲、锤炼、运用若干语言材料,在情、趣、义上体会、探究、剖析、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将语言材料同生活密切相联系,体察语言的意义和情味,让学生在实践中进入状态,自我感受,自-4-我调适,自我感悟,自我实现。同时加强体验的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提升自己的体验,形成成功的体验,在学习中逐步进入良性的循环。在教学中实施这一原则采用的途径有:(1)读说结合,以说促读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口头表达训练,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激活思维,诱导阅读,读懂读通,深入思考理解,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如高一上学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两人一组的以“艺术·人生”为话题的演讲。演讲之前,学生进行了充分地选择,思考确立演讲的对象、内容,尔后大量地阅读有关资料、作品,了解他人的评价,在吸收继承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新意。有的学生谈了《黑色幽默——谈卓别林的电影和他的人生》:有的学生以热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为话题,谈了徐志摩和他的艺术人生《志摩的诗》;有的学生谈了《丰子恺和他的艺术人生》;有的学生谈了《爱的人生—一冰心和她的艺术人生》;还有《青春的烦恼——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等等。既读又讲,说读结合,读使“说”有了内容,说使“读”有了动力。(2)读读写写,以写促读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创作,以写作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之中。它变被动读为主动读,变客观的再现为能动的发现,变忠实的揣摩为创造性的诠释。如在学习泰戈尔的《对岸》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以其它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再创作;在学习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将这篇抒情散文改写成诗歌,阅读基础上的创作并不局限于课本教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促进下开展广泛地阅读,创作了反映学生阅读体会、作品评论、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习作,编成了《高一(3)班练笔选集》。有的放矢地练笔写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了文思泉涌的源头,是来自于研究性地阅读。五、实践教师作用要有法可行。1.质疑式阅读。质疑,是研究性阅读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质疑,开始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文章的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质疑。较为常用的指导方法是指导学生“问重点”、“析难点”、“解疑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