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接缝施工工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湿接缝施工标准工法中铁七局铜黄高速TH-C07合同段项目部二0一二年三月十五日主要目录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工程概况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文明施工措施编制依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现场路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编制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型、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桥梁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其中跨径L=30m的箱梁有240片,跨径L=40m的箱梁有120片箱梁现浇顶板、横隔板、湿接缝采用C50混凝土。二、施工准备和施工工艺2.1、施工准备梁体架设之前,测量组要及时在支座垫石上定出支座中心,并测出每个支座垫石的标高,标高符合设计时应及时安装橡胶支座,支座安装前垫石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对不符合设计标高的垫石,用环氧树脂砂浆抹平调到设计标高,垫石标高控制在3mm以内,并按设计尺寸标出橡胶支座中心,准确安放橡胶支座在垫石上,确保橡胶支座和垫石的中心线重合。梁板架设位置准确,各种预埋钢筋调直对齐。对安装完成的组合梁进行内、外边线的复测,同时对每片梁进行标高复测,并对需进行中线、标高调整的梁进行调整。标高调整利用两只100T油顶配合,进行单端的逐个调整。调整后标高经监理复测后方可进行后继施工。2.2、主要机械及人员配备各桥配备钢筋加工机械一套,混凝土运输车3台,插入式振捣器50#2台。人员情况:钢筋工10名,模板工8名,混凝土工5名,张拉工4名。2.3、模板制作及施工工艺2.3.1、现浇横隔板在施工前对横隔梁端头凿毛进行检查,凿毛达到规范要求,钢筋表面的油渍、漆度、鳞绣等清除干净,使得梁体和钢筋与现浇混凝土能够更好的结合。两梁体端头预留的钢筋焊接达到要求,其余预留钢筋可采用绑扎。横隔板施工采用竹胶板拼模,竹胶板不小于1.5mm,横隔梁两侧竹胶板宽不小于79cm,即两侧包边不小于10cm,封底采用竹胶板,设置对拉螺杆,四周加固牢靠。施工工艺施工准备钢筋加工制作洒水养生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施工准备2.3.2、湿接头施工在施工前对梁体的端头进行凿毛,钢筋表面的油渍、漆度、鳞绣等清除干净,使得梁体和钢筋与现浇混凝土能够更好的结合。两梁体端头顶板和底板预留的钢筋要提前焊接起来,其余预留钢筋可采用绑扎。在安装中横梁底模时底模中线和盖梁的中心线必须重合,安装中横梁底模在支座位置时可采用塑料布、施工棉四周围包裹橡胶支座,防止在施工混凝土时混凝土污染支座,模板间有缝隙地方用施工棉塞死,底模支撑加固采用纵为15*10cm和横向15*15cm的方木,纵横向方木间的空隙用木楔楔死。中横梁与梁体衔接部位定型钢模加固时,应先在盖梁上用冲击钻打眼,并打入Φ22的钢筋头,再采用10*10的方木一头顶在钢筋头上一头支撑在定型钢模的底部和一根10*10的方木一头顶在钢筋头上支撑在定型钢模顶部;中横梁的两侧模板用5*5的方木作为背方向距控制在70~80cm之间,模板上下用拉杆拉紧;在加固中横梁和两侧边梁封头模板时底部用木楔楔死梁体和防撞挡块间的空隙,顶部用支撑方木一头顶在挡块顶,一头顶在钢模面。具体加固图见下图:在中横梁混凝土施工时应做好负弯距张拉施工的防护措施,先穿好钢绞线,并接好该部位的波纹管,后接的波纹管两头和以前预留的波纹管进行衔接,衔接两头应保证有和以前的波纹管同直径的街头尺寸进行搭接,并且接口用胶带裹紧防止漏浆,混凝土施工完以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拉毛深度为1~2mm,夜间温度过低时应该进行保温覆盖。在浇筑中横梁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浇筑顺序,不能更改建筑顺序,防止影响两跨梁体间的张拉顺序,浇筑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增强梁体的整体性,浇筑温度应控制在5℃之内,宜在每天温度最低时施工。2.3.3、负弯矩张拉施工负弯矩张拉设计采用BM15—5型锚具及其配套的设备,每根4^5跟Φj15.2mm钢绞线,采用QTC230型23t千斤顶及配套油泵、油表进行张拉。张拉前应对千斤顶、油泵及油表进行检验核定,并做好标记编号。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fpk=0.75Ry≥1395Mpa。张拉采取双控,在钢束伸长量校核。负弯矩张拉时,可将桥面板钢筋剪断,待钢束张拉完后,采用相同直径的钢筋将其焊接,再浇筑槽口混凝土。联续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5%后才能张拉:负弯矩区先短束后长束,对称单根张拉时,张拉力要分级加载,以5Mpa/次为进级,不可猛拉给油太快,当张拉到超张拉状态时,持荷不少于2min,张拉到控制应力时,应量测伸长值和理论伸长值之差超出±6%时,要查明原因重新张拉。孔道压浆:孔道压浆前,孔道应冲洗干净并孔壁完整湿润,冲洗后,应使用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出,水泥浆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在30^45min范围内,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并应从最低点处压浆泵,由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放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畅通。压浆应使用活塞式压浆泵,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压浆的最大压力宜为0.5^0.7Mpa。压浆应达到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一个稳压期(不宜少于2min).2.3.4湿接缝施工湿接缝施工前应对箱梁侧面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凿毛、清洗,确保混凝土能连接良好。湿接缝部位N5钢筋与箱梁桥面伸出的钢筋每两根焊一根,绑扎一根,焊接采用单面焊,焊接长度不小于12cm。其他焊接应符合中横梁钢筋焊接要求。湿接缝底模采用竹胶板,用Φ12圆钢做拉杆每隔1m一排吊住模板,顶部固定在1.2m的方木,拉杆分别穿过PVC管,模板与梁体的缝隙用施工棉塞堵,防止漏浆。混凝土振捣采用小型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湿接缝顶面混凝土迎合箱梁顶板面保证有相同的横坡和纵坡,湿接缝表面要拉毛,拉毛深度为1~2cm。三、混凝土施工要求中横梁混凝土和湿接缝混凝土在施工之前要浇水湿润箱梁混凝土,保证梁体和现浇混凝土接触良好。混凝土浇筑采用吊车起吊吊斗入模,吊装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吊机的起吊移动。振捣应“采用快进慢出”的施工原则,专业振捣手振捣,振捣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半径的1.5,距模板边为5~10cm,振捣直到该层混凝土面没有气泡排出和混凝土面停止下沉时为止,每一处振捣完备后应边振捣边徐徐提出振捣棒。混凝土施工要有专人看模,如果有跑模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混泥土施工后,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四、质量控制五、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1)、2m以上的独立悬空、陡坡和桥侧以及从事无法采取可靠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护鞋。安全带要拴在牢固的物体上。(2)、进入施工区域的所有工作人员、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3)、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此项工作。饮酒后不得从事高空作业。(4)、高空作业人员应配给工具袋。小型工具及材料应放入袋内,较大的工具,必须拴好保险绳。上下传递料具时禁止抛掷。不得随手乱放,防止坠落伤人,更严禁从高空向下乱扔乱丢。(5)、作业人员上下通行必须由人行斜道,不得攀登模板、脚手架、绳索上下,禁止跟随起重物件或并架等运送材料的设备上下。(6)、高处作业搭设云梯、工作台、脚手架、防护栏杆、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并经验收合格后使用。(7)、高处与地面联络、指挥,应统一的信号或通信设备,不得以喊话取代指挥。(8)、双层作业或靠近交通施工时,要设置必要的封闭隔离措施或设置防护人员及有关施工标志。(9)、夜间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由足够的照明设备。爬梯、空洞等处设明显的标志。(10)、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大雨、大学、大雾、六级以上的强风),为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停止高空作业。(11)、高处作业遇到有架空电线路时,必须保证规定的安全距离,当安全距离不能保证是,就采取停电或防护措施。(12)、检查张拉设备、工具(如:千斤顶、油泵、压力表、油管、顶楔器及液控顶压阀等)是否符合施工及安全的要求。压力表应按规定周期进行鉴定。(13)、锚环及锚塞使用前应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14)、高压油泵与千斤顶之间的连接点,各接口必须完好无损,油泵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油泵开动时,进、回油速度与压力表指针升降,应平衡、均匀一致,安全阀要经常保持灵敏可靠。(15)、张拉操作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如油表振动剧烈、发生漏油、电机声音异常、发生断丝、滑丝等),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16)、张拉钢束完毕,退销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人工拆卸销子时,不得强击。(17)、张拉完毕后,对张拉拖锚两端,应妥善保护,不得压重物。(18)、管道尚未灌浆前,梁端应设围护和挡板。严禁撞击锚具、钢束及钢筋。管道压浆时,应严格按规定压力进行。施压前应调整好安全阀。关闭阀门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侧面。(19)、施工驻地的环境保护反映施工队伍的素质,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处理,生活污水设污水池,经沉淀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施工场地的废弃物,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使施工现场尽然有序,做到文明施工,充分体现施工的现代文明。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