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估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阶段性评估报告草寺小学现代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组【内容摘要】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模式,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方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学习整合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前提条件。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一.课题概况(一)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①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有效措施。②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力。③通达探索,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使媒体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的工具(主要观点)④找到能合理有效的在恰当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措施,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或校园网络与小学学科的最佳整合。(二)课题周期与实施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2月~2007年6月)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申报、立项。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骨干成员名单,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子课题实施计划(方案)。〖负责人:张梅〗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10年1月)1、根据各子课题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1)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2)有针对性、递进性地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3)定期(多次)开展多项有层次性的教研活动,展示阶段性研究效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度。2、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如时机成熟,进行中期汇报)〖负责人:李燕、宋美英、李燕〗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0年2月~2010年10月)1、各子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2、汇总本课题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负责人:张梅、杜光利〗(三)问题的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扩大教育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可以说,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巨大挑战。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本校而言,全面推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关于到我们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实验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目前,随着我区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全面实施,我校校园网已建成,学校联接“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了“室室通”,基本达到了《江苏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施(示范)学校硬件配置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加强管理、优化手段、提高质量,即落实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深化素质教育上。因此,本实验是学校工作发展的需要。(四)问题的背景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可能、成为必然。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势必成为最佳途径,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其学习潜能得到激发。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五)研究现状教育专家们指出,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不应以开发人的记忆为主要目标,而应以开发人的潜能为主要目标。为此,人们尝试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国外许多国家在小学阶段开设计算机操作学习,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小学阶段把计算机学习当成普通文化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还较早开发了适合各种教学或与各科教学相关联的教学软件,它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国外重视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教育,重视让儿童自主的人机互动学习,制作生动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等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成为为儿童少年开发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可以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人们意识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与任何教学改革一样,关键在于人,即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多媒体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三个教学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的问题,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成功的难点和关键。此外,学会建立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是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趋势之一。(六)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研究目标:通过实践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与学的评价。研究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七)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本校各班应用现代技术的现状,适当组织问卷调查。(2)、分析法:按实验要点、内容,作好科学分析。如:分析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影响,可按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进行。(3)、其它:实验中可相机运用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等。(八)研究对象全校1-6年级全体学生。(九)研究组织机构1、总负责人:李敬祖2、具体负责:语文教育:李燕数学教育:杜光利英语教育:张芳3、课题主持:张梅4、理论指导、材料整理:杜光利5、后勤保障:李保远庞占芬6、信息技术指导:刘成刘长恩刘谦荣(十)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在2011-2013年度中,课题按照预定的开展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主要的研究、实验和实践工作有:1、2011年7月份,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本校实施过程中的优势、缺点及对策研究。2、2011年5月份,讨论开展教师有关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工作。3、2011年7~8月份,在全体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培训。4、2011年9月份,结合课题研究,讨论研究对学生骨干培训的工作。5、2011年11月份,组织各教研组及骨干教师制作个人主页并进行评比。6、2011年12月份,进行市级信息技术公开展示活动。7、2012年3月份,结合本课题研究,讨论开展争创南通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的相关活动。8、2012年5月份,进行市级信息技术公开教学活动。9、2012年6月份,课题组讨论开展暑期学生培训事宜。10、2012年9月份,课题组讨论制定学校新学期信息化工作计划。11、2012年10月份,开展网络课的实践与研究。12、2012年11月份,开展整合课“百分数的认识”的实践与研究。13、2012年11月份,讨论学校网站建设中对于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栏目设置。14、2012年12月份,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调查与分析。15、2009年2月份,举办一线教师网络培训学习;课题组教研工作会议。16、2013年3月份,承办的区第三次电子白板数学互动教学观摩活动。17、2013年3月份,参加区“雏燕杯”教学竞赛活动。18、2013年3月份,开展第二期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培训。19、2013年4月份参加市第9届教研活动二、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目标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条件(一)、转变观念是前提。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许多学校已配备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教室。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学校配置如此优良的计算机设备,仅仅只是用来教授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训,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解决此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改变旧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硬件环境是基础。学校在硬件设施的安排上要更趋于合理化,更利于满足各种不同教学的需求。首先,可设置一间多媒体教室,这种设置的优势在于在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及时反馈功能的支持下,教师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可设置一间电化教室,室内配置一台多媒体电脑、大型投影仪和音响等设备,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教学场所,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或动、或静、或演、或播,形成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不仅能促进教育学的结合,而且极易达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三)、软件环境是关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下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教师通过媒体在进行模拟演示时,由于新奇,学生会在下面自由操作而不听教师讲解。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学生呢?我们应该使教学环境构建在管理软件的基础之上,把管理软件作为教学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对此平台的操作来管理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施教学活动。如:极域电子教室就属这类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媒体为教学的巨大功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此外,为教师选择简单适用的课件制作软件也很重要。除了Powerpoint、Authorware等通用课件制作软件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科特殊性,比如数学、语文课专用课件软件,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水平是必要条件。要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学领域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中注重能将性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可持续性的培训,实现自我完善的智能结构,不断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化。2、常见教学模式的构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条件一旦形成,在具体操作时,常见的有这样几中教学模式:(1)、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是指把自然规律和抽象的理论知识,或不易观察的微观事物、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