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2节练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三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班级姓名学号1.19世纪末,“天择~物竞”“竞存”和“淘汰”等词汇常见于报端,这些词汇被人们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A.进化论已被中国民众普通接受B.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C.维新运动成为时代潮流D.严复是读书人心目中的楷模2.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3.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4.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什么()A.西方科学技术B.西方生活习俗C.西方经济制度D.西方教育制度5.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这主要表现为()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兴起“实业救国”思潮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实践6.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9.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10.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B.戊戌变法抨击了封建文化,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宣告维新思想的结束D.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西方政治制度1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A.根本目的之争B.治国方略之争C.新旧道德之争D.政治体制之争1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13.1903年梁启超说,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他否定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形成这样认识的原因有()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③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④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14.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D.变革政治制度15.“伦敦,12月27日讯: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大清国政府已决定效仿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引自《帝国的回忆》)这则消息出现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二次革命时期16.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作者在政治派别上最有可能是()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17.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18.下列观点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相符的是()A.治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也,非器械、工艺也。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D.当世恶疾者,帝制为最,惟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19.下面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本店售书目录①《共产党宣言》②《庶民的胜利》③《列国陆军制》④《儒门医学》⑤《汽机新制》……开明书店1921年12月20日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③20.达尔文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是指它()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C.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热情D.为变法图存了提供理论依据二新文化运动班级姓名学号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A.维新思想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2.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谍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3.近代学者林纾有言:“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该观点主要针对()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C.胡适之文学革命言论D.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4.“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5.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中曾描述“这几年……,好比是尼罗河的大泛滥,跟着来的是大群的有希望的青年作家,他们在那狂猛的文学大活动的洪水中已经练得一副好身手,他们的出现使得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顿然有声有色!”材料中的“这几年”()A.维新思潮广泛传播B.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C.马克思主义逐渐受到国人关注D.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6.钱穆在《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中说:“……果一依白话为主,则几千年来之书籍为民族文化精神之所寄存者,皆将尽失其正解,书不焚而自焚,其为祸之烈,殆有难言。”这表明钱穆()A.反对随意曲解书籍B.强调焚书的危害性C.反对白话代替文言D.重视保存文化典籍7.某杂志登载的文章,其中有“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又有“西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中国以闲适恬淡为美风,实为中西民族强弱的大原因。”再有“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此文最有可能出现于()A.林则徐为代表的鸦片战争时期B.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C.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时期D.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8.有人这样认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此处“启蒙”的主要内容是()A.民主科学B.马列主义C.实业救国D.君主立宪9.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10.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11.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12.下列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言论,最有利于近代民主革命目标实现的是()A.“世界万国,以有民权而兴,无民权而亡者,踵相接,背相望”B.“女权愈振之国,共国愈文明”C.“社会主义社会是最进步之社会”D.“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以荼毒吾同胞者,二千余年矣”13.20世纪初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说“孝”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促成上述言论产生的历史因素,不包括()A.民国初年共和徒有其表B.反对尊孔复古逆流的要求C.清王朝的腐朽反动统治D.民主自由思想的广泛传播14.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指出:“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所说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是指()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15.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亡国B.革命C.帝制D.尊孔16.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在此,他表达的核心内容是()A.尊孔复古逆流泛滥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C.民主思想得以传播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7.1923年,胡适撰文:“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18.“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