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资格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培训中心:__________________考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健康案例报告姓名:王李琳考试时间:2012年1月14日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初中学生,觉得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同伴等都疏远自己,甚至嘲笑自己,不愿与自己交流,而非常苦闷的问题进行的心理辅导。这一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家庭原因,以及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交往能力差所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用个体辅导,家庭辅导等方式,有效调整求助者绝对化看待问题的错误观念。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最终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员;求助者;辅导一、一般资料刘某某,女,16岁,初三学生,与父亲同住。父亲是当地民办玻璃厂合同工,母亲几年前离家出走,失去联系。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是龙凤胎妹妹,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做事马马虎虎,经常遭到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父亲对其管教严厉,简单粗暴。生活习惯不好,不讲卫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内向而自卑,不愿与人交流。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害怕到学校来,不喜欢和同学老师交流。看到老师就躲开,有些紧张。看见同学害怕被嘲笑欺负。个人陈述:我一直不喜欢和他人在一起,从小学就是这样,因为他们说我“臭”,躲着我,没有人和我坐,没有人和我说话,刚开始觉得很难过,委屈,想不通。后来觉得气愤,厌恶他们。这次在全校女生大会上,由于凳子不够,大家都挤在一起坐,而我的前后左右全是空的,却无人坐。当时我很尴尬,也很难受,当老师问起:“这边凳子空着,怎么没有人坐这里?”有同学喊:“臭胎子”,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很惊讶。我哭着离开阶梯教室。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在辅导中,我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辅导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开会的情形式,情绪悲伤、抑郁,有明显的烦躁、愤怒。刘某某父亲反映: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是还是愿意去学校的。可是,最近她拒绝去学校,问起原因,却不愿意说。再问,便是沉默或者发火,但是还是不说明原因。四、评估与诊断1、评估:一般心理问题评估依据:①抑郁、烦躁、害怕去学校。②不积极和人交流,沉默寡言。2、诊断: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内心痛苦,虽然拒绝去学校,但是最终还是和父亲一起来学校。只是因为怕被别人嘲笑,不能接受,因此才拒绝上学。不良情绪可以自控,无变形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3天。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的制定1、辅导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刘某某的拒绝上学想法。让求助者发现使自己产生情绪和行为困扰的真正原因,源于自己对自己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评价,并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正确看待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己的个人自理能力,并积极与他人交流。(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1、方法与原理:(1)合理情绪疗法。(2)咨询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的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求助者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比较在意他人的评价。该求助者性格内向,朋友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父亲沟通不良,父亲更多关注的是养家糊口,忽略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开会时受到嘲笑后,社会支持不够。求助者问题的核心是“别人为什么要嘲笑我?讽刺我?”。2、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心理健康辅导员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健康辅导员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心理健康辅导员。(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辅导。(5)对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辅导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案、辅导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心理健康辅导员,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辅导。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辅导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辅导时间与收费辅导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辅导收费:免费。因为是本校学生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1、辅导过程分三个阶段。(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辅导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辅导目标;(2)辅导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3)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辅导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8日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辅导分析。方法:谈话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过程:(1)填写辅导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辅导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3)做心理测验(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6)举例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通过对“半杯水”不同人的反应,让求助者认识到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7)布置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回家后写出自己的痛苦,情绪行为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第二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15日目的:(1)加深辅导关系(2)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3)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写出了自己的痛苦,情绪、行为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2)与求助者一起就他内心的想法进行分析,让求助者明白让他痛苦的原因是自己不合理的想法。(针对求助者的“别人为什么要嘲笑我?讽刺我?”这一想法进行分析。让求助者说说自己最不喜欢的人是谁。看到这个人时内心的想法,会去赞美、亲近这个人吗?求助者说,我不喜欢,我怎么能赞美它,接近它?最后,让求助者思考自己生活中那些方面让大家不喜欢。这样的想法合理吗?然后,让求助者自己举例分析自己问题的根源。)(3)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①那些女生嘲笑我,说明我的真的一无是处。②他们不应该笑话我“臭”,我不知道自己真的是臭的吗?(4)教给求助者思考自己那些方面让大家都不喜欢。(5)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别人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第三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22日目的:(1)协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2)协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对于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但仍然表示怕来学校。(2)要求求助者谈谈他在家或是其他场所的情况。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叙述在家,奶奶老批评自己:喜欢睡懒觉,不会自己换洗衣服、鞋袜,是奶奶要求才能做到。自己觉得习惯被奶奶说了,没有关系。以“他人在家里的情况”为例与求助者进行“产婆术”辩论。得出:自己在生活习惯上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错在同学身上。)(3)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谈谈在其他场合做事是不是都会被嘲笑,目的仍然是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以求助者爱吃的苹果为例进行“产婆术”辩论。求助者说她最爱吃外形好看,味道甜又香的苹果。辅导员问她,喜欢与什么样的同学交流?以及看到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的想法。最后刘某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没有问题,自己对别人也有不同看法。我为什么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呢?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4)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辅导员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5)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①每个人对事对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生活中的人或事情我也有自己的评价尺度。②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我要改正的是那些。③我要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与同学交流。我相信我能做到。(6)合理情绪想象:让刘某某试着用现在的观念来应对曾经遇到的事情。让她想象自己去开会的情形。然后,用修正过的合理想法去应对。停止想象后,让刘某某说说自己的想法、情绪变化,用现在的观念来应对,感觉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刘某某说:“开始时还是很不好,可是后来就在心理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也是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讲卫生的人。我会用事实证明,我也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大家亲近,平等交流。此时,能够放松些。对学校有些期待”)(7)布置家庭作业完成RSA报告(引导求助者学习填写RSA的方法,)A诱发事件:女生会上大家嘲笑我。B不合理的信念:我很臭,没人接受我。C情绪、行为:痛苦,烦恼,不敢去学校。D辩论:是所有的女生吗?有几个?确定看见了吗?没有看到,只看见有一个女生在笑。只看到一个人笑就说所有的女生都笑,这样不真实,还给自己很大的痛苦。E新观念:看到一个人笑,就认为所有的人都对自己不友好这样想有些改变事实。而且自己也确实有不对的地方。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自己进行辩论;加深求助者对ABC理论的理解,真正认识到困扰自己的是不合理的信念,而不是事件本身。确认自己情绪比较稳定后,然后试着去学校,并观察同学们的反应。第四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