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现”一个“理由”——《圆的面积》教学反思《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共安排了3个教学例题,与旧教材相比多出了一个数方格的例题。第一个例题是用数方格得出圆的面积,并研究出圆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的模糊结论;第二个例题是让学生通过“剪拼”的转化方法,将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探究出圆面积公式;第三个例题则是对圆面积公式的运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对“化曲为直”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体验,但对于圆的面积推导方法中渗透的“化圆为方”的极限思想学生却是首次接触。所以本节课不仅课堂容量大,而且对于“化圆为方”的极限思想的渗透,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也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与响水实小五年级同学的一节课的探讨,整个过程既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从课堂中暴露出了一些实际问题,现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作如下反思:一、凭借生活经验,引入新授的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到公园等地玩,更多的学生会选择玩射击。本节课我就以玩射击的经验引入课堂。我通过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目标”(这三个圆形目标来自于课本),告诉学生如果你射中其中的任何一个就算过关。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无一例外地会选择最大的那个作为目标。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作为目标时,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因为它的面积大,容易射中”,从而引出“圆的面积”这一课题,自然而简洁。二、师生共同探讨,优化探索的方法。师生在探讨三个圆形目标如何求它们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对于这些曲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我们曾经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因为上学期专门探讨过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求出一些曲线围成的图形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所以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吃力。在“数方格”求面积时,我没有示范数,因为上学期已经专门研究过数方格的方法,所以在这节课没必要在课堂上再去重复探讨。更没有急于让学生去数,因为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图形面积时还是存在一定技巧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主要与学生一起优化了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数整个圆的面积(很多);也可以只数出四分之一圆的面积,然后乘4即可(较多);还可以数出四分之一圆的右上角中个那块空白(较少),然后用角上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空白,得到四分之一圆的面积。通过优化方法,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数、算出三个圆的面积。因为有了优化后的方法,所以学生数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三、回顾类似经历,体悟探索的路径。要探索求圆面积的精确的计算方法,根据以前学习平面图形时采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加以借鉴。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主要是利用“剪、拼”的方法进行转化的。师在这里可以设疑:那圆的面积能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转化吗?四、自主合作交流,享受探索的乐趣。在用“剪、拼”的方法对圆的面积进行转化时,我主要让学生自行讨论如何对圆形进行剪、拼。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个学生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把圆“若干等份”的方法进行剪、拼。顺着学生的这个思路,我咨询学生如何进行“等份”。有的说沿直径剪,有的说沿半径剪。后来,通过课件演示,我沿半径把一个圆剪成了四个等份,我再次设疑:剪好了,怎么拼呢?学生再次展开热烈的讨论。讨论过后,我请了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试着把剪成的四等份进行拼合。师生共同总结出拼的方法,即上下一样多的等份,然后进行咬合,即可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在剪拼的过程中,先以“学生个体拼”四等份为基础进行探索,再以“老师演示拼”八等份为方向,最后“全体学生自主拼合”、个体展示十六等份的效果。同时我还准备了32等份、64等份,甚至更多等份拼成的效果图,以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剪成的等份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探索的过程是快乐的。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还在课堂上填充了一些欢快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享受探索的乐趣。五、展望研究历程,感受知识的体系。在探索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我把学生带到了课堂开始阶段用数一数的方法探究的结果,用新探究的圆的面积公式验证一下先前探究的科学性。通过验证,发现用数一数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不够精确,并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同时利用这个机会,把圆的面积公式进行简单应用。当圆的半径分别是4厘米、3厘米、5厘米时,圆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可以把圆的面积公式加以巩固,又可以对先前探索的结果进行确认或修正。六、减轻课后负担,提高课堂的实效。本节课的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学生探索难。为了能真正体现“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这一活动目标,我在前面的环节尽可能地约束出一些时间,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以减轻当前学生过重的课后作业的负担。本节课所设计的作业内容(共三道题)既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课堂上所渗透的数学思想的揭秘。第1、2题主要把圆的面积公式进行了简单的运用,第3题为课内阅读内容。学生不仅要动脑、动手、动笔,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我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常规性的作业,同时还把数学阅读知识带入课堂,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思想,为听课者提供更加丰满的课堂内容。七、反思课堂不足,提升有效的课堂。对于本节课整个教学流程的预设,师生之间的互动还算默契。但纵观最后一个环节的效果,我不禁对自己的预设提出了怀疑。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没有深刻地了解,很明显,该班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太强,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有学生板演时在使用综合算式的过程中还是漏洞百出,不能实现我预想的效果。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预设与出现,我都本着以“给出现一个理由”为设计方向,结果探索的课堂也如我所愿,显得轻松而且愉快,学生也能在探索的过程中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