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高考说明》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E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讲如何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一首诗1、要关注题目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灵魂、核心,常提到统领全篇的作用,鉴赏时可以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有的诗题点名了诗作所涉及的季节与时令,如唐代杨巨源的《城东早春》;有的诗歌在题目中就直接点明了作品内容涉及的主题或重点,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的诗题则确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从形式上看,诗的标题往往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性的文字。一般的来说诗题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想排列的。如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稍加分析即可知道: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洛城,事件是“闻笛。”所以说,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主要切入点。2、要关注作者(1)、创作风格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事”,即鉴赏诗歌时要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思想内容、生平和当时所处环境。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代表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杜甫的写实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秦观、李清照的婉约词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2)、思想内容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具有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的风格。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情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同时也包含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之情。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感情深沉;风格多沉郁、顿挫、朴素、凝重。(3)、生活年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从大的方面说: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国家之愁多了。小的方面:一般来说,盛唐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词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4)、生平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又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4、小序标题常常起到点名话题、交代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许多古代诗词的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5、要关注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语,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特点或时代背景。6、要关注题材借景抒情诗、伤时感遇诗、送别怀人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宫怨诗、田园诗等。7、要关注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境。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8、要关注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9、要关注“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如2002年《春夜洛城闻笛》“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第二讲具体解读古诗的题目及题材1、借景抒情诗(1)以四时早晚等时间名词为题如《春晓》(孟浩然)、《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早秋》(许浑);(2)以自然景物、山川名胜为题如《江雪》(柳宗元)、《月夜》(刘方平)、《滁州西涧》(韦应物)、《黄鹤楼》(崔颢);(3)以“登”、“书”、“望”、“游”、“观”、“题”等词语为题如《登鹳雀楼》(王之涣)、《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望庐山瀑布》(李白)。此类诗歌以写景作为主要内容,多借描写四时眼前之景来抒发作者当时特定的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是此类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997年高考诗歌《望洞庭》(刘禹锡)、《题君山》(雍陶),1998年高考诗歌《题李凝幽居》(贾岛)即属此类。3、伤时感遇诗用一个短语或句子,叙述诗人遇到的人或经历的事。如《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枫桥夜泊》(张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此类诗歌以叙写诗人遇到的能触发某种心理活动和情感的人或事为主要内容,多采用融情于事的写法。2000年高考诗歌《约客》(赵师秀)、2002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即是此类。4、送别怀人诗标题中往往有“送”、“寄”、“怀”、“忆”、“别”、“梦”等字眼。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夜雨寄北》(李商隐)、《天末怀李白》(杜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效)、《留别王维》(孟浩然)、《梦微之》(白居易)此类诗歌多以送别或怀念亲人、情人、友人为主要内容,抒写真挚的亲情、爱情、友情,表现对亲人、情人、友人的思念,有时也表现游子旅居的愁苦和孤寂。多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2001年高考诗歌《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即属此诗。5、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蝉》(李商隐)、《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此类诗常以咏某一动植物来表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某种认识、理解和追求,一般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1994年高考所选元稹的诗歌《菊花》即是此类。6、咏史怀古诗(1)以历史人名为题如《蜀相》(杜甫)、《贾生》(李商隐)、《西施咏》(王维);(2)以遗址地名为题如《石头城》(刘禹锡)、《赤壁》(杜牧)、《隋宫》(李商隐);(3)有“怀”、“古”、“怀古”、“咏”等词语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越中览古》(李白)、《咏怀古迹》(杜甫);此类诗歌往往以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为题材,或抒发诗人对世事巨变、物是人非、国家兴亡的慨叹,或总结经验、告诫统治者吸取教训,或讴歌历史人物,表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多采用借古讽今、对比等手法。其他如边塞诗、宫怨诗、田园诗等,标题都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凭借这些语言标志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把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三讲•(一)、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二)诗歌形象分为:事物形象(物象)、人物形象(人象)、景物形象(意象)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自然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咏物诗的“物”。·“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建模·点题树立规范,方法呈现设问方式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一)、“人物形象”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答题思路】1、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明确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明确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题步骤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一)、“人物形象”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规范——人物形象用……描写,刻画(描绘、塑造)了……(个性、情操)的形象,表达了……的思想感情(志向、情怀)。【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什么形象)诗人通过记述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的遭遇。(步骤二:形象的特征)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形象的意义)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参考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什么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结(一)、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苏东坡的豪放旷达陆游的悲壮爱国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把握人物形象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就写出了作者就等友人不至的烦躁的心情。(通过动作)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4、结合诗题关键语句意象色彩以及注释把握作者情感世界附:常见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等随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二)、景物形象(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考点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