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课堂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篇综述1、近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华民族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半封建性质4、近代中国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5、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6、近代中国社会诞生的新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四)文化渗透(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P34)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二、民族意识的觉醒(P36)1、少数人的觉醒2、多数人的觉醒(1)鸦片战争期间,国人主张从军事和经济层面上挽救时局(林则徐、魏源)(2)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1)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开始了普遍的民族觉醒(严复、梁启超、康有为)(2)孙中山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维新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洋务运动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国家早期出路的三次探索运动时间发起阶级方式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农民阶级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方式戊戌维新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一、技术的学习--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代表人物:中央有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自强(60-70年代)求富(70-90年代)•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二、体制的改良--两大变革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1、戊戌变法: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康有为、梁启超及戊戌六君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仁学》《变法通议》2)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3)意义:4)失败原因:2、新政的主要内容: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提倡出国留学;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改革官制,编练新军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三讲辛亥革命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方案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封建帝制的覆灭2.中华民国的建立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三、辛亥革命的失败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制度的革命--辛亥革命•1、孙中山一生建立的五个重要的革命组织:•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2、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后页)•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则增加了:•(1)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3)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3、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基本内容基本任务缺陷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在国内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没有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没有提出推翻地主豪绅阶级的统治。民生主义平均地权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达成社会革命的目的。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上缺乏社会基础。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四.掀起大革命高潮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和条件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意义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发动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三.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一、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2、内容:前期:三个提倡三个反对;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口号:民主和科学•4、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撰写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五部论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再论问题与主义》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地主阶级无产阶级(中共党)斗争目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对象反帝或反封建反帝与反封建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第二章至第四章一、技术的学习--洋务运动二、体制的改良--两大变革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三、制度的革命--辛亥革命四、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要点)1、每种救国主张的背景2、在此种主张下先进的中国人所进行的艰辛探索、探索的成果及影响3、概括出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主线4、对今天建设的影响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坚持革命——必须推翻国民党蒋介石政权2.国民党新军阀比旧军阀更反动4.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二、怎样革命——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三、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遵义会议与长征的胜利1.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2.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3.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1.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2.遵义会议3.红军长征的胜利3.国民党新军阀的欺骗性一、三次左倾错误表现、影响及原因(1)1927.11至1928.4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2)1930.6至9月以李立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3)1931.1至1935.1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影响: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最大的恶果,就是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惨重,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其教训是极其惨痛而有深刻的。原因:八七会议后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没有被及时清理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和干预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31年中共中央6届4中全会的错误决定二、毛泽东各期论著土地革命时期:1928.10.11《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抗战时期:1938《论持久战》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整顿党的作风》1941《反对党八股》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探索革命新道路?四、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存在的原因及条件◇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革命军队和政权建立奠基◇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红色政权也能继续发展◇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部抗战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四、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三)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四)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设(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一、对国民党抗战评价(要点)1、国民党军表现了富于献身精神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国民党共组织会战22次,主要战斗1117次,小战斗38971次;共毙、伤日军276万;国民党官兵伤亡320万3、值得检讨的地方:•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多数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未能根据军事形势的变化,较好的运用运动战术,以更好的歼灭敌人。•片面抗战的路线: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对发展民众运动作了不少限制,不敢发动群众、推行全民族抗战路线。•中国军队素质差,一些将领为保存实力,不作积极抗战准备,望风而逃,甚至与日军妥协,以至防线敞开,失地过快。(1)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2)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华北、华中战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3)贯彻全民族抗战路线,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4)在根据地,实行基本的游击战和有条件的运动战。(5)加强根据地建设,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胜利提供理论、经济、政治基础。(6)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要点)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力量工、农、民资、小资具有更广泛的民族性领导机构和纲领国民党,三民主义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统一的政治纲领。合作方式党内党外领导权军队和政权由国民党掌握双方各有军队和政权内部的斗争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结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胜利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三、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四、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权政策:“三三制”政权组织即共产党员(工人阶级、贫农)、非党左派(小资产阶级)、中间派(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无产阶级◇发展进步势力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六、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P164(另补充)请说出抗日战争中以身殉职国民党将领的名字佟麟阁、张自忠、戴安澜、赵登禹列举三个中国近代史上学生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与冯玉祥有关的四个历史事件中原大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淞沪会战、五原誓师、北京政变第七章解放战争一、战后中国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二、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国内不同的建国主张五、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四、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一)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二)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胜利的意义、原因(二)民党政权处在全民包围之中的原因(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筹划建国基本经验(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反动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方案民族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