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1目录绪论0.1关于语言0.2关于汉语0.3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语法和语音、语义0.5关于语法单位0.6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关于层次分析法2.4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变换分析的作用3.6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关于语义特征4.3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关于“v有……”格式4.6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祈使句式24.7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再说层次分折9.5两种描写模型9.6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39.8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功能学派面面观10.3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语法教学教什么?.12.4语法教学怎么教?12.5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4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本课着重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所运用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方法和一些热点问题,也适当介绍当前国际上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这两大语言学学派的研究思路,同时从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当前急需的汉语语法的应用研究。每一讲都紧密结合汉语实际,并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希望通过这个课,能有助于大家拓宽视野,更新知识,进一步引导大家对现代汉语语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使大家对怎么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需要用一些什么样的理论、方法,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教给大家一些具体研究、考虑语法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有志于日后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学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考虑到你们从学习“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这两门课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内容可能都已经淡忘,所以在“绪论”部分将先给大家复习一下学习本课程所必须要掌握的有关语言、有关汉语,特别是有关汉语语法的知识,同时也再给大家讲授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新的知识。0.1关于语言关于语言,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它,一是从语言的功用来认识它,一是从语言的本体来认识它,一是从语言的表现形式来认识它。从功用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就是说,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人之所以能生存,就因为彼此能合作共济,抵御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不断创造幸福的生存环境;而彼此所以能合作共济,就因为有语言这个信息载体,有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人们靠它来互通信息,互相交际。从功用来说,语言又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人进行思维,思考问题,都必须依附于某种具体的语言,所以语言一向被认为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从语言的本体来说,所有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在没有文字之前、或者不借助于文字的时候,一个人要向他人表情达意,就从口中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听的人就根据这一连串的声音来理解、体会对方的意思和情感。人有目的地发出的、而他人能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声音实际是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语言就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对于语言我们还需认识这样一点: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还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而且是一个变动的结构。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具备三种性质:整体性,可分割性,内含规则性(何大安1988)。这意思是说.作为一个结构,一定是一个有规则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一定包含有许许多多的成分,这许许多多的成分一定受到一套规则的支配而互相层层组合形成种种关系。所以,“整体”、“成分”、“关系(或者说规则)”,是结构的三大要素;其中成分与关系是整体结构的两大支柱。按上面的理解来衡量语言,那未语言显然是一个有规则的结构。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现在看古文所以会感到吃力难懂,就因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了差异,而丛差异还不小。所以说,语言又是一个变动的结构。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看,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口语是指有声语言,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时通过嘴巴所说出的话。所有语言都有这种表现形式,所以口语是语言最根本的表现形式。书面语是指将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而且加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5形式,从某个角度说,可以认为是语言的代用品。我们知道,口语在为人类交际服务时,要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般说,一个人说话.在距他50米之外的另—个人就很难听清楚了;而一个人现在说的话就不可能让以后的人也听到。为克服这种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人便创造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从而出现了书面语言。为什么说书面语言是由口语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呢?我们知道,一个人说话,常常会说得比较噜苏,没有条理,也可能会一时说得不是很清楚,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但这没关系,因为是当面说话,听话人如果不明白可以当场问,反复问,直到双方达到满意的交际(即彼此都了解了对方所说的意思)为止。书面上可不能这样。人类创造文字使用书面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口语在地域止、时间上的限制,如果书面上只是照录口里说的话,如果书面上出现条理不清、意思不明、前言不搭后语的语句,那么在远方的读者、往后代的读者,就没法读懂了,也不便于甚至不可能再去问说话的人.这就起不到利用文字进行交际的目的了。所以,书面语必须在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工。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语言都已经有书面语;但相当多的语言,目前还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体态语,主要是手势语,此外还有唇语,这主要是聋哑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聋哑人不能正常发音,便用手势来代替有声语言;聋哑人有时通过观察正常人说话的唇形来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聋哑人,所以可以说几乎每种语言都有体态语这种表现形式,只是只有极少数人使用这种语言形式。有了上面的认识,我们大致可以这样来给语言下定义:语言是人类藉以思维和互相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合的结构系统。在语言这个系统里,一般认为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虽然在语言里会反映人特别是民族的文化倍息;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获得语言不是靠学习(1earn,study),而是靠习得(acquire,,acquisition)。正是这种本能,成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据有人所做的粗略的统计,世界上大约有5000多种语言。其中使用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语言有l17种,使用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语言有17种;这17种语言,如果按照使用人数的多少来排列的话,次序是:1.汉语,2.英语,3.俄语,4.西斑牙语,5.印地语,6.印度尼西亚语,7.阿拉伯语,8.孟加拉语,9.日语.10.葡萄牙语,11.德语,12.法语,13.意大利语,14.旁遮普语.15.韩话(朝鲜语),16.泰卢固语,17.越南语。0.2关于汉语前面我们说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有5000多种。汉语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使用人数大约有11亿多。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它有悠久的历史;用以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方块汉字,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种文字是从图画发展来的。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并形成了许多方言。汉语各方言的分歧首先而且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这大家很清楚,无须举例说明。其次是词汇上的分歧,如“白薯”,这是北京话的说法,山东人叫“地瓜”,苏州人叫“山芋”,四川人叫“红苕”;再如连词“和”,那是北京话里的词,苏州话里是“搭”,广州话是“共”;再如,说到鸡蛋、苹果、篮球等事物的数量时,所使用的量词,各个方言就有区别。北京话用“个”,如。“一个鸡蛋”“一个苹果”“一个篮球”;苏州话用“只”,如“一只鸡蛋”“一只苹果”“一只篮球”;广州话、福建话则用“粒”,如“一粒鸡蛋”“一粒苹果”“一粒篮球”。语法上也有些分歧,但相对说来分歧比较小。如北京话说“小王比小李高”,广州话说“小工高过小李”:再如北京话问菜的咸淡说“菜咸不咸”,苏州话说“莱阿咸”。不过相对说来语法上的分歧比较小。一般认为汉语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6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又可以分为闽南方言和闽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友);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次方言则不计其数。就口语来说,不要说各方言区之间人们难以通话交际,甚至一个方言区之内的不同次方言之间,都有可能很难通话,这是因为各方言之间语音上的差别比较大。但是,汉族人在书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