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卫明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陆卫明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目录重点1.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论说明真理的特点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重点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是一个过程。重点3.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和谐问题重点4.用辩证否定观分析改革的性质、方法、意义重点5.联系抗震救灾的具体实例说明相关哲学原理重点6.关于文化结构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7.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经济现象及其比较重点8.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重点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重点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强宏观调控重点11.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三、毛泽东思想概论重点12.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重点13.对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重点14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绩及其历史经验重点.15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重点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及其意义重点17.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四、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18、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开放的问题重点19、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问题重点20、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问题重点19、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问题重点21、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重点22、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重点23、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建设问题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重点24、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危机与中国对策、世界粮食安全)重点25、政治多极化与大国关系(格俄战争)重点26、时代主题与总体国际形势(达尔富尔问题、朝核问题)重点27、南北关系与国际新秩序(多哈会谈)重点28、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附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1.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论说明真理的特点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体系,它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2)上述理论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是真理。真理具备的特点首先应该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其次,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全面的,发展的、有条件的、一元的、是绝对相对统一的。(3)上述理论还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也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范围内二者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重点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是一个过程。(1)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内容如下: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绝对与相对统一的。(2)上述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的认识也是如此。我们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一从客观方面来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二从主观方面来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限制。我们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正确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获得的。现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是真理,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和改革的本质和规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从相对真理不断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我们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和发展。本题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社会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问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经过再次否定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2)根据上述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遵循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过程。第一,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因为这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新事物辩证否定旧事物,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并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所以更有远大的前途和生命力。社会发展的前进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第二,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同样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人类社会总趋势是上升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曲折,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都起作用。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干辟道路,某些偶然事件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所以社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会出现曲折的,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倒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重点3.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和谐问题(1)对立统一(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发展的不不平衡性四个理论。(2)运用上述理论分析和谐社会如下:第一、矛盾是普遍的,双是特殊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全部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以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第二、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之间是区别与联系的。统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就是说,没有各种差别和对立也就没有和谐。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清楚认识到和谐社会是包含各种差别的和谐,反对绝对同一和绝对对立的早学思维方式。第三、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许多矛盾,但总体是和谐的,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只有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达到真正的有差别的统一与和谐。第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前进发展。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许多矛盾,矛盾解决了,社会就进一步向深层次前进发展了,建立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所以我们要积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转化。重点4.用辩证否定观分析改革的性质、方法、意义(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2)改革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改革的方法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用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重点5.联系抗震救灾的具体实例说明相关哲学原理1.以人为本(1)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的过程: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上述理论说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一,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以人为本是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抗震救灾中,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快速反应,紧急部署,坚强领导和强有力指挥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灾区和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投身抗震救灾的英勇表现都充分实践了以人为本的观念。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和归宿,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才能有正确的认识和实践、以人为本主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相信人民群众、领先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前线,举全国之力、全军和武警部队挺进灾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是真正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是以人为本的胜利。2.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6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息,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自然界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双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一个关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各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为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重点6.关于文化结构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1.文化结构的概念文化结构就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结构,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首先、艺术、宗教、哲学等系统的社会观念及其联接方式。2.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文化结构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其表现有:与社会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性,即先进的文化结构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结构起阻碍作用。3.文化结构的社会功能(1)广义的文化结构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1)信息功能,即文化实施着传递社会经验从而维持社会历史持续性的功能;2)才华、培育功能,即人创造的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3)社会发展动力功能,即文化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介形式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功能;4)认识功能,是指文化在提供人的认识背景时,它作为各民族即得的思维传统制约着人的思维过程,因此,文化也成为各民族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2)狭义的文化结构是指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也就是意识形态。它的社会功能表现为四个方面;1)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意识的认识功能。2)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是指它维护、肯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