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土地利用的研究人类为经济的和社会的目的,通过各种使用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是它的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土地利用是个技术问题。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高,对于作为综合体的土地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的认识程度就高,利用这些因素所采取的手段、措施也就越先进,因而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土地利用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土地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其它要素结合后,才能进入生产过程。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在利用中必须服从一定经济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简介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少,因此土地利用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占地面积的日益扩大,引起城市用地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用地,特别是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此外,由于技术进步,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日益提高,如稍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往往首先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土地利用是人文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作用。除地理学以外,经济科学、农业科学、城市科学等学科也以不同方式研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既受自然条件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所有影响土地利用各种因素中,确定土地关系的社会生产方式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1],其编制是否合理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规划的最佳方案及其调整建议,同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2、土地生产率分析: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积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建立有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最大、更好的利用效益。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建议分析(1)人均耕地拥有量、耕地增减状况、原因,如何保护耕地;(2)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生产率与利用率与同类地区比较处何种水平,原因何在?比较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判断利用自然条件的程度。如何发挥潜力?(2)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利用率、生产率状况,原因何在?如何改进?(3)农业土地利用与自然适宜性是否相匹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是否加剧,原因、措施(4)土壤、水体是否受到工业污染,程度、来源、措施;(5)交通用地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节实例——甘肃陇南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析一、地理位置概况(插入行政图、或利用现状图为背景)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现辖武都区和成县、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文县、宕昌8个县,242个乡镇,3423个村民委员会,54万户。境内有汉、回、藏等21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面积27923平方公里,人口281万。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简介城市概述陇南地处秦巴山区,古属梁州,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地理位置属西南地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独特的自然景观,既含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远在新石器时代,陇南就有先民们繁衍生息的足迹。人文初祖伏羲出生于西和县境内的仇池山。“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仇夷即仇池,成纪即天水。陇南既是秦人的发祥地,又是我国古代西部氏、羌等民族活动的核心。秦先祖曾在西犬丘(今礼县永坪、永兴交界处大堡子山)牧马立国;从汉高祖刘邦兵发汉中、“还定三秦”到东汉光武帝占据天水后的“得陇望蜀”,取道陇南,平定巴蜀……历代兵家必争。礼县祁山堡武侯词内,汉丞相诸葛孔明仁立千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陇南的旅游资源良好,祁山武候祠、仇池国遗址、西峡颂摩崖、鸡峰山秀色、张果老仙洞、万象洞奇观、杜甫草堂、三滩胜境、洋汤天池、阴平古道、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陇南山水南的秀美山川,与天水的麦积山、陕西的张良庙、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寺遥相辉映,是旅游观光的极佳胜地。礼县祁山堡位于陇南地区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乡,北距天水市70多公里,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营堡,因诸葛亮“六出祁山”而闻名。成县西狭颂,位于成县西10公里处,俗称黄龙碑,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全是汉隶真迹,是古代摩崖石刻碑之珍品,在国内外书法界和史学界享有盛誉。武都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万象洞形成于千万年至三亿年前,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洞内深不可测,是目前我国开发的最大的地下天然艺术宫殿。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二、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立体分布的多样气候全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北亚热带包括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在这一带有全区两个热量高值区,一个是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浅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14℃≥10℃的积温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积约3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7%,属一年两热农业区。另一个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气温10一12℃,≥10℃积温3500—4000℃,耕地面积约为17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7.8%,为两年三熟农业区。暖温带包括全区的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100--2000米之间,≥10℃的积温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间,耕地曲积约150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3.3%,为二年四熟农业区。中温带包括全区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是宕昌、西和县大部,武都县的金厂、马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等区域。这一区域诲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积温小于2100℃,年最低气温在—20℃以下,耕地面积约100万亩左右,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2.2%,为一年一熟、三年两熟农业区。在纵向分布上,由于受山脉的走向、山势的高度、山坡的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光、热、水、气和生物资源等农业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耕作区垂直高差一般在50一120米左右。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垂直差异极为明显,“山上积雪皑皑,山下春暖花开”,“一眼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和气候的变化,使土壤类型、作物种类以及品种布局、耕作制度、病虫害类型、农事活动季节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农业。如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海拔1000米以下河谷区,桔柑可以过冬,麦——稻、油——稻一年两熟;海拔1600米以上只能种植早熟、极早熟玉米;海拔2000米以上的则无玉米种植。作物分布的大致规律是“水稻棉花占河川,玉米谷子绕半山,山川肥地种小麦,洋芋油菜上高山”。就同一作物来说,因种植高度不同,其成熟期、收获期也有很大差异。垂直农业虽然给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带来一定困难,但它有利于种植结构向多样化发展,特别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江河溪流纵横密布的江河溪流陇南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间,处处溪水跌宕,飞瀑流泉。全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等48条,总长1297公里;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条,总长4756公里;三级支流有1651条,总长4313公里;四级支流有1312条,总长3428公里。百川争流,河网纵横,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5条。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公里,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6平方公里。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一级支流,流经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等4县,境内流程205.6公里,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569平方公里。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宕昌、武都、文县等3县,境内流程229.5公里,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公里。白水江,为嘉陵江二级支流,于文县石鸡坝乡入境,在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境内流程107.3公里,年径流量34.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040平方公里。白龙江因其与秦岭、淮河同在北纬33°――34°之间,同属1月0℃等温线经过区,此线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冻,因而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地形地貌形态多异的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市境。陇南市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著,“举头峻峭嵯峨,侧耳波涛汹涌”,相对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