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1.救亡图存,民族复兴2.从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上编综述与第一章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涵义、基本特征、两对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弄清“两半”社会的形成过程。)【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涵义】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从国家的政治地位来看,近代中国经过被迫签下《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近代中国不但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而且中国封建势力、买办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相构建,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但是近代中国形式上仍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与完全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从社会经济结构上来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兴起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此时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此外,西学东渐,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这样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中国就不再是完全的封建,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而成为半封建了。【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基本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政治上,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和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经济上:③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联系。⑤割据势力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的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两对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评“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的观点。)【理解关系】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的确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从主观动机来看,列强侵略的最终目的是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实际上,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多方面的,既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还有经济掠夺以及文化渗透。军事上,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趁机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收到了严重的阻碍。政治上,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践踏中国神圣的主权。经济上,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文化上,资本—帝国主义披着宗教外衣,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信心。因此从伦理道德角度而言,任何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不道德的,必须加以谴责!从内因来看,是中国人民自身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传统,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承担起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为什么都不能成功?(结合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展开论述。)(1)农民阶级:A.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将西方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来改造中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失败原因: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②宗教色彩浓重;③片面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B.a.义和团运动(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b.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地主阶级:a.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主要内容包括:组建西式军队,北洋水师为代表;兴建西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兴建西方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为代表;开办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为代表;修铁路、建立电话电报网络、西方金融、选派学生留洋等。b.失败原因:①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②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③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④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3)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救国)a.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失败原因:直接原因:①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经济落后;帝国势力的干涉。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论述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影响与经验教训。(1)历史影响: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经验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5.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与历史影响。(1)历史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列强侵略加剧,袁世凯复辟帝制,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③思想文化方面:A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B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2)基本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3)历史影响:①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①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辨析:新文化运动是否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6.论述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1)内涵: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2)现代意义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为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这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实现百年以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7.五四前后中国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4)外来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