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回采巷道的支护力学过程浅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回采巷道的支护力学过程浅析摘要:通过分析回采巷道的支护力学过程,提出合理的支护工况,确定相应的支护参数,研究其支护的可靠性和支护效果,更有效地促进巷道掘进期间的安全生产。关键词:回采巷道支护效果支护力学1概述通过大型的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来做模拟计算,目的是测试注浆锚杆+钢带+菱形网+底角锚管支护形式是否具备可靠性,检验其支护效果如何。结果显示,对于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该顺槽位于93上07工作面下部)来说,该支护形式的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2支护力学过程分析2.1三维模型的建立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模型的基本构成是六面体单元,共划分69800个单元,75030个节点,计算范围为长×宽×高=55m×12m×30m。该模型底部固定,侧面水平移动受到限制。在锚杆的选择上,采用cable单元模拟锚杆。不同的模拟锚杆所采用的模式不同。普通左旋等强锚杆采用端锚模式,注浆锚杆为全锚模式;采用pile单元模拟底角锚管,充分利用其抗弯性能;工字钢双棚可以用beam单元进行模拟;金属网可以用shell单元进行模拟,并且通过beamnode与shellnode之间的链接,在beam与shell之间建立接触关系。用弹性支撑体来模拟采空区冒落矸石。2.2模拟计算结果分析2.2.1位移场分布规律分析(如图2.3)由图2.3(a)、(b)可以看出,在用注浆锚杆+钢带+菱形网+底角锚管对上顺槽进行支护的情况下,巷道在掘进的过程中的整体控制较好,具体各项数据为:顶板最大下沉量为36mm,煤柱侧帮部有25mm位移,底板位移量最大为48mm,工作面侧帮部出现6mm位移。针对非工作面侧及顶板的碎裂围岩,通过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将围岩可能出现的变形限制在了可控范围内。巷道因为上覆及邻近采空区及煤柱的影响出现位移,其变形在总体上是非对称性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顶底板呈现出非对称性的垂直位移;另外,在位移量上,非工作面侧的帮部的位移要大于工作面侧的帮部的位移。2.2.2破坏场分布规律分析从图2.4可以看出:在对巷道掘进过程中,对碎裂围岩用注浆锚杆的浆液进行加固处理。在此基础上,注浆锚杆会对加固圈内围岩会起到主动支护的作用。由于实现了对巷道塑性区的发展的限制,最大限度减小了围岩变形量,有利于保持巷道的稳定性。2.2.3支护体受力分析由图2.5可以看出,对锚杆施加6t的预紧力,支护体最大受力可以达到13t。非工作面侧,顶板与岩层倾斜方向垂直的锚杆也承受了较大的受力。采用注浆锚杆对顶板及非工作面侧实施加固处理后,使得顶板及帮部的围岩获得了均匀的受力,限制了其变形量。底角锚管在控制巷道底臌方面发挥的非对称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在非工作面侧承受了较大的受力。根据底角锚管的剪力、弯矩,验证了其抗弯刚度的有效性。所以,在对巷道底臌进行控制上,底角锚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结语综上所述,注浆锚杆+钢带+菱形网+底角锚管的支护方式可以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实施有效控制,其优越性也在支护体的受力均匀程度上得到了体现。实际应用证明,在对掘进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进行控制方面,这种控制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参考文献:[1]刘波,韩彦辉.FLAC原理、实例与应用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王金安,谢和平,M.A.Kwasniewski.建筑物下厚煤层特殊开采的三维数值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8(1),12-16.[3]钱鸣高,刘听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