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案(二)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陈涉世家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了解关于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和变格。背诵课文重点段落。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3.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注重剪裁详略得当以突出重点的写法。4.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必然性。掌握本文重点语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文言判断句式以及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等。背诵课文重点段落。2.难点: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理解。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及生平。(播放ppt1--4)二.检查预习:1.《史记》是一部什么书?(播放ppt5)《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之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史料翔实,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世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推行强硬政策,对农民实行残酷剥削,大大加重了赋税和劳役的征发,这些急政暴行,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一触即发。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虽然只有半年,但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3.给黑体字注音:(播放ppt6)三、播放朗读录音,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事线索。(播放ppt7)提问:本文围绕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第一段介绍农民起义的领袖;第二段记叙起义的原因和谋划情况;第三段写起义的经过和取得的胜利。四、(播放ppt8)—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研读第1段:1.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鸿鹄(hú)闾(lǚ)左谪戍(zhéshù)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以数谏(shuòjiàn)罾(zēng)间(jiàn)祠(cí)陈胜王(wàng)忿恚(fèn)(huì)笞(chī)宁(nìng)有种乎蕲(qí)铚(Zhì)酂(Cuó)拓(Zhè)谯(Q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以应(yìng)陈涉骑(jì)千余将军身被(pī)坚执锐1“之”字的三种不同用法;2“也”“哉”所表达的语气;3“尝”“苟”等词的含义。2.口译第1自然段。3.质疑和讨论。提问: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讨论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压迫受剥削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无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4.(播放ppt9)提问:(1)为什么开头就列出陈胜、吴广?(2)这段文字展示了少年陈胜怎样的个性?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的?五、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第2.3段。2.完成课后作业题二/1.2题。3.掌握多义词;找出文中通假字和活用的词。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前节课作业题1、3进行提问检查。师生评点明确。二、研读第2段1.阅读理解课文,讲清重点字词句。2皆次当行会天大雨等死以数谏故诚以吾众宜多应者威众间令(又何间焉)往往语2.指导口译本段文字。3.质疑和讨论:提问:起义原因是什么?在文段中划出有关语句。讨论明确: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一次征发就900人,可见当时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法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统治者逼出来的。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取的迷信手段?讨论明确:1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2分析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3为起义制造舆论。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提问: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讨论明确:对话、动作、外貌。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播放ppt10--12)三、小结第2段(播放ppt13)四、研读第3段1.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多为用者忿恚尉借第令毋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比至陈豪杰被坚执锐刑其长吏2.口译第3段。3.质疑和讨论。本段文字写了那些内容?讨论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提问:“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讨论明确:表达了陈胜等人敢作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提问: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吴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4.(播放ppt14--15)了解进军路线,弄清三个场面。5.(播放ppt16--17)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题一、三;2.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召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两段文字。第三课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问:陈胜是农民起义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并说说理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师小结: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多媒体显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活动,归纳出主题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的历史功绩。三、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学生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余评价,教师小结:1.围绕中心来选材组材。文章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略得当地记叙了起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抱负,继而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取得的胜利。条理清楚,主次分明。2.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与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与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四、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基础训练册》上的题目。2.书面整理本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的字。3唐睢不辱使命教案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疏通文意。重点难点: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第一课时2、简述时代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二、授新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雎(jū)怫(fú)跣(xiǎn)抢(qiāng)祲(jìn)缟(gǎo)傀(guī)挠(náo)2、学生朗读第一段,疏通以下字词,理解本段。安陵君其许寡人大王加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秦王不说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②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④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写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4、学习课文第二段,疏通以下字词,理解本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5、讨论以下问题:①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④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唐雎揭示秦王的骗局,表现了维护领土的严正立场。6、学习课文第三段,疏通以下字词,理解本段。秦王佛然怒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怀怒未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7、思考以下问题: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⑤请概括第三段的段意。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三、教师小结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二、学习课文第四段1、疏通以下字词,理解本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徒以有先生也。2、思考讨论:①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他的外强中奸、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②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③请概括第四段的段意。写斗争的结局。三、整体感知:1、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3、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排比;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4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在写法上有以下三个特点:①采用反衬手法刻画人物。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他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形象反衬出唐睢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②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对话双方各自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③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文章虽短,但围绕“唐雎不辱使命”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故事情节,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本文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唐雎,突出文章重点。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五、布置作业1、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加惠(给予恩惠。)怫然(盛怒的样子。)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抢地(撞地。抢,碰、撞。)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谢(道歉。)谕(明白,懂得。)2、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