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的战争内容分析及解题思路(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这是你的战争!”宗璞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isyourwar!”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一、段意概括第一节:学生看标语。第二节:补叙征调动员大会。第三节:弗之答问,做志愿者的条件。第四节:弗之给学生递手帕。第五节:弗之与蒋姓学生对话。第六节:玮、蔚对话。二、结构层次选文是总分结构。1~2段,点明背景。3~6段,写不同的对话场景。第①②节交代故事的缘由,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第③节是故事的发展,历史系教授孟弗之回答学生问话以补充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做志愿者的条件)并为学生的热情所感动;第④、⑤、⑥节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具体描绘了不同的两类学生形象。三、每节内容要点第一节:写标语点题,表明战争关系到每个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后方的昆明,标语上墙,也说明战事已经非常紧迫,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下文四处的师生对话提供了社会背景。本段写雪景。昆明有大雪,表明天气的严寒,也隐喻局势之严峻。写学生“不顾”雪花飘扬看标语,表现他们对国事的高度关注。第二节:补叙征调动员大会。征调对志愿者的年龄“级别”要求。“四年级男生必须入伍,其他年级的志愿参加。”此处是一伏笔,蒋姓学生是在应征范围之内的,澹台玮是可去可不去的,他们后来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三节:写弗之答问。说明了做志愿者的条件(补充上文),是否愿意上前线取决于一个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写下文的志愿者和逃避者作铺垫)。“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学生们是热切的,老师的心是欣慰的。第三段里写孟先生在时局紧张的情况下教学坚持到最后一刻,坚守自己的岗位也是对抗战的支持。第四节:写孟教授给工学院三年级学生递手帕,不只是关爱,以嘉许他们的爱国热情。三、四两段是群像描写,写志愿者们火热的爱国热情。老师的心是感动的。第五节:写孟教授和蒋姓学生的对话。蒋学生应该被征调,但他怕死,想让孟教授说说情。他也知道这要求有点过分,在喊蒋先生时是“嗫嚅着”“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是其心虚,他所说的理由都是逃避的借口;在被严词拒绝后恼羞成怒“忽然大声说”。对孟先生的责问更是歪曲。第三段里写孟先生坚守自己的岗位也是对抗战的支持,何况我们相信,如果国家需要,孟先生也会义无反顾。“无一例外”指逃避责任者总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拒绝,说明这样的学生不止一个。“冷冷地”包含着弗之的鄙视、讽刺、失望、痛心。这一段主要折射出蒋姓学生等人所面临的个人愿望与国家责任发生冲突时的一种自私选择,揭示了其人格的孱弱和灵魂的丑陋。第六节:写萧子蔚和澹台玮的对话。澹台玮是三年级学生,他属于可去可不去的。萧子蔚一方面希望澹台玮这样一个好的科研苗子能继续学业的深造,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为国效力,所以是矛盾。但澹台玮的爱国热忱使他作出了义无反顾的选择,和蒋姓学生形成鲜明对比。萧子蔚的惜才之心也是对第五段的一个补充。萧澹二人心意相通:萧老师从他讨论时的心不在焉已猜出了他的心思,“不是商量,是通知”表明老师对他很了解,明白了他的决定;澹台玮说“也是商量”是对老师的尊重。老师拉手的细节和郑重的态度是对澹台玮的支持和嘉许。四、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总结本文选自宗璞的长篇小说《西征记》,本文选自宗璞《西征记》(《野葫芦引》之三),共六段。写的是明仑大学学生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标题中的“战争”即指抗日战争,“你”也是“我们”,在这场战争面前,“我们”应该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小说中的不同学生——历史系学生、工学院学生、中文系蒋姓学生、生物系澹台玮作出了不同的选择。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战事紧张,形势危急)情节:征调——应征(四处师生对话场景)人物:师:孟弗之——忠于职守,支持抗战,关爱学生,为人耿直萧子蔚——爱惜人才,尊重他人选择生:工学院学生——积极应征,充满爱国热情志同道合,相互友爱团结蒋姓学生——小有才华,但自私,逃避责任澹台玮——富有才华,且爱国,信念坚定艺术手法:对比手法、细节描写、象征、烘托渲染五、题目分析及解题思路11、文中第③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题目分析:其实是在问原因,问写师生问答的原因,属于“抓”题,局部找。题干中已经提示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三节师生问答的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答题思路:找到提问句以后,看上文,上文是交代了征调事件,很明显孟先生的回答是在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再看下文,下文写了不同学生对于此事的不同反应,那么这段对话是在为后文作铺垫。标准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题目分析:依旧是“抓”题,局部找,找到手帕的细节描写,分条概括,所以我们可以从老师、学生、师生三个方面去作答。。答题思路:找到手帕的细节描写。描写1表现了孟弗之的嘉许和关爱。“关爱”这点不难,有些考生会丢掉“嘉许”这一点,要注意描写1写到“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这是对“嘉许”这个得分点的暗示。描写2和3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描写1-4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标准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点拨:凡是考小说的动作描写,要学会“分解动作”,然后再“组合动作”。即先把动作拆开,看看每一个动作体现的小点,然后再纵观整套动作,给出一个大点。1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题目分析:这是“夸”题,题干中已经提示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要扣住这一点夸,拿两段文字作对比。另外要从内容方面夸。最后注意答题格式一定要分成两方面:学生形象、对话情境。答题思路:先到文章中找出对于这两处对话场景的描写(最后两段)。表明了两位学生的身份:同是高才生,蒋姓学生四年级,澹台玮三年级。表明了二者对于征调的态度:蒋姓学生逃避责任,澹台玮主动请缨。另外,两处场景描写体现的区别:蒋姓学生与孟弗之的对话尖锐,一波三折;澹台玮所在的对话场景含蓄有诗意。标准答案:(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依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题目分析:仍旧是“夸”题,夸叙写自然景物的好处。小说中自然景物(环境)的描写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散文中的描写,后者只是单纯的表达对景物的情感,而前者是精心安排的,它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都是有重要作用的。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象征人物性格三方面考虑。答案分成深刻寓意和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两方面来答。答题思路:找到所有有关自然景物的描写。文本中的景物描写有三处:一是第①段中1、2句学校雪景的描写;二是第⑤段中尾句写腊梅林一片雪白;三是第⑥段写雪已经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三处都写到了雪,有两处写到了腊梅林。开头交代下雪,明显是在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之后提到的腊梅林,是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第二问问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显然象征品格这一点要展开来答。注意腊梅林的变化:雪白——雪消了大半——人梅相映。每一个变化都是一个得分点:雪白:暗喻孟弗之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雪消了大半:暗示澹台玮和萧子蔚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人梅相映:表现澹台玮隐喻坚贞人格。标准答案:深刻寓意:(1)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2)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表现人物:(1)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2)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3)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