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项城一高史明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重点把握羁旅乡思类诗歌的特征,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品味诗作的描写、抒情方式,分析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理解诗人借助明月等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探究怀乡诗的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筛选文中的信息。诗歌中作者、作品、意象、意境等信息,诗中内容信息,以及诗中叙述、描写的人物事件、节令特征等信息,都是阅读鉴赏时所应筛选整合的。(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诗的内容,主题相对文章而言,显得较为隐晦,阅读时,要注意通过诗的语言和主旨,把握相关内容。(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对社会生活、自然万象、人生百态的观察、思考和结晶,作者于诗中有鲜明的喜好或厌恶情感,这是阅读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品味诗作的描写、抒情方式,分析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理解诗人借助明月等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探究怀乡诗的语言特点。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教学过程一、导入:思乡怀人诗。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表现出一种怅惘的乡愁;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表现出一种思念之情。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不少名篇都是思乡之诗。这类诗中还应包括思妇思念丈夫的闺怨诗(如李白《玉阶怨》、王昌龄《闺怨》)。这类诗或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形象传神;或者即景抒怀,感情激越,沉郁顿挫;或者借物抒情,虚实相生。当然也有直抒感情的。我们来看看赵嘏的一首《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该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首句即为全诗奠定伤感的基调,次句通过冰凉的景物进一步渲染伤感之情,末两句点明题旨,表明他是因怀人而感伤。二、了解羁旅诗的常见特点。1、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23、思乡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反衬哀情。②侧面落笔(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三、题目解说《望月怀远》中一首五言律诗中望月怀思的名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新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四、走近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意境深厚,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五、赏析(一)结合注释,朗读理解(二)质疑、讨论1、本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明确:本诗通过对美好月亮的无限怜爱来表现对远方亲人的缠绵相思之情。“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当此景象,怎能无动于衷!“天涯”多情之人自然“共此时”,不忍辜负这明月。睹月思人,无以为赠,本拟手把月色送于远方亲人,却不堪“盈手”,只好“还寝梦佳期”,希望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了。全诗就是以月亮为纽带,寄托相思之情。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中国古典诗词中还有很多以明月这一意象来寄托情感的,那么明月这一意象多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自己读过的作品加以分析。明确:我国古典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古诗中的月亮可以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古诗中的月亮可以怀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古诗中的月亮可以反映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中的月亮可以寄托哲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共难全。”3古诗中的月亮可以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卢照邻《长安古意》:“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①,佼人僚兮②。舒窈纠兮③,劳心悄兮④。月出皓兮,佼人懰兮⑤。舒懮受兮,劳心慅兮⑥。月出照兮⑦,佼人燎兮⑧。舒夭绍兮,劳心惨兮⑨。”①皎:毛传:皎,月光也。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③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与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④劳心:忧心。悄:忧愁状。⑤懰(lǐu):妩媚。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⑦照:照耀(大地)。⑧燎:明也。一说姣美。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诗经·陈风·月出》译文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古诗中的月亮可以是美丽的化身。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古诗中的月亮可以是避世的化身。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说说大家喜欢的原因。明确:“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句其景可爱,情状可爱。“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这一句其情美妙。)4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明确: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怨”更因怀远。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暇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三)总结1、主题思想:本诗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望月,怀念天边亲人与他同望;徘徊于室内外,依旧驱散不去思念之情。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赠予人,倒不如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约会。2、艺术特色(1)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望见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想到远相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他同望,思念之情就更加浓烈,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满屋月光;披衣出户,流连于庭院,又感到露水沾衣。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的约会。(2)全诗意境清幽秀丽,形象细腻传神,情感真挚,缠绵不尽,细细品味如嚼橄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千古佳句,脱中而出,自然浑成,意境雄壮阔,明朗豁达。六、拓展阅读岑参《逢入京使》回答问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明确: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明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也表现了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七、作业:背诵《望月怀远》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赏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二、题目解说5这是一首七律,是韩愈七律诗中的佳作,左迁,贬官。蓝关,蓝田关,在含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侄孙湘,是韩愈爱侄韩老成的儿子,两家向来如同一家。韩湘听说叔祖父孤身上路,非常不放心,起来和他同行,在离京不远的蓝田赶上了韩愈。三、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谥文,世称韩文公,因祖上为昌黎望族,又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在文章内容上提倡言之胡物,在形式上提倡散文,反对骈文。其散文在继承散文的基础上颇多创新,风格雄奇奔放,富于变化,而又流畅明快。代表作有《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师说》《杂说》等。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四、背景介绍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五、赏析(一)结合注释,朗读理解,学生互相点评。(二)学生质疑: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贬:降职。圣明:指天子。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三)翻译大意。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四)讨论交流。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明确: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明确: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6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在虚词的运用上非常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明确:韩愈以文为诗,实开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