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初级中学初中语文品孙权作文范文素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品孙权说起三国,人们往往脱口而出:曹操怎么样,刘备怎么样,关羽怎么样,诸葛亮怎么样……话题稍深,有人也会谈到:张飞如何,赵云如何,袁绍、袁术如何,甚至周瑜如何,陆逊如何……而很少有人谈到一个看似平庸无能,实则举足轻重的人物———孙权①。其实,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人物,可谓智勇兼备的大英雄。据传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骑马射虎,胆略超群②。十五而立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见过世面,而且他又很爱读书,兵法、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在父亲战死后,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让哥哥孙策大为惊讶,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过人的谋略。孙策很高兴,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总是对弟弟孙权说:“你看,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辅佐你成就大业的。”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才,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稳固江东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孙策死,临终时,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死的时候很年轻,年仅二十六岁。孙权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秉承父兄遗志,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招揽英雄,聘求名士,安抚百姓,很快稳定了局势。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留下了火烧赤壁的千古绝谈。赤壁一战,曹操元气大伤,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孙权因而奠定了自己的霸业。这一年,孙权仅仅二十七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作用夸大到神化,对周瑜的描写也浓墨重彩,但忽视了孙权的决定性作用——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毕竟有些出入。龙图霸业公元213年,曹操为报赤壁之仇,率领40万大军再次南下攻打吴国。年仅31岁的孙权指挥东吴水师沉着应战,拒曹操於濡须口(今安徽无为)。曹操见他英姿勃勃,指挥水师进退有序,士气高昂,由衷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不久,便撤军回国。从此绝了并吞东吴的念头。公元219年,在多次好言讨还荆州无果的情况下,孙权被逼联曹反蜀,一举杀掉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疆域空前,实力骤增。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倾举国之兵亲率2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力排众议决定任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在彝陵之战中,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直接把刘备烧回白帝城,大破蜀军。公元229年,孙权在文武百官再三劝进下于武昌称帝,国号吴,年号黄龙。不久迁都建业(今南京)。公元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也难怪鬼谋奇才程昱叹曰:“权有谋。”曹操重要谋臣刘晔亦叹:“权有雄才。”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评价:“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纵观三国:吴国在三国中势力是最弱的,可维持的时间却是最长的,这难道与孙权在位五十余年的开拓和治理无关吗?作为后起之秀的晚辈,孙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凭借自己的过人智慧和不懈努力一步步登上帝位,成为雄略之主。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政治家。在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时代,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争霸天下的舞台上,孙权无疑是笑到最后的雄主!那么,他身上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呢?一、多谋善断多谋和善断是来自两个方面的不同素质,能完美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实属不易。他名权,字(仲)谋:权即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就是决断的能力;谋即多思,富于策划。从他的名字中也能够反映出他这一特点,更加证明了孙权这一特点是名副其实的。在从政的人员里有一种人,他们善于分析形势,考虑问题十分周全,善于策划,总能提出很多可行的解决方案。虽然他们有这么多特点,但他们缺乏一种应变、决断和实干的能力,不善于随时把握局势的变化,具体行动起来却又优柔寡断,往往错失良机(如袁绍)。此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比较善于把握机会,行事果断,敢做敢为,一旦决定,就立即实行,毫不犹豫,也绝不手软。可他们也有短处,就是缺乏分析复杂局势的能力,不善于多思,看问题往往顾此失彼,容易仓促作决断,常常留下遗憾(如关羽)!而就是这两个不容易做到的地方,同时体现在了孙权的身上。他能将这两方面很好地结合在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对待重大事情时,下属通常会给领导提出很多意见,领导者如何粗中取精、伪中存真,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断,对事情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孙权做得非常好。在剿抚山越人后,孙权又紧接着灭掉了占据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将夏口纳入自己的版图。就在他踌躇满志时,曹操率领大军来到赤壁,鲁肃急忙邀诸葛亮一起去见孙权,共同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孙权感觉这个策划不错,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在这个时候,曹操送来了书信,说自己领兵八十万,要与江东决一雌雄。曹操的恐吓使东吴内部动摇了军心,图保家室的、胆小怕事的、另谋投靠的都主张投降。在这个时候,是战是降对于东吴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过权衡,孙权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决定与曹操在赤壁决以死战。赤壁之战后,曹军元气大伤,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权的决断能力,试想:如果当时孙权不经思考就采纳占多数的投降派意见,三国的历史很可能就会改写,吴国也不可能统治那么长时间。可见,决断对于领导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孙权在赤壁大战之前的这一决策,应该受到特别的嘉许。当刘表新亡,刘备新败,曹操大军南下之时,鲁肃建议以吊丧为名,往江夏游说刘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孙权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这一提议。当张昭等人主张降曹时,孙权暗地里对鲁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3望”;当孔明假意劝他降曹时,他“不觉勃然变色,拂袖而起,退入后堂”。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权思想上一直是倾向于抗曹的。那么,他为何一直不做出决断呢?因为对于号称雄兵百万,上将千员的曹军,东吴还不清楚对方的虚实,不能轻易地做决定。所以,孙权希望通过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深入了解各种情况,充分听取各种意见及其理由。因此在公开场合下,无论是对鲁肃的主战言论,还是对张昭等人的主降言论,他只是“沉吟不语”从来不置可否。后来经过诸葛亮、周瑜等多方打探,终于揭穿了曹军势大的谎言,而且分析出曹军的许多致命弱点,孙权这才最终明确表示“亲与曹贼决战,更无他疑”。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或许有许多人都会认为这些情节是在指责孙权没有谋略,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当强敌压境,事关东吴存亡之际,在做出决策之前,孙权反复探究,慎之又慎,运用“对演法”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从这里能够体现出孙权非常善于思考。尤其是在一些事关全局的大事面前,倘若不经过谨慎考虑就做出决定的话,那只能说是一个鲁莽之人。二、知人善任历史上的孙权善谋大局,是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军事战略家,有雄才,聪明仁智,是雄略之主。他善于用人,文武大臣愿为其用,甘为其死,豪俊之士均愿与之共成大业。他善于用威,专断大政,在政治、军事、思想、用人、开拓疆土、开发经济等诸多方面都很有作为。致使竞争对手曹操也不无感慨地赞扬他:213年正月,曹操再次亲率大军南侵,据《三国志》记载:“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另一敌对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不得不夸孙权善于用人:“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善于用人是孙权的制胜武器。孙权用人不拘一格,不分亲疏,且能用人不疑。吕蒙原是一名小校,有次孙权阅兵,看到吕蒙为数不多的军卒步伐整齐、精神振奋,便破格提拔吕蒙。后来吕蒙果然英勇善战,一举打败关羽,夺回了荆州。孙权用人不疑,他高度信任自己选定的统帅,绝少亲赴前线带兵打仗,而是交给属下去完成使命。这当中突出的有周瑜指挥的赤壁之役,吕蒙指挥的荆州之役和陆逊指挥的彝陵之役。这三大战役都是决定东吴命运的大战,可孙权却完全放心属下在前线御敌作战。充分授职授权,丝毫不加干预!尤其是陆逊——许多人认为的年轻书生,既无显赫战功,又无骄人资历,许多老将甚至公开反对。但历史事实证明:孙权没有选错人——只有39岁的陆逊胜任了: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就是最好的证明。三、隐忍有度虽说孙权的事业是从哥哥孙策那里接过来的,可两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哥哥孙策就像火,是火一样的激情和跃动造就了江东小霸王,火一样的孙家军,火一样的席卷着江东,虎视着天下。孙权则仿佛是冰,他把所有的一切都隐藏在厚厚的冰下。所以他冷静,他自制,他沉稳,他深沉。在关键时刻,他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他懂得将杀机藏于无形却又毫不留情。而深冰之下,又踊跃着毫不次于烈火般的涌动。把荆州等地租借妹夫刘备,为霸业之基础,达到自家人共同富裕的目标。可刘备听信诸葛亮的歪主意,久借不还——这不明摆着欺江东无人嘛!和关羽搭亲家,延续荆州地区政策,稳定压倒一切嘛。谁知关老爷不同意,而且回话时嘴上还不干净,骂骂咧咧。孙权是好欺的吗?结果把关羽给办了。还有刘备,到西川去创业后,自己在那里享福,落得小妹回娘家守寡,欺负我们娘家没人咋的!我动手,显得我没水平,我让我侄女女婿(陆逊)揍你——一把火烧得刘备鼻青脸肿,几乎全军覆没。真可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炮打到解放前!”4当他双戟掷虎,当他亲临军阵,当他策马巡军,当他拜受九锡时,相信他一定有着非同凡人的自信:他深深的明白,在这纷乱的世界上:不争一时,方争一世,冷静和隐忍才能笑到最后!而他,就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注:①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卓越政治家,吴国国君,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②参考《三国志·吴主·孙权传》。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