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冠豸山丹霞地貌特征与景区的植物景观规划摘要:本文在介绍连城冠豸山丹霞地貌特征后,对冠豸山景区的植被资源现状及景观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景区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期望创造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满足人们旅游观光的风景名胜区。关键词:冠豸山;丹霞地貌;植物景观规划连城白垩纪陆相红色断陷盆地位于福建西部,处于华夏古陆永梅凹陷带的中部,盆地呈北北东向延伸的长条状。盆地为一套紫红色厚层一巨厚层砾岩、砂砾岩,经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单斜丹霞地貌景观。冠豸山为丹霞地貌,士层浅薄,分布的植被资源不平衡,马尾松林占绝对优势,零星分布有杉木林、枫香林、香桄榔林、檫木林、青冈栎林等。植物景观没有形成规模,林冠线不够丰富,未能发挥景观及防护的功能。因此,我们也着手加强景区内植物景观规划和建设,着重考虑绿色植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植物造景的手法,创造一个人与环境最大限度和谐的生态环境,保持风景区可持续发展。1.连城冠豸山丹霞地貌特征连城白垩纪红层盆地位于福建省西部连城县,盆地东隅吕屋-冠豸山一带上白垩统崇安组紫红色厚层一巨厚层砾岩、砂砾岩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堡峰、锥峰、墙峰、柱峰、石馒、石墙、石柱等正地貌以及线谷、巷谷、峡谷等负地貌,构成以紧闭型展布的蜂丛一峡谷组合为特征的丹霞地貌景观,是福建中年早期单斜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和宝贵的地质遗迹。冠豸山丹霞地貌中发育的堡峰、墙峰、峰墙、墙峰丛是其特色造型地貌,它们与纵横交错的大小线谷、巷谷和峡谷共同构成冠豸山紧闭型峰丛一峡谷地貌组合。冠豸山丹霞崖壁倾角多为60℃~80℃,大气降水在崖壁上方坡面汇聚形成的线状水流沿崖壁向下流淌侵蚀,在陡峭的崖壁上侵蚀形成平行排列、相间分布的垂直流水侵蚀凹槽和石脊;在稍缓的崖壁上线状水流呈放射状、羽状流淌,在崖壁上侵蚀形成羽状、树枝状流水侵蚀凹槽和石脊。冠豸山丹霞崖壁流水冲蚀凹槽和石脊极为发育,在较平整的崖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马头石山、凤首岩、蜈蚣岭、鹰岩等崖壁上发育的凹槽、石脊,将崖壁雕琢成千姿百态,成为冠豸山极具特色的微地貌景观。2.冠豸山景区的植被资源现状及景观特点根据冠豸山植被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和生态地理特征的差异,本区自然植被可分为阔叶林群落(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针叶林、灌丛,植被类型多种多样。1997年7-8月初对连城县冠豸山风景区及赖源景区进行了植物种类和植被现状调查,经统计本区维管束植物185科992种(包括栽培植物),其中蕨类植物31科103种;裸子植物7科16种;被子植物147科873种。冠豸山为丹霞地貌,士层浅薄,所以分布的植被资源不平衡,马尾松林占绝对优势,零星分布有杉木林、枫香林、香桄榔林、檫木林、青冈栎林等。植物景观没有形成规模,林冠线不够丰富,未能发挥景观及防护的功能。植物景观效果不佳,原来的冠豸山风景区在植物景观方面未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在植物配置方面显得不够合理,再加上风景区的土质不良,造成植物生长不佳,景区环境质量很差。因此,对冠豸山景区内植物进行景观规划和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保持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3.冠豸山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根据冠豸山风景区的景观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分区,以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塑造简洁优美,步移景异的植物景观环境,满足游客的观光、休憩的需要。在保留现有的植被基础上,增加一些观赏性较高的色相林,形成主景,创造变幻色彩的森林景观。把植物景观规划与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地将景区划分。各景区各具特色,峰回路转,野径通幽,从郁闭的森林空间到开阔的山顶空间,形成一个具自然和谐和现代气息的园林生态景观。3.1风景林培育区冠豸山风景区丹霞地貌景观区为主。在遵循保护为主,调整为辅的原则上,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步对植被进行调整,从周边开始逐步培育风景林和防护林,增加景区林冠线的变化,改变树种的单一状况,丰富景观色彩。该景区植物景观以森林景观为主,建有“松壑涛声”:山崖、石凹处土层薄,种植马尾松,风吹有声;“霜林秋色”:由针叶混交林构成,主要树种有枫香、青冈栎、银杏、檫木、榆、榉等,待到秋天色彩丰富,登上半云亭颇能感受到凉凉秋意。该景区还种植大片防护林,乔木为香樟、桂花、鹅掌等,灌木为石楠、桃金娘、杜鹃、杨梅等。3.2森林景观区冠豸山风景区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高,除了上述风景区以外均为森林景观区。赖源景区内还有许多珍稀树木,饱经风霜,经受大自然的长期考验,是大自然的历史遗产,十分珍贵。在陈家村古树群长苞铁杉、柳杉、甜槠、杉木的基础上,增加南方红豆杉、三尖杉、楠木、檫木、沉水樟、福建柏、鹅掌楸、花榈木、油杉、黑锥、深山含笑等树种,建立了珍稀树木园。景区内药物、花卉和野菜较多,还规划建立药物园、野菜园、奇花异草园等,主要品种有百合、天门冬、五味子、金银花、土茯苓、白茅、两面针、车前草、半边莲、鱼腥草、夏姑草等。此区以树木园为基础,合理、科学规划一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植物生态景观,成为游览、观光、科研于一体的景区。在密林中设有“沐翠亭”一座,为休息、纳凉之宝地。3.3经济林景观区以云霄岩景区为主。云霄岩北部丘陵台地区,逐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各种经济林。主要栽培品种为木本粮食的板栗、柿树、枣;水果植物的桔子、桃、李、杨梅等;木本油料的油茶、油桐、乌桕;各种竹类等。这些经济林品种销路广,价值高,对于繁荣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对各品种进行规则式或自然式合理配植,形成特色的品种园,既可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又有经济效益。3.4道路绿化带在田园景观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形成30-50米宽的绿带。结合周围环境特点,在景区主要交通干道两侧选择生长健壮,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结合花灌木和地被植物,进行规则式种植,配以模纹花坛,平面上追求色彩和层次变化,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乔木以樟树、天竺桂、广玉兰、水杉、落羽杉、银杏、华棕等为主,进行多排列植:灌木以桂花、紫薇、铁树、三角梅、海桐、栀子花、夹竹桃、连翘、黄心梅等为点缀;边沿以小蚌兰、美人焦、美女樱、满天星、假连翘等镶嵌:加以马尼拉草、早熟禾等:形成独特的风景林,将绿意引入景区。另外,在各景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的交叉点,种植大榕树及模纹花坛,以形成景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的结合点。4.结语在冠豸山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在了解了冠豸山的丹霞地貌特征后,也遵循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合理地规划布局,既在调查现有林木的基础上,保留有观赏价值和已形成森林景观的自然生态林,又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乡土树种,组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色相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等,使整个风景区在平面、立面空间及颜色搭配上,高低错落,富有变化,既体现春暖、夏荫、秋香、冬青的色相变化,有较高的园林艺术效果,又保留有自然的生态景观,注重保护性建设,冠豸山风景区经过几年建设,已形成良性风景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参考文献.彭华.丹霞地貌分类系统研究.经济地理,2002,22(增刊).[1]梁诗经,曹棠森,马爱双.福建白垩纪红层的时序及对比.福建地质,1992,1l(4).[2]梁诗经.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J].福建地质,2011,30(1)[3]朱诚,俞锦标,赵宁曦等.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成因及旅游景观特色[J].地理学报,2000,55(6)[4]蒋慧玲.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J].林业实用技术,2002,(9)[5]陈胜昌.冠豸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及其对策研究[J].海峡科学,2009,(2)[6]蒋慧玲.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J].福建热作科技,20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