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内部参阅陕西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2013年3月—1—陕西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11年9月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央综治委成员单位从40个增加至51个。更名伴随着工作职责的调整,综治委的工作从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逐步向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方向扩展,人口及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甚至包括对互联网的有效治理均纳入综治工作范畴。现在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是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情况复杂,工作开展难度大。为了应对这一实际困难,中央指示各地必须大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社会管理领域科技支撑体系,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管理资源整合、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国办发[2012]50号文件明确规定由中央综治办牵头,“加快建设社会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建设网络化、广覆盖的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推进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2—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将“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作为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一、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的探索2011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旨在推动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强调综治工作要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社会服务管理职责。国办发[2011]61号文件要求“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中办发[2011]22号文件提出,把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实施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平台”,在省、市、县三级规范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在乡镇(街道)开展便民服务的有效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计划生育、农用地审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涉农补贴等纳入其中公开规范办理;在城乡社区(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等,推动社会管理各有关部门信息整合、资源力量整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央综治办还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实施指明了方向,要求各地“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重点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即社会管理基础信息库建设)和网络化、广覆盖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与中央综治委8个专项组及51个成员单位的信息互联”;推进过程中要“统筹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管理与服务、发展与安全、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实现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村(社区)的数据整合和信息沟通”;要总结各地方经验,“建设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特别要把人、地、物、事、情、单位、组织等各类基础信息纳入社会管理—3—综合信息系统,并强化实战应用、综合应用,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提高社区信息装备条件和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以平安建设信息为基本内容,以中央、省、市、县、乡(镇)、村(社区)六级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载体,以完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为统领,以各地各部门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共建共享为突破,努力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加快建设科学高效、精准便捷、协同共享、便民利民的社会管理领域科技支撑体系”。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兄弟省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工作特点的方式方法及技术实现架构,我省也在学习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理论探索,实践创新。(一)现阶段,各地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均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与我省实际情况及中央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部署要求有一定出入,并不适合在我省大面积推广,现就这两种类型分析介绍如下:第一种类型:社会管理平台软件+窗口网站这种类型大多由软件开发公司主导,通过与某地政法综治部门的合作,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及智能分析技术,开发出一套针对当地政法综治工作特点的业务软件,以方便综治工作的垂直管理。这种方式对当地传统的综治维稳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效果明显,但由于地域特征的限制及功能的局限性,并不适合直接整体移植至其他地方使用,主要表现在:无法实现当前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与中央对社会管理社会服务—4—的宏观定位不对等,其信息化还局限于综治委更名之前的工作范围,达不到新的中央精神要求。软件为地方定制,需要地方政府在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制度保障、经费来源等诸多方面都要有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措施。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难以直接移植。信息数据来源由软件末端采集获得,与其他部门已有的数据库不直接对接,无法互联,更谈不上跨部门共享,信息的完整性不易得到保障,且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不能有效整合各部门行政资源,仅限于本部门内部工作,与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是分离的,将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分割成两个系统,不利于统一协调管理。第二种类型:区县级基层整合,由下及上逐步推进这种类型大多由区县级基层政府有关部门主导,通过在辖区内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整合本辖区的社会管理资源来实现,根据整合程度分步骤推动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对当地信息化工作有很大促进,但由于受体制、权限、区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从较高层面实现中央对社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还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由于许多行政部门的数据信息管理在系统内部都是垂直的,大量数据的管理都集中在省级平台,基层区县级政府很难接入这些信息系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互联共享。各基层区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往往只立足于本地区的情况,各自为政,技术层面缺少统一的平台和技术标准,后期向上整合会存在许多兼容性的问题。整合跨部门的行政业务会牵扯这些部门的工作制度改革,有大量问题—5—需要统一协调,而基层区县级政府显然没有与之对应的相关行政权限。整合程度不够,工作推进过程中会引发大量重复建设(如原始数据的重复采集),并干扰现行的行政业务开展方式,最终信息化建设将会被限制在维稳工作这样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二)经省综治办初步论证,结合中央综治办对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我们草拟出台了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现将整个体系介绍如下,以便同志们进一步研讨完善。我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将采取“一个基础,两线整合,五级管理”的总体思路来推动实现。“一个基础”是指以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建立一个唯一的社会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将涉及社会管理的人、地、物、事、情、单位、组织等各类基础信息纳入其中统一管理,所有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业务的开展均基于这个数据库的数据支撑,从后台基础数据就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数据整合,互联共享。“两线整合”是一种创新工作模式,指的是分两条主线分别对与社会管理相关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行政资源整合以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一边面向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一边依托五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整合优势,积极开发针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矛盾调处、治安防控、应急响应、社会信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等维稳综治工作的末端应用系统,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社会资源整合指的是以基本建设完成的“陕西平安建设网”网站群为载体,将参与平安建设的所有单位、组织按照省、市、县(区)、乡镇(街—6—道)、村(社区)五级划分,将各单位的平安建设信息及治安防控技防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集中到一个平台上来,实现平安信息的互联共享以及技防系统的跨区域网络化管理。(陕西平安建设网,即陕西省平安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研发完成,已进入最后技术完善阶段,相关细节在稍后详细介绍)“五级管理”是指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形式,无论是面向群众的服务端,还是面向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端,都是按照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来设置。逻辑关联见下图:—7—如图所示,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采用“三类三级”数据管理体系,依托已有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结合互联网网络,按照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级别分类管理:将涉密数据及安全要求高的数据放到电子政务内网环境进行管理;不涉密数据放到电子政务外网环境进行管理;安全级别较低的数据放置互联网环境管理。三网相对独立,间接关联。整个信息系统对省、市、县三级社会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分布式管理,逐级汇总,分布存储。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依靠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已有的数据库,最大程度避免重复建设,例如人口基本信息可以与公安、人社、卫生、房管、民政、计生等部门原有的自行独立采集的户政、就业、出生、死亡、住房、婚姻、生育等信息进行关联比对,生成一个以人的生命周期为基本脉络的动态的人口基本信息库。信息化建设期间,可将各级行政职能部门与群众办事相关的业务模块接入本系统,在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数据上报点,让群众在社区即可申请相关业务的办理,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利用本系统原有的电子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对符合条件的群众申请予以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反馈至社区,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各级综治维稳部门利用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及平安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的强大的数据支撑,在管理端可充分进行信息化拓展,运用计算机技术,软件智能处理技术,开发使用各种功能的综治维稳管理子系统(例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管理系统、社会治安防控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系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系统、网络媒体信—8—息研判管理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社会心理服务管理系统、社会诚信体系管理系统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科技支撑体系。二、我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我省的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社会资源整合方面,特别是省平安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的总体思路,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着力抓好平安建设、法制建设、队伍建设‘三大建设’”,“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平安建设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最广泛地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平安建设,打牢平安建设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并“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省综治办领导对我省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极为重视,按照中央部署,努力推进,现阶段已基本完成“陕西平安建设网”系统架构设计,正在进行最后的技术完善。接下来,我们将陕西平安建设网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众所周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是一种需要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协作配合的工作。由于这种协作配合关联的部门、单位众多,故而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流,又因为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不是简单的上下级隶属关系,所以传统的信息互动方式,已很难满足新时期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了。各级综治委、办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提高社会管理及平安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以应对当前及今后工作发展的需要。另外,从全省范围来看,治安防控工作虽然已初见成效,视频监控、报警、门禁、巡逻等技防系统也在许多单位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这种完全建立在各个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系统,长期以来都没有能够—9—被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治安防控网络。各单位一直各自为政,治安信息未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