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善美与中学教育理想的追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追求真、善、美与中学教育理想的追求席振安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强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全面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建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新教育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潮流。在我国,与这一潮流相一致,教育改革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要培养学生以发展和强化人的自我生命意识为核心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发展意识,从而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于是,人类一个古老、永恒的主题──追求真、善、美,与现代中学教育理想的追求建立起必须的联系,并成为中学教育应深入探讨的课题。一、真、善、美的现今认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已有几千年,哲人、大师们赋于它诸多真义;但至今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仍然不断地引人思索,并在不断地变化又万古常新。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指出:真是什么?善是什么?美是什么?每个时代,每种学派都将“作出自己的重要回答和应用”。现今专家、学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真、善、美所做的研究和回答认为:㈠、真。所谓“真”,即“合规律性”。是指人对客体对象(自然、社会)和对主体对象(人自身)的认识符合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人对“真”的追求,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对客体对象和主体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探求,并以概念、范畴和理的形式呈现和表述。㈡、善。所谓“善”,即“合目的性”。是指人对客体对象的改造和主体对象的改造与塑造,体现人的目的性,符合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与目的。人对“善”的追求,就是人利用对象的规律,在改造自然、社会和塑造人自身的实践活动中,追求人类理想的实现,达到人类自身的目的。㈢、美。所谓“美”,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指真与善和谐统一的具体形象和感性的显现。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完满的展现”。可见,人对“美”的追求,是对真与善的统一的追求;是人类在真与善的追求中,充分发挥人自身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进入“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完满的展现”──美的境界,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追求。由上述可知,真、善、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人类总体和个体的生存意义上相联系,相统一。首先,“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语),不真的事物,不可能是美。其次,美的背后必依傍着善,体现有益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进步的功利性。可见,美离不开真与善,真与善是美的基础和前提;而美是真与善的提高和升华;由此,真、善、美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必须提及的是,可能由于真、善、美太“古老”,太“陈旧”,人们无间顾及,以及由于有太多的现代教育新概念、新词语,学校教育工作者又无暇顾及等诸多原因,以致现在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大多似懂非懂。二、求真、求善、求美──中学生的人生追求追求真、善、美,创造美好的人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代跨世纪中学生强烈的愿望和所追求的目标。㈠、中学生应打好人生追求的基础:教育研究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生全部生命历程中身与心两方面的统一发展。中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其发展是独立生命阶段的独特发展。说其独特,是因为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正在扬起人生的风帆;是为创造美好人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中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面对诸如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道路等复杂问题,应站在21世纪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的高度去思索,去探求。应学习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昭示的精神,去寻求人生真谛,追求美好而有意义的人生,为创造自己美好人生打好基础。㈡、中学生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怎样创造美好人生?中学生怎样为创造美好人生打好基础?肯定有多种回答。但最深刻、最经典的回答,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一语”为我们“道破”人的发展、创造美好的人生的本质内涵。这就是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客体对象,即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身,即认识、改造自身,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马克思又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应该说,中学生的发展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了这种“意志”和“意识”。这样,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以美做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求真(合规律性)、求善(合目的性)、求美(真与善的统一)贯彻到自己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等诸项学习初中活动中,将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觉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发展进入至高至美境界,必将为提高生命质量,创造自己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真、善、美与中学生打好人生发展基础联系起来,追求真、善、美成为中学生创造美好人行的终生追求。三、育真、育善、育美,实现中学教育理想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和最直接的功能。而学校育人,到底追求什么?在实现现代教育向自身的回归的今天,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不能不作思考和构想。㈠、中学教育理想的思考:面向21世纪,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未来人才,可以说是跨世纪中学教育的理想。但是,学生是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学生的发展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心理和精神的发展。在学生的精神发展中,美的追求是最高层次的追求,美的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在我国,已有人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提出“我们的教育也应该符合美的规律”和“迈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教育”的观点。据此,笔者结合前述的认识,对中学教育的理想作如下粗浅思考:即中学教育应以学生的生命和精神的发展为核心,以美的规律为指导,以美的追求为目标,以育真、育善、育美为内容,全面完成育真的人、育善的人、育美的人的教育任务,为学生实现对自身真、善、美和美好人生的终生追求打好基础。应该说,追求上述教育理想,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育和育人的根本着眼点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使学生在追求“合规律性(真)与合目的性(善)统一”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有限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无限人生的快乐及意义,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目标。因此,这样的教育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教育理想应是中学教育的理想追求。㈡、实现中学教育理想的构想:实施“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教育”,实现育真的人,育善的人,育美的人的理想追求,必竟是一个完全新的大课题,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这里仅作初步的构想。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实现新的教育理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面对教育理想的最高层次追求,树立跨世纪的大教育观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白天佑教授指出,跨世纪大教育观的建立,“必须有历史性的突破”,并提出引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教育观。即树立跨世纪的教育,以“集大成”的思想为基础的观念。2、实施“大成美育”研究,深化教育改革。白天佑教授主持的“大成美育”课题研究,把美的规律研究提高到“集大成”高度,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完善发展。学校应实施“科研先导,深化改革”的思路,坚持“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边改革”的原则,逐步使学校教育走上“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育”的轨道。3、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师队伍。实现学校教育理想,“根本在教师”。为此应坚持“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理论大学习”等各项活动,使教师成为实现学校教育理想的尖兵。4、构建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指导。课程成于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育真、育善、育美必须落实在课程建设上,并应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际,编制相应教材。应该说,这是一项需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大事,学校应本着“边教学、边编写、边完善”的原则逐步实施。综上所述,追求真、善、美,实现“按照美的规律”全面育人的理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长、领导和全体师生的长期、协同奋斗,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并深信能得到专家、学者及行政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