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王不降死后,其弟扃继承了王位。扃死后,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继位。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A.夏朝已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B.夏朝的王位继承并无定制C.夏朝仍存在着禅让制度残余D.“封建兄弟”现象已较为普遍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征韩侵华)前两个步骤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实力和资源,所以日本实行替代的策略来达到征韩侵华的目标,没有灭亡清政府。“替代的策略”在此时是指()A.日本替代清政府在朝鲜的地位B.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作为补偿C.清政府赔偿两亿两白银和割让台湾等地D.清政府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3、《天津一月记》中记载:“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坛附和,或仿效装束,鱼肉良善……奉教者皆扮成假义和拳会,各处寻仇杀人,北京西城尤多。”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清末反洋教斗争促进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B.义和团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C.因清政府承认,义和团向京津地区扩展D.义和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成分不纯的现象4、四川同志军是由会党和同盟会联络并发动起来的,会党在辛亥革命中起过巨大的作用。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谭人凤等少数人,对包括会党在内的下层群众仍然采取同情的态度,而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却逐渐转到会党的对立面,对会党的反抗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这一现象()A.说明反清革命势力日益分裂B.推动了北洋军阀政权的形成C.导致清朝政府末代皇帝退位D.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奠定了基础5、192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这表明当时的中共A.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B.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C.已经从国民大革命中吸取了教训D.认识到农民阶级已成为革命的主体6、1949年9月7日,周恩来指出:“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利。”这主要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A.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需要B.由国情和政权的性质决定的C.中国革命长期实践的产物D.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分裂阴谋7、截止到1998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任期结束前,除宪法及其两个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233件、做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94件;国务院发布和批准发布行政法规795件;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法定权限制定规章约26000件。这些法制建设成就()A.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的潮流B.是对“文革”以前的法制法规的重建C.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明显增强D.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人心的重要成果8、有学者指出,“克利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这种制度固然扩大了普通民众的参政权,但许多时候却是一帮鸡鸣狗盗之徒在管理着国家”。由此可见,该学者()A.客观分析了雅典全体居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影响B.完全否定了公职人员由抽签产生的政治制度C.认为轮番而治往往使素质低下的公民参与管理D.将克利斯提尼视为把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第一人9、英国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使老问题有了全新的意义:18世纪政治家想的不是如何取消对议会的需要,或如何压垮它。相反,他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去操纵它”。材料表明()A.议会与王权的矛盾不复存在B.议会内部斗争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C.议会成为英国政治生活的中心D.内阁与议会互相制衡的局面形成10、2013年10月,美国《华尔街日报》针对美国民主党(把持参议院)与共和党(把持众议院)关于新政府财政预算争执不下、甚至导致政府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的行为进行评论,两党宁可让政府关门也互不想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这是党派之争忽视美国宪法的表现②这时民主党与共和党互相制衡的结果③这是参议院与众议院相互制衡的结果④这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互相制衡的结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从1873年5月24日梯也尔下台到1879年1月30日格雷维当选为法国总统,六年多的时间里,法国由“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A.有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作为保障B.法国资产阶级立宪派向共和派屈服妥协C.工业革命增强了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D.宪法从法律上阻断了法国保皇派复辟的道路12、马克思指出:“他们总还在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设立一些单个的法伦斯泰尔(空想社会主义蓝图),创立一些国内移民地,建立一个小的伊加利亚(理想国)……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马克思在此()A.批判了资产阶级对外野蛮殖民扩张的罪恶行为B.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超脱阶级斗争的幻想C.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缺乏对未来社会的预见D.指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与资产阶级结盟的事实13、“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攻占军火库,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同时工人们还积极开展争取军队的工作……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的一边。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起义获得完全胜利。”这一起义()A.没有工人阶级参加而缺乏群众基础B.标志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开始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D.导致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4、1991年10月18日,苏联总统和八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主权共和国经济合作条约》,条约规定要保留卢布作为统一货币系统的共同货币的作用,参加国要履行苏联所有的对外经济义务并奉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但很快,这个条约就成为一纸空文。这说明()A.苏联的社会性质已完全改变B.苏联事实上已经解体C.签约国缺乏政治约束力D.经济对政治产生反作用15、一份题为《南方的崛起:多元化世界中的人类进步》的报告中说,“南方(第三世界或经济落后的国家)的崛起在速度和规模上均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门多人口的生活条件及其未来前景变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从这份报告中可能研究的问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与世界多极化B.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崛起之路C.“南方”国家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D.国家关系格局优势已逐渐转向“南方”16、《何尊铭》记述了成王营建“成周”即东都洛邑的史实,“中国”作为词组,也首次出现在其中,据铭文曰:“唯王初践,宅于成周……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其余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意治理)民。”文中所提“中或(国)”所指区域是()A.东都洛邑B.黄河流域C.西周全境D.商都朝歌17、“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18、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9、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20、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在其所著《日本近现代史》中写道:“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根据这种说法,必然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为二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B.日本无力与英美争夺,加紧报复中国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局限于大陆区域D.中国陆军的反击主要得益于英美支持2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22、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23.明代苏州府的市镇,除部分是宋元时期保留下来的,很多均脱胎于村庄。明中叶,“自刘氏、毛氏创造利端,为鼓铸囤房,王氏债典,而大村名镇必开百货之肆,以榷管其利。”这反映出()A.宗族大户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B.明代典当行业注重开发农村市场C.农村社会慕商逐利风气十分盛行D.苏州专业性乡村集镇逐步兴起24、“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25、明清时期,有学士记载:“南人大众,耕垦无田,仕进无路,则去而为末富、奸富者多矣。”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当时农业、商业间矛盾突出B.当时耕田数量大量减少C.劳动力流失制约了农田垦殖D.笔者抑商观念根深蒂固26、西塞罗认为:“法律并非人的思想的产物,也不是各民族的任何立法,而是一些永恒的东西,以其在指令和禁令中的智慧统治整个宇宙。法律是神的首要的和最终的心灵,其理性以强迫或制约而指导万物。”其意在强调()A.法律是神而不是人意志的体现B.罗马法具有强制性的特点C.人类立法须遵循平等正义原则D.制定万民法适应时代需求27、厘金是一种货物产销税,征于货物生产、过境和落地销售过程中。它原本是清政府为镇压农民运动筹措军饷的临时措施,后来推行全国。据统计,在厘金收入最好的时期,厘金一年的收入比清政府原来一年的财政收入还高出3~4倍。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厘金完全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B.厘金收入高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清政府积极利用厘金应对外国资本冲击D.农民运动从根本上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运作28、右图的漫画可用来论证()A.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B.官僚资本开始实行经济垄断C.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D.国民党统治危机在不断加深29、1972年是中国外交的丰收年,下表是这一年下半年外交取得的成果。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时间外交成果9月中国与多国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10月中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交、中国和马尔代夫建交11月中国和卢森堡建交、中国和牙买加建交、中国和乍得建交12月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中国和新西兰建交A.外交成功归功于新时期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B.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开始以欧美国家为主体C.国际政治环境重大变化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D.恢复联合国席位是中国外交发展的主要原因30、秦汉以后,江苏的农业与家庭饲养业、家庭手工业并重。魏晋至中唐,由于政府的税收中征收绢与布,因此,迫使每家每户必须纺麻织布或织绢。这些共同体现出江苏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A.农业副业并举,“以富养农”B.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农耕经济的主体C.手工业成为政府的首要财源D.丝织业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动31、新政前期,罗斯福把财政赤字看成不光彩的政绩,力图消除它,但到了1936年以后,罗斯福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