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与词语替换一)词语替换词语替换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语句中某一重要词语的理解。一般是先提供一个句子,句子中某个词语下面预先画有一条横线,要求考生在四个词语选项中找出一个意义最为贴切的进行替换。词语替换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迅速地理解考题中画线部分的词语,同时能够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区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语义和不同语义,然后迅速选定其中一个进行替换。需要说明一点是,在最近两年的试卷中,词语替换已不再出现。但词语替换作为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基础,考生还是应将这种题型的训练作为提高自己语感与理解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二)选词填空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辨别分析能力。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者近义词。一般是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已经留出空格,要求你从题后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句中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和最完整。同词语替换相类似,选词填空题也是考查考生因词义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相互干扰的情况中对不同词语的辨析能力。只不过因为缺少了句中的参考词语,难度稍微大了一些。成语使用、关联词使用是选词填空的特殊形式。一、同义词的辨析与使用词语替换和选词填空,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主要考查考生对词义相近的词的辨别能力,需要考生从多方面掌握词形、词义相近的词语。做好此类题的核心在于掌握好同义词。下面就同义如何辨析提供一些方法。辨析同义词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1.词义方面首先,词义的轻重不同。如“轻视”、“蔑视”和“藐视”,“诬蔑”和“诬陷”,它们的词义都是从轻到重。其次,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边疆”和“边境”它们的范围是从大到小。再次,个体与集体不同。如树(个体)——树木(集体),纸(个体)——纸张(集体)。另外,语素的不同也使词义有异。比如“刊误”是“修改错误”之意,“刊”是“修改”之意(“不刊之论”的“刊”即此意);而“勘误”则是“列举更正书刊中文字的错误”的意思。2.色彩方面从感情色彩上加以区别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如“成果”、“结果”和“后果”三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依次为:褒、中、贬。区别语体色彩的不同,也是一个辨析方法,如“溜达”与“散步”,“聊天”与“谈话”就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加以区别。3.用法方面有些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与“交流”,“交换”常与一些具体词语搭配,如“礼物”、“意见”,“交流”常和一些抽象词语搭配,如“思想”、“经验”。有的词语其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如“节约”(动)与“节俭”(形),“充分”(形)与“充满”(动),“品位”(名)与“品味”(动)。4.使用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如“目不暇接”(主动性)与“应接不暇”(被动性),“接受”(收下来,被动)与“接收”(收过来,主动),“授权”(主动)与“受权”(被动)。5.反义词不同如疑惑——相信,困惑——理解,虚伪——真诚,虚假——真实二、成语的辨析与使用此部分知识主要在于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在考试中,要求考生能正确区分误用和正确使用的成语。其中,掌握成语误用的类型是关键。造成成语误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如“胸有成竹”、“落花流水”例如:①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②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然不能有丝毫大意。“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显然①②句都是望文生义。再如“差强人意”、“首当其冲”、“万人空巷”、“从长计议”、“文不加点”、“火中取栗”、“别无长物”等。2.感情色彩不当成语也有其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以至全文的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例如: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它是一个贬义词,上句误用作褒义词。3.词义轻重失当词义在表达程度上有轻有重,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误用。例如:①人世间,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赞美的,对语无伦次、言而无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②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①句中,“语无伦次”指讲话或写文章颠三倒四,没有条理。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让人“深恶痛绝”,显然该词用重了。②句中明说“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该用“无可厚非(不可多加责难)”。4.不合适用对象很多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不能张冠李戴。例如: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在句中,显然超范围了。5.搭配不当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不能矛盾,不能重复。例如:①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②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春意阑珊”指春天即将过去,这与①句开头“初春”显然矛盾。“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见笑。该词本身含有被动义,②句中“被人”属多余。6.不合惯用句式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7.“敬谦”误用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等。如果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例如:①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②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谦辞,①句中误用为敬辞。“鼎力相助”即大力相助,是敬辞,②句中误用为谦辞。8.词性误用成语其实是一种结构固定的短语,有的是名词短语,有的是动词短语,有的是形容词短语,因而各自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不可乱用。例如:①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②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瓮中捉鳖”是个动词短语,①句中把它当作名词短语而误作“成了”的宾语,应改为“瓮中之鳖”。“龙飞凤舞”是个形容词短语,②句中把它当作动词短语而误带宾语。三、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关联词属于虚词范围。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更多地偏向于关联词的使用。关联词的辨析主要涉及到意思或词形相近的词在应用上的区别,广大考生可以在例题中慢慢理解。其实,如果可以很好地使用关联词,对关联词辨析的掌握也就比较容易。但关联词的使用一直是个难点,因为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试题涉及的有些不仅仅是关联词。这就要求考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由于关联词属于虚词范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本知识点,我们将介绍虚词的辨析与使用。1.准确辨析一般虚词虚词在句子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使用时,要准确掌握相近虚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再”和“又”,“从而”和“进而”,“对于”和“关于”,“偶尔”和“偶然”,“一向”和“常常”,“分外”和“格外”,“由”和“由于”等,同时结合语境认真挑选。2.注意虚词的使用(1)理解词义。许多虚词其实意义并不虚,明白了意思,用法也就清楚了。比如“不止”和“不只”,前者是超出某个数字或范围的意思,后面常跟数量词;后者是连词,与“也、而且”等呼应,后面常跟分句。(2)注意搭配。虚词尤其是关联词语常互相搭配或与实词搭配使用。常见的错误有: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昨天下了一夜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为“反而”)“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关心这件事。”(把“和”改为“或”“还是”)②介词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无不为我们班级所取得的成绩而信心百倍,你也绝不能为我们班级丢脸。”(改为“给”)“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改为“以……为”或“把……作为”)。③虚词与实词搭配不当。例如:“无论困难这么大,我们也要坚持到底。”(“这么”改为“多么”)“尽管困难多么大,我们也要坚持到底。”(“多么”改为“这么”)(3)注意虚词的位置。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因为”应放在“他”之前。这主要涉及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先后问题:前后分句如果主语相同,主语在关联词语之前;主语如果不同,则关联词语在主语之前。②否定副词位置不当。例如:“你为什么把消息不告诉他?”“雷锋的名字被大家没有忘掉。”“不”、“没有”应分别放在“把”、“被”之前,因为“把”字句、“被”字句中,否定词应在“把”、“被”之前。③连词位置不当。例如:“人参和貂皮、大豆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土特产品。”“和”与顿号应互换位置。一般说来,当有几项事物并列时,“和”字连接最后两项。一、词语替换【例题1】为了查清事实真相,本报记者又连夜采访了几位事件发生时的知情者。()A.拜访B.寻访C.访问D.走访解析:答案为D。只有“走访”更符合句中“采访”的原义,所以答案是D。【例题2】老张是一个非常诙谐的人,只要有他在,大家总是乐呵呵的。()A.动人B.和谐C.风趣D.可爱解析:答案为C。“诙谐”一词主要是指老张这个人说话幽默,与“风趣”是同义词,因此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二、选词填空【例题1】我()这块迷人的土地,这里有我曾经的梦想。A.留恋B.依恋C.迷恋D.爱恋解析:答案为A。“依恋”是指不忍离开,它含有一种感情上的寄托与依赖;“迷恋”是指强烈的极度的爱慕之情;“爱恋”是指一般意义上感到被深深地吸引;“留恋”强调舍不得离开或是舍弃,由此可见A为最佳答案。【例题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A.况且何况而且B.况且而且况且C.何况而且何况D.何况况且而且解析:答案为D。这是一道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辨析能力的试题。题目涉及了“况且”、“何况”、“而且”三个连词的用法。“况且”表示一种直陈的语气,有进一步申述的意思,它与②句的意思相符。“何况”的一个用法是表示甲如此,乙则更不必说了,这与①句的意思相符。“而且”常用来表示一般的递进,即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这与③句的意思相符。三、成语的辨析与使用【例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解析:答案为D。这是一道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的试题。选择项中,“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为一对近义成语。前者原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无法接待应付;后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结合词义,再根据句意,①句适合用“目不暇接”,③句适合用“应接不暇”。“琳琅满目”与“美不胜收”也是一对近义成语,前者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工艺品),后者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整体的美感,可见后者包含的意思比前者多一层。结合词义,再根据句意,②句填入“美不胜收”,④句填入“琳琅满目”比较恰当。【例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