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发言稿MicrosoftWord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周集体备课发言稿【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二、认识杠杆1、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6、分辨杠杆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4、还有其他方法吗?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第二周集体备课发言稿第2周年级:六年级学科:科学主讲人:刘汉迎上周教学小结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数据。比如对工具分类问题、简单工具作用问题的研究。2、对各种作用进行验证,尤其是对机械作用进行分析整理。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工具和使用”单元中,分析现象与结论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本周教学内容科学概念1、斜面的定义和作用、联系实际看到更多的细节。2、斜面及滑轮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的许多方面的应用。3、自行车的链条和齿轮的作用,其他的简单机械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进行试验并细心观察现象。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预测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1、理解实验观察的意义。2、增强实验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机械的发明创造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器材进行试验观察总结。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比较概括。教、学具准备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斜面、测力计,钩码各8份教师演示:不同的自行车各一辆。第三周集体备课发言稿第二周年级:五学科:科学主讲人:刘汉迎上周教学小结1、物体在水中的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本周教学内容1、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2、造一艘小船教、学具准备课件及相关的材料。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4、《造一艘小船》教学理念: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重要课程,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他们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所以,科学教师必须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造一艘小船》是教科版《科学》第二册《沉和浮》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本节教学活动包括:[造一艘小船]、[哪艘船装得多]、[船的展览会]三部分。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的内容是“造一艘小船”和“船的展览会”两部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造一艘小船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一次设计制造船的技术实践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技能。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难点:能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小船。教具:1、多媒体课件2、实验材料:水槽6个,水,造船材料(学生自备)。教学程序:一、课前准备1、设计: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2、准备需要的工具和材料。3、画出船的设想草图。[提出技术问题“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并对技术问题进行策划“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画出船的设想草图]二、制作小船1、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材料造什么样的小船?(结合设计的草图说)2、课件出示制作要求:①、每人动手制作一艘小船;②、做成后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改进;③、各组选出一艘最好的小船向全班同学展示。[通过学生参与这项技术、生产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探究性的思维能力与操作技能训练,并积累操作技能经验,不断提高技艺,培养创造力,发展动手又动脑的技能。]三、展示评议1、介绍“我的小船”。让学生展示、介绍:我的小船有什么特点?2、评议“他的小船”。学生评议:我认为这艘小船造得怎么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欣赏各式各样的船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船,学生欣赏。谈话:看了这么多的船,你有什么话想说吗?[使学生体验科学道理与生产技术的关系,知道“船”是科学与技术通过人的劳动创造相互作用产生的物质财富。船能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从而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五、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各小组合作造一艘能装运玻璃球的小船。想一想:用56页书中“材料表”里的材料能制作什么样的船?什么样的船能装更多的货?画出船的设想草图。第5周年级:六年级学科:科学主讲人:刘汉迎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小节内容。原教材是“混合沙和豆子”以及“观察白糖的变化”,在教学中,觉得白糖的变化教学起来(特别是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没有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进行“操作性很强”的突破,也即是实验操作更应该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因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中心“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将本节课做了大幅调整,一共设计了5个小实验,来让学生充分感知“有新物质生成”和“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本质现象。这样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2.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实验:铁丝弯曲、纸张的变形、火柴的燃烧和蜡烛的燃烧,初步感知“没有新物质产生”和“有新物质产生”。(2)观察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有新物质产生本质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每组按如下要求进行准备蜡烛火柴汤勺试管细铁丝白纸托盘试管架餐巾纸胶头滴管1支1和1把2支,分别装有CuSO4及NaOH溶液若干1张1个1个1张1根第六周年级:五学科:科学主讲人:刘汉迎上周教学小结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本周教学内容1、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2、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具准备课件及相关的材料。1、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科学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热牛奶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一、复习引入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2、小组里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情况)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改进方案二: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改进方案三:水温差明显一点。……3、当提到改进方案二时,出示锥形瓶,套上塞子和管子。灌满水,滴上红墨水。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