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图1廷仗资阳市高中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4页,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刻画了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这反映出在古代中国A.中央集权,地方无权B.监察随性,恐怖统治C.君权至上,独断专横D.政治黑暗,人民痛苦2.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漫道也。拜者、酹(lèi将酒倒在地上)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u)锭次,已纸钱置坟头。”对材料习俗解读有误的是①起源于明清之际②与宗法制密切相关③主要活动是踏青郊游④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3.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律》规定:“附股人不论职官大小,或署己名或以官阶署名,与无职之附股人,均只认为股东,一律看待。其应得余利暨议决之权以及各项利益,与他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据此,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A.清政府鼓励近代民族工业发展B.中国的股份制企业迅速发展C.该法律有利于实现官商平等D.清政府支持洋务企业的发展4.读图2“闯关东”,对各时间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北伐战争导致东北人口大量减少B.②关内和平稳定繁荣人心思定C.③东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D.④日本掠夺开发东北的需要5.《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3页(共4页)6.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A.过度关注平民损害贵族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C.德才兼备之人遭到排斥D.陪审法庭高于行政权7.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A.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B.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8.下表反映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物主张斯多亚学派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彼特拉克“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达尔文生存斗争,自然选择①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②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③人文精神不断发展④由理性主义到浪漫主义⑤社会思想的世俗化趋势A.①②B.④⑤C.③④D.③⑤9.《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A.封建主义的残余B.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C.罗马天主教会D.工业资产阶级10.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A.德意志政体融合了几大阶级之间的矛盾B.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C.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德意志创建D.英国式君主立宪制最适合德意志11.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12.美国《人人》杂志社在1908年列举了黑幕揭发者的成就:……广告基本真实,食品和药物掺假将冒更大的风险;旧时政治老板风光已不再了;各州和各城市都在致力于廉政建设;人们开始提名自己的候选人;儿童在法庭上获得美好童年,弱势群体获得保护;公众资源得到了保护。材料表明美国进步运动实际上是A.限制垄断资本家掠夺公众资源的运动B.揭露社会黑暗和反腐败的运动C.自我调整和完善社会内部机制的运动D.促进民主和保护儿童权益的运动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4页(共4页)第Ⅱ卷(共52分)注意事项:1.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直接答在此试题卷上.2.试卷中横线及方框处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图3——据七年级华师大版教材《汉朝的中外交流》整理(1)据材料一表格归纳汉朝中原地区经丝绸之路“输出”“输入”的主要差异。(2分)如图3所示陆上丝绸之路断续存在了1600多年,结合所学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3分)材料二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选自《世界史·近代史篇》材料三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交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唯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化是唯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辩。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会》(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特点。(6分)与西欧相比,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有何“民族特色”?(6分)材料四图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输出凿井技术、丝绸、漆器、杏、铁器、冶金技术、梨、养蚕技术输入汗血马、音乐、舞蹈、胡萝卜、核桃、芝麻、佛教、葡萄、苜蓿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5页(共4页)(3)请指出图4中A、B、C处应呈现的内容。(3分)归纳这三个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2分)材料五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也不能没有世界。中国人一方面以不丢失主体性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西学,一方面也凭借自己的东方意识和文化智慧扩大了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民族国家意识的强化固然帮助中国人度过了不少难关,但世界性的和平眼光也使中国人看到了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前景。——张新民《千年中外交流史的总结与回顾》(2006年)(4)你如何认识材料五作者的观点?(6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既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载体,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更为持久和稳定的标志和符号。——百度百科“国家文化安全”(1)列举秦始皇、孝文帝在语言文字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简述其作用。(6分)材料二在今天,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它们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几个加勒比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超过七十个,这个数字目前还在增加。英语在100多个国家被列为外语教学的第一外语。世界上有约四分之一的人口能讲流利的英语或能熟练使用英语,在世界五大洲均有讲英语的国家和人民。英语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地区性组织和行业组织中的通用语言。互联网上存储的信息中有80%是英文信息。英国在各殖民地,开办了许多免费的教授英语的学校,对拔尖的学生发放奖学金。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的约150年中,约一半的科学技术文献是用英文写作的。在国际海事救助和航空管制方面各国按英美国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统一使用英语。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据百度文库资料整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概述此现象形成的原因。(7分)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6页(共4页)材料三“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新青年》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918年)(3)据材料三,概括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5分)材料四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文化机构,到2014年底,在全球126个国家已建立476所孔子学院。“读经典、兴国学”也在中国国内蓬勃兴起。——据2014年12月8日东南网资料(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语言文字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6分)文科综合•历史答案第1页(共1页)资阳市高中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共48分)1—5CBCDB6—10BADAC11—12D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8分)(1)输出的主要是技术、手工农产品,输入的主要是农牧产品(作物品种)、精神产品(艺术和宗教)。(2分)意义:把古老的中国文明与印度、阿拉伯、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连接起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3分)(其它答案表述合理亦可给分)(2)特点:①交流主体以传教士为主,西方为主动;②交流的内容较广泛,以科技、文化为主;③交流具有双向性;④交流的意义重大。(答出三点即可,6分)中国近代化的“民族特色”:①列强侵略情况下被迫进行的,起步晚,由被动走向主动;②学习借鉴西方为主,属“后发外生型”;③以救亡图存为主题,与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④经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进程;⑤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经历中外之别、华夷之辩,过程曲折。(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概括民族特色也可,答出三点即可给分,共6分)(3)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分)原因:奉行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4)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明与世界文明不可分割;民族国家意识使中国度过了空前的挑战,也使中华文明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文明;在中西文化交往中我们既要坚持民族特色,更要以平和的眼光正确对待人类其它先进文化;这一观点是合乎历史实事的,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6分)14.(24分)(1)秦始皇:统一文字,用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推行全国。作用:使政令畅通,巩固了统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3分)孝文帝:在改革中规定年三十岁以下的官员用汉语。作用:有利于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3分)(2)现象:英语正在成为世界通用语言。(1分)原因:①英美的殖民扩张,并有计划地向殖民地传播英语文化;②英美等国经济发达,英语成为经贸交流的重要媒介;③英美科技先进、文化发达,有大量的英文科技著作;④互联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