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方略-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探究【内容提要】2014年,我国迎来了国家级新区设立的高潮,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至此,我国已经设有11个国家级新区。新兴国家级新区发展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竞争力。鉴于此,赛迪方略以较为成熟的滨海新区为样板,通过深入挖掘其发展路径及成功经验,试图为其他新区中的“后起之秀”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即:把握自身战略定位,合理进行产业发展规划;扩大对外开放,引导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以简政放权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关键词】滨海新区发展路径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是指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按照有关办法申报、经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当前,我国11个国家级新区遍布于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形成了全国多个经济增长极带动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作为国家级新区中的佼佼者,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其发展路径与成功经验对后续新区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2-一、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现状(一)新区成立的历史背景与战略定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推动全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挖掘环渤海经济带的发展潜力,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并以此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滨海新区位于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湾城市群的交汇点,依托天津,背靠“三北”,面向东北亚,沟通东西部,是连接国内外的重要枢纽;同时紧邻中国政治、科教、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具有卓越的区位优势。其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新区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致力于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以天津、北京协作体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的整合,最后成为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二)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势头极为强劲,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新区的GDP从2002年的812.7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8020.4亿元,年均增速为23.14%,高于同期天津市的年均经济增速,并于2010年一举超越浦东新区位居国家级新区经济总量榜首。此外,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新区积极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高新纺织、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并加速聚集,有力地支撑滨海新区向现代制造业高地迈进。2013年前10个月,八大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1700.3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8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8%,带动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9.8个百分点。在制造业趋向高端的同时,现代服务业也得到同步提升,特别是金融业发展同样迅猛。2013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26.14亿元,同比增长24.4%,高于GDP增速近7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4%增长到4.1%。-3-二、滨海新区的发展路径探究(一)制造业物流业双管齐下,合理布局产业首先,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建设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基地。一方面,新区实施龙头项目带动战略,吸引了一大批诸如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维斯塔斯风电设备、中船重工造修船、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项目落户滨海新区,并进而带动产业聚集,建设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另一方面,新区通过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来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区风力发电设备、绿色二次电池、太阳能光伏等高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现已初步构建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其次,以中国北方重要港口为依托,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近年来,滨海新区围绕港口建设,加快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改善口岸环境,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步伐提速。此外,天津口岸与内陆省市持续推进无水港、区域营销中心建设,不断推动港口功能、口岸功能、保税功能向腹地延伸,创建国际一流口岸运行机制,为内陆地区走向海洋搭建“黄金通道”。2012年,天津港约70%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市外的各省区。第三,各功能区间产业布局合理,联动发展。从产业空间布局上,滨海新区确立了“东海港、南重化、西高新、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特征,具体依托滨海高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等九个功能区。各功能区主导产业定位也有所不同。新区本着“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使新区内部各次区域的产业发展在合理的规划下协调有序地进行。(二)放眼全球市场,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作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滨海新区良好的地缘优势、商务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机遇,成为外商竞相投资的热点地区。滨海新区坚持采取“制造业与服务业双管齐下”的思路,以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航运物流、研发转化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面向国际经济发达区域,强化总-4-部招商、产业链招商、服务外包招商和高端商业招商,进一步与重点外资企业集团及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其产业链上相关企业落户集聚,推进新区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滨海新区累计外资企业达3847户,注册资金为498.32亿美元。其中,13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滨海新区投资了355个项目。在一批外资龙头企业带动下,2014年上半年全区新注册外资企业130户,同比增长36.84%,注册资金27.79亿美元,同比增长215.08%;已入驻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霍尼韦尔、加拿大铝业、波音、荷兰皇家壳牌、三星电子等24家世界500强企业均实现增资。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加快推进空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响螺湾商务区等服务业聚集区的建设,韩国新韩、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美联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渣打银行等国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滨海,全区现代服务业项目也加速聚集。外商的大规模投资与新区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对促进区域当地产品出口、创造就业、技术创新和提升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推动综合配套改革,争当新区改革排头兵一方面,着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2013年底,天津市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工委,对下辖的街镇行政区划由27个减少为19个,功能区由12个减少为7个;并通过强化联合审批、集中审批和重心前移,行政审批申请要件数量由原来的平均7.4个减少到5.1个,平均办结时间由8.75天压缩到5.74天,效率大大提高。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滨海新区已经构建了“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体制架构,更加简洁高效,向着实现“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目标稳步迈进。另一方面,着力进行其他领域改革发展,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滨海新区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政策和资金引导,积极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大力发展静脉产业,积极开展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同时,滨海新区陆续出台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等相关文件,着眼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发挥带动作用,提出了金融、涉外经济、土地、科技和-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个重点改革项目。更多内容请联系赛迪方略-6-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