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在被确定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实验区以来,山东省诸城市以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三级课程建设,在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是课程深化的趋势。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层面来说,要给地方和学校放权,特别是要赋予学校足够的课时,让其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先走一步,通过深度整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建构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互为补充的阶梯课程体系,全面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自主化水平。为了让课改更接地气,学校立足区域特色,力促“一校一品”建设,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加强总体规划,充分放开搞活,使中小学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一大批本土优秀课程和实验项目得到了深入发展,比如:文化路小学的诗性教育课程,给予学生一个诗意的童年;龙源学校的活力教学课程,让课堂充满生命张力,并带动了一批遍布全国的“活力教学”联盟校;石桥子小学的写字育人课程,从小教育孩子写规规矩矩的方块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以“校园百家讲坛”为特色的诸城一中,建立起13类75门课程,涵盖政治、经济、人文等多个层面的校本课程群,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奠定了丰厚的课程基础……如果每所学校都能形成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方案,课程改革的许多理想目标都会落到实处。课程领导力,说到底是校长引领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人物,校长必须“先培训、先学习、先过关”,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启动课程改革这艘巨轮;要巧妙利用各种平台,与全国各个实验区之间建立联系,向全国的名校看齐;要转变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定期选派优秀校长参与交流,让校长在挂职、观摩和学习中锻炼提升。此外,学习归来后举行的校长沙龙更是不可或缺,它可以将校长的个人学习成果分享扩大。城北学校校长徐增宝曾感慨:“校长的责任是带领教师形成一个统一的目标,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成为全校师生凝心聚力的中心,而不是各种琐事的‘管家’。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动力之源,校长有思想,教师就有思想;校长有干劲,教师就有干劲。”一定程度上,校长的教育智慧就是教育品质的体现。我们评价教育是否具有高品质的同时,也在作这样一个判断,即这种教育是否富有智慧,而这往往都是校长教育智慧的侧面展示。课程改革制度化建设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推进。对于基层而言,可以探索和建构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模式、制度,否则,如果仅仅只是热热闹闹地搞一场运动,而缺乏从实践到理论过程的质的升华,时间一长,改革势必会退回原位,成效也会得而复失。为此,诸城市教育局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监测评价中心——“全国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诸城中心”,建立起与全国监测体系联动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监测体系,构建起科学分析反馈指导系统,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实践创新能力、学业负担状况等进行综合监测评价。随着监测手段的升级,诸城市还将绿色评价的触角延伸到中考,全面提高育人规格和效果,保障县域课程改革的成果。课程改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之后,诸城市教育局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正以更加真诚的姿态,让县域课改逐渐进入一个更加稳定的制度化、常态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