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愈平促进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伤口愈合疗效的观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摘要】目的了解速愈平对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致切口裂开的病例29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局部用速愈平,对照组14例常规处理。结果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因脂肪液化致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的病例,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平均疗程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用速愈平治疗切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日,节省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关键词】速愈平;剖宫产术;脂肪液化在产科的临床实践中,常遇到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致腹部切口部分或全部自然裂开的现象,因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给产妇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用传统的局部清创换药的方法,疗程长,我院采用速愈平治疗效果明显,现对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3年8月~2005年4月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致切口裂开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为剖宫产术后3~9天因脂肪液化致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的病例,术前、术后均无感染征象,均采用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年龄21~37岁,平均25.4岁,其年龄、营养状态及缝合技术两组均无差异,术后两组均常规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试验组切口全层裂开3例,部分裂开12例,对照组全层裂开2例,部分裂开12例。1.2观察指标术后3~9天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或皮下脂肪液化成空腔,切口内无血液、脓性分泌物,仅见脂肪液化物,局部无红、肿等炎性反应,切口内液体培养无细菌生长,纯系脂肪液化所致[1],治疗后全部愈合。1.3方法(1)试验组:在严格消毒下将切口内液体尽量挤压干净,用盐水冲洗残腔,内填杭州积好脂质体有限公司生产的速愈平,用消毒蝶形胶布尽可能拉拢对齐切口,固定。胶布保留4天,掀开胶布,切口全部愈合。(2)对照组:常规将切口充分暴露,盐水冲洗清创,定时换药,当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时用消毒蝶形胶布固定,保留天数视病情而定,切口全部愈合。2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切口愈合及疗程比较,见表1。试验组用速愈平后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切口愈合及疗程比较略3讨论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多出现于肥胖患者,机制尚不明确。其原因可能与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手术切断与切口交叉的血管使其血运更加减少有关。切口愈合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成分有部分由皮肤层和前鞘层弥散提供,一旦本身血运提供和弥散而来的养料不足以满足需要,则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发生无菌性炎症,使切口愈合延迟。各种机械性刺激,如高频电刀产生高温造成皮下脂肪浅表层性的烧伤和部分脂肪细胞发生变性以及粗暴操作、拉钩压榨、止血不彻底、结扎大块组织、直接用电刀止血、切口长时间暴露使组织脱水等,均加重脂肪组织的血运障碍和氧化分解反应。这可能是脂肪液化的主要机制。肥胖患者切口液化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与脂肪层过厚,受损伤后营养缺乏更加明显有关。为了暴露良好,难免来回移动拉钩,有时用力牵拉,使组织压榨伤更严重,而组织压榨伤本身就可导致愈合缓慢。另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本身末梢循环差、机体免疫力低和愈合能力差,也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之一。3.2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对于有上述原因的高危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尽早发现并诊治。诊断条件:(1)在术后5~7天切口炎症、水肿缓解后形成;(2)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主诉,但体温和局部皮温正常;(3)切口外观无炎症反应,皮下触诊有游离感,中晚期形成积液时有波动感;(4)穿刺或撑开切口可见淡黄清亮含脂肪滴渗液;(5)切口边缘和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但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6)化验血象正常,渗出液镜检见大量脂肪滴,连续培养3次无细菌生长。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因脂肪液化致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的病例,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平均疗程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速愈平又称人工细胞愈合膜,除具有传统创面覆盖物的物理保护功能外,还为创面基底细胞的爬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在细胞水平上促进创面修复,大大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用速愈平治疗切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日,节省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参考文献】[1]陈春林,张随学.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04)[2]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4)[3]方驰华,苏仲和.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10)[4]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02)[5]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01)[6]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06)[7]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女性盆腔的MRI三维重建[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2)[8]张绍祥.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01)[9]高成杰,张随学,裴强,徐达传.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01)[10]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解剖学杂志.2005(03)[11]续靖宁,邓晓红.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右江医学.2009(02)[12]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张随学,胡群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0(31)[13]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河北医药.(24)[14]林丽珍,杨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1)[15]狄海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1(09)[16]张随学,杨彦,杨伟文.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09)[17]马丽,叶新红,张文静.311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4)[18]冯妍,刘蒙娜,赵兰娣.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8)[19]易媛媛,其木格,张随学.1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02)[20]杨宏兰.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8(04)[6]佚名.王存岚速愈平促进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伤口愈合疗效的观察.中国医学期刊学会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