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概念概念一、概念和语词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概念的种类四、概念间的关系五、定义六、划分七、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一、概念和语词(一)什么是概念(二)什么是语词(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概念的功能是用来指称思维对象概念的指称功能,是通过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实现的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想问题,形成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是形成判断和进行推理的基础(二)什么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物质载体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式语词是概念的可感知形式(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和语词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概念必须用语词来表达并非所有语词表达概念“很”、“的”、“唉”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妈妈:这小伙子人长得好,工资又高,你为什么不同意和他谈朋友女儿:我和他没有共同语言妈妈:他又不是外国人,怎么会没有共同语言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二)概念的外延(三)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概念的内涵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2、概念的认识性内涵3、概念的规定性内涵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或特征(内涵)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概念的内涵,是包容于概念中的被指称对象所共同具有的类属性概念的内涵来自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是从被指称的对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特有属性2、概念的认识性内涵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认识性内涵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对象特有属性认识的成果,只能随着人们对该类认识的深化而深化3、概念的规定性内涵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规定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几乎所有的法学概念,其内涵都是通过规定方式确立的规定性内涵确立的依据在于规定者的权威性(二)概念的外延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概念反映事物的范围(外延)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主要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即类概念类概念: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对象类,也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个体比较:“人”、“广东省省会”、“永动机”(三)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本质,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外延概念的外延是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范围,是概念的量的规定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般来说,内涵决定外延一个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它的外延也就随之确定了内涵的多少与外延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少的概念其外延越大(反变关系)反变关系存在于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所谓属种关系就是反映属(外延较大的)和种(外延较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概念之间的关系属概念的内涵少于种概念的内涵,而其外延则大于种概念的外延举例:头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家,妈妈问:“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教给我,反到问我,一加二等于几,我教他说是三。”分析:从本质上说:“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是“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他人”,孩子把他回答老师的提问当作是他在“教”老师,显然,他混淆了“教”与“学”这两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别,说明他对“教”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是不明确的。从范围上说:老师问学生“一加二等于几”,这是一种提问的方式,属于“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小孩天真地以为老师的这种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属于“教”的范围,说明他对“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不明确的。举例:餐厅墙上贴着一张纸,写着“服务热情,任君选择”,顾客于是问女服务员有什么菜。“小白菜”“有什么可选择的呢?”“你要还是不要”举例:甲:“昨天你考试不及格,回家后你爸爸说了些什么话”乙:“脏话算不算”甲:“当然不算”乙:“那我爸爸什么话都没说”三、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三)实体概念、属性概念与关系概念(四)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五)真实概念与虚构概念(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分类依据:概念所反映事物数量的不同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其外延只反映一个单独的对象。某一对青年的婚礼普遍概念: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所反映的对象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类。而组成类的各个分子之间,其属性和范围都是不同的。自己的家举例:下次一定去“老弟,你可真不像话,昨天我举行婚礼,你为什么没去呢?”“哎,实在抱歉!昨天我有急事,所以……,老兄,实在对不起,请多包涵,下次我一定去!”举例二:宾至如归老公实在受不了老婆的折磨,逃出家门,投宿旅店。旅店经理为他打开了一个房间,讨好地说:“住在我们这里,你会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老公一听,撒腿就跑。(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分类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由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集合概念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个体并不具有。集合概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集合体,而不适用于组成集合体的每一个体。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的特点:它所反映的类所具有的属性,其分子必然具有。举例:我那份不要啦一辆公汽进站,有些人便一窝蜂地往上挤,突然,“哗啦”一声,一块玻璃被一个碰碎了。售票员冲着那个人大声喊:“玻璃碎了,要照价赔偿!”那个人反问:“要我赔什么?”售票员说:“损坏公物当然要赔偿,这是人民的财产。”那个人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人民的一员,人民的财产有我的一份。我那份,不要啦!”对比分析:在我们的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三)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分类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各种具体事物本身还是各种具体事物的某种属性实体概念是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懒人实体概念的外延总是一个或一类事物,因此,又叫具体概念。属性概念是以具体事物的某种属性(性质或关系)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惰性属性概念总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为反映对象的,因而属性概念又叫抽象概念。(四)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分类依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有还是不具有某种属性肯定概念(正概念):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共产党员否定概念(负概念):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非党员每一个肯定概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否定概念,要确定其否定概念的外延就要注意论域论域:是思维或议论所涉及的特定范围,某个负概念的论域,就是它所从属的属概念,黄种人与非黄种人的属概念是人,那么人就是非黄种人这个否定概念的论域举例: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小王上班,忘带工作证。值勤人员说:“按规定,不带工作证不许入内。”小王灵机一动,狡辨说:“你看那边门上不是明明写着‘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九个大字吗?工作证当然不是工作人员,我也是按规定没带它入内的呀!”概念分类的实践含义有利于准确理解概念有利于准确使用概念有利于正确地进行推理有利于更好掌握逻辑规则四、概念间的关系(一)同一关系(二)属种关系(包含关系)(三)矛盾关系(四)反对关系(五)交叉关系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着重是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其外延有无相同之处这样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概念间的外延关系。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以上概念外延之间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根据概念的外延有无相同之处,概念间的关系可被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一)同一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完全一样,即外延完全相同。概念间同一关系仅指外延相同,而内涵则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具有不同深度、不同方面的本质属性,因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抽象出事物的某种本质属性作为内涵,从而形成反映同一事物范围的内涵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全同概念。举例:县委书记的公子一个养花人,发现有几个孩子在偷他的花。他很气愤地抓住其中一个小孩打了几下。这时,另一个孩子说,“与他无关,花是我偷的。”养花人骂道:“免崽子!”扬起胳膊就要打,旁边有人说了声,“别打他,他是县委书记的公子。”养花人一听,立刻挤出笑脸,顺手抱起那小孩说:“好孩子,刚才我同你开玩笑呢,我马上把这些花送到你家里。”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全同,但内涵则不同。(二)属种关系定义: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全部在属种关系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叫种概念。逻辑规则:属概念与种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非包含关系不能作属种关系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壤里吸收水分、氮、磷、钾等肥料。(三)交叉关系定义: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二者间的关系叫交叉关系。逻辑规则:交叉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无需使用严格的科学概念,为了叙述简便,根据约定俗成,也可把交叉概念并列使用。在比较严谨的公文语言中,为了突出强调某些对象,也常常把交叉概念并列使用。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与交叉关系之异同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两个概念外延的关系全部和全部重合一部分和全部重合一部分只与一部分重合(四)矛盾关系定义: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而外延之和等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二者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逻辑规则:不得将反对概念当作矛盾概念来使用使用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作判断时,不能顾此失彼能否立党为公,是我党取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关键。有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基本条件之一。(五)反对关系定义: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它们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二者的关系叫反对关系。反对概念与矛盾的异同:相同:它们都分别是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彼此的外延互相排斥。相异:外延之和:矛盾等于,反对小于在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矛盾概念之外没有第三者,反对概念之外有第三者。反对关系逻辑规则不得将矛盾概念当作反对概念来使用。金属,不管是黑色金属还是有色金属,还是稀有金属,我们都是需要的。使用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作判断时,不能顾此失彼。领导干部为政清廉是衡量党风好坏的重要标准。逻辑关系应用一家珠宝店的珠宝被盗,经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某一个人所为。审讯中,他们四人各自说了一句话。甲说:“我不是罪犯。”乙说:“丁是罪犯。”丙说:“乙是罪犯。”丁说:“我不是罪犯。”经调查证实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下列哪个判断为真?A.甲说的是假话,因此,甲是罪犯。B.乙说的是真话,丁是罪犯。C.丙说的是真话,乙是罪犯。D.丁说的是假话,丁是罪犯。E.四个人说的全是假话,丙才是罪犯。答案()A.甲说的是假话,因此,甲是罪犯。B.乙说的是真话,丁是罪犯。C.丙说的是真话,乙是罪犯。D.丁说的是假话,丁是罪犯。E.四个人说的全是假话,丙才是罪犯。理由乙的话与丁的话是相互矛盾的,根据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所以四人中惟一说真话的就在乙和丁二人之中。于是,甲和丙所说的话都是假话。既然甲的话为假,则甲是罪犯。A解题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练习答案()理由乙和丁的口供相互矛盾,必有一假。又由条件,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甲和丙说的是真话。由“丙作案”(甲说的真话)和“如果丙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丙说的真话)可推出“丁是主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因此,丁说的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