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中叶建立起,道教就保留了很多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也和中国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相关。至今,道教已经发展了将近两千年的时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道教中关于炼丹、观测天象等宗教活动在客观上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主要从古代化学、古代物理学、古代医药学、古代天文历法和古代地理学等学科领域分析了道教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在肯定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简要分析了一下道教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局限性。关键词道教科技发展化学医药学地理天文历法一、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宗教,道教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道教更是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李约瑟先生就曾对道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科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加推崇。但是,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一方面,道教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这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奠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及发展和道教息息相关,2中国古代的化学、矿物学和医药学等大都得益于道教文化;同时由于道教在对待认识自然的目的上注重实用性等特点,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也不可避免的有一定消极影响。二、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一)道教促进了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道教修炼的目标之一就是追求长生不,而炼制外丹一度是古代道教追求长生的主要办法,炼丹是用炉鼎把主要成分是铅、汞等的矿石物质和草药等加工成可供服食的仙丹。炼丹术所用的方法主要是火法反应,包括蒸馏、升华、化合(研磨)和各种伏火法等。炼制外丹的过程就是各种无机化合物之间重新组合,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道教徒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从事着化学类的工作,但在长期大量的实验累积中,逐渐积累了大量中国古代的化学知识。其中道教化学最大的贡献便是在炼丹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发明了火药,东汉葛洪对雄黄的处理就暗示着火药的发明传统火药最主要的成分是硝石、硫和木炭成分,道教炼丹术中常用硝石和三黄(硫、雄黄、雌黄)等为炼丹原料,易发生剧烈燃烧和爆炸现象,从而导致火药的发明。例如《周易参同契》中已提到,若原料“名类不同,分剂参差,失其纪纲”,则会出现“飞龟舞蛇,愈见乖张”一类激烈燃烧现象。葛洪曽记炼饵雄黄之方,原理类似;唐宋两代的丹经,如《真元妙道要略》中也有类似记载[1]。(二)道教促进了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提到道教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炼3丹术促进了化学的发展,但鲜为人知的是,道教同样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物理的发展。道教色彩下的物理学形成于教徒及相关人士进行自然观察及科研探究的活动中,包含有中国古代物理学中的天体宇宙论、力学、电学、光学及热学等学科领域的记载,散见于道教整体典籍和其他古籍当中。《道藏》中关于古代物理学科知识的记载大多比较分散,几乎散布于每一个角落,例如《华书》偏向于陈述某些物理规律;《盘天经》记载了道教为行法求雨、观测天象而涉及的气象预测等问题;明道书《玄真子外篇》中对光的反射现象予以关注,对雨后彩虹景象有自己独到的科学见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道藏》中保存着大量先秦、两汉诸家经典文献,这些文献中也有大量的物理学相关史料,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延续和发展。(三)道教促进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发展道教出于祛病延年、修炼成仙和扩大在民间的宗教影响力的目的,在客观上促进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中华道家认为:“未学道,先学医”,想要学习修道,必须以医学作为基础。因为从事丹法修炼,应当明白人体内部的经脉穴窍、气血运行、脏腑生理、阴阳生克等等,才不至于盲修瞎炼。自古以来,中华道家历史上出现的不少高真都是大名医,如道教著名代表人物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有大量的医学著作,尤其是隋唐之际的著名道士孙思邈,他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同时他也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并完成了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对古代医学做出巨大贡献。4道教的外丹术不同于以身体为炉灶,修炼“精、气、神”而在体内结丹的内丹术,它讲究用炉鼎烧炼矿物从而获取“长生不老”的丹药。道教外丹术的发展,加深了对铅丹、铅白、石灰、丹砂等矿物的产地、用途和属性的了解;炼丹方法和中医实践相结合,推动了古代制药技术的发展[2],道教中药学著作如《种芝草法》、《太上灵宝芝草品》、《图经衍义本草》等都记载了详细的药物学知识,为后来药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四)道教促进了中国古代矿物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关于矿物的认识,很多是出于炼丹术士的记载。炼丹的主要药料丹砂、铅和四黄八石等记载尤详。如陶弘景《名医别录》曾记述云母砂、马齿砂、豆砂、末砂等不同品质的丹砂的性状和产地;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中关于矿物丹砂性状的描述,是深入产区、产地之后才写出来的。(五)道教促进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道门中人出于仰观俯察的需要和为追求清净的人生境界而山居的需要,往往具有主动探索地理环境的需求。从《道藏》中众多的文献可以看出,道教中人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而且有一套用来观察和思考地理环境的深层文化符号系统。《道藏》中记载的“五岳真形图”显示道教中人已经会用不同颜色和等高线来表示不同的地形和地貌。道教为了选择静修的福地,常要寻找所谓的“洞天福地”,这在客观上就促进了道教对于周围地理环境和名山大川的开发和探究,往往道教中人对“洞天福地”的自然形成过程有所了解,5尤其是对他们的地理空间结构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在地理学、地质学上有重要价值。(六)道教促进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道教对天的信仰和对神仙的崇拜,促进了道教天文学和历法的发展。道教主张认识天、按照天之运行法则进行修道实践,提出了“测天地之机,晓造化之体”,因此注重天文观测。从历史上看,出自道门的天文学家从未间断,如有名的葛洪、唐代李兰,李播、李淳风父子及元代赵友钦等。尤其是南北朝至隋唐年间,不仅大量的道士参与了国家历法的制定,而且道门人士曾长期承担皇家天文台负责相关工作。道家经典《道藏》中的《通占大象历星经》详细记载的星宿、星官名达161个,星图162幅,《太玄金箓金锁流珠引》记载了中国古代太阳历法——“二十八旁通历”的史料,十分珍贵[3]。(七)道教促进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道教运用阴阳五行生克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观察自然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术数的发展,而术数正是中国数学的起源之一。道教中有关数学记载的典籍也很多,例如元代道士赵友钦的《革象新书》中,就有平面割圆术的叙述;《数术记遗》涉及了大数计数法、进制和珠算法则等数学思想。此外,道教对我国古代诸如冶炼器具、剑和镜的制作、漏刻和观天仪的制作等工业科技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三、简析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怀疑,但是由于宗教本6身的局限性,道教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教书籍多使用隐名暗语道教记载中国古代科技的典籍不胜枚举,但部分典籍用语较为晦涩,或者直接使用隐名暗语。对此,道家著名代表人物葛洪曾说过:“凡方书所名药物,又或与常药物同而实非者,如河上姹女,非妇人也;陵阳子明,非男子也;禹余粮,非米也,尧浆,非水也……”这种情形,如非道教内部树脂电极的道士,一般人员非常容易误读,这对道家典籍的流传和正确理解都是不利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限制了道教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传播和扩散。(二)道教科技记载中掺杂道教宗教信仰道教毕竟是宗教团体,其所研究和记载的一切中国古代科技都是为宗教服务的,所以,难免的,道教中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学说或多或少的都有宗教信仰的痕迹,这就影响了古代科技学说和记载的准确性。而道教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这些并不完美的科技知识传播向大众之后,后世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找出其缪默并为纠正其学说而努力。(三)道教更注重科技的实用性,忽略了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探索中国古代科技总体具有注重实用性的感情色彩,道教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态度也不例外。从道教“天人合一”的产生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一开始就是为了“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目的而服务的,道教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来说,这种实用性体现的就更7加明显了,例如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例证[4]。道教发展科技,无非是为其宗教本身服务,这种局限性使其只关注其宗教本身所使用的科技发展,而缺乏继续研究的动力,例如道教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了火药,但这只是道教炼丹活动的副产品,甚至只是一个意外,火药发明后,道教中的炼丹术士们也仅仅是知道那个配比会发生燃烧和爆炸,大概在以后的炼丹中还会有意规避,并不会继续专门就这个发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四)道教中的宗教神秘主义限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道教是典型的宗教,其发展必然难以摆脱其与生俱来的宗教神秘主义的束缚,从而在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中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这表现在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难以用理性的态度去探索清楚,往往依托鬼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认识的纵深发展。《道藏》中这种史料多不胜数,如遁甲隐形、尸解剑解、步蹑天罡、五雷正法等等,无一不是神秘主义的方术,其荒延不经、自欺欺人之处,令人如读神话。这种对自然现象与和自身力量的任意夸大,以荒诞无稽的东西当成是事实,甚至以此惑众,不能不说这是道家在从事科学实践中始终未能摆脱的重大缺陷[5]。受到自身神秘主义的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中难以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甚至还会阻碍其他人对于相关科技发展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道教作为宗教的自身局限性决定的。(五)道教注重修身养性,不注重科技成果的扩散道教在古代中国对于当时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究8其根本道教属于宗教范畴,道教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道家老子等“无为”的思想,道教中人讲究修身养性,在完成宗教活动之余,并不注重对于古代科技发展成果的扩散和推广,缺乏主动性。这样,道教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虽然多有助益,但是也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局限于道教内部或者个人,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向外部的传播。四、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存在很大的促进作用,像中国古代化学、物理学、医药学、地理学和天文立法学等方面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道教的支持,在一代又一代道教中人的努力下,为古代中国留下了大量科技类典籍和著作,在丰富和发展当时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客观上来说,道教对古代科技的这种促进作用多是出于实用性的需要,是为宗教活动服务的,缺乏更深层次动力,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是有局限性的,但是这种限制作用是由道教本身的宗教局限性和当时的时代所决定的。总而言之,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甚至远远大于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局限性。五、参考文献[1]金正姚.道教与炼丹术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165-166[2]赵寰宇.浅谈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J].文化纵9横,2010,(11):104[3]杜莹.中国古代道教科技文献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3[4]张志巧.“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消极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6):19-21[5]周波.道、佛二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的思考[J].宗教学研究,2007,(2):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