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期末复习资料1、公路分为:高速、一、二、三、四级公路。四车道高速公路流量:2.5~5.5万辆六车道高速公路流量:4.5~8.0万辆八车道高速公路流量:6.0~10.0万辆四车道一级公路流量:1.5~3.0万辆六车道一级公路流量:2.5~5.5万辆双车道二级公路流量:0.5~1.5万辆2、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3、设计年限:快速路20年、次干路15年、支路10~15年。4、设计车速:高速公路在山区:60km/h;一级公路为干线:100km/h或80km/h;二级公路为干线:80km/h;集散:60km/h;山区:40km/h。5、一阶段设计: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公路工程常采用;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6、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7、红线设计内容:确定道路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位置;确定交叉口形式;确定控制点的半径和标高。8、设计交通量:预测年度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9、设计小时交通量: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时的依据。10、通行能力三种形式: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11、平面曲线的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回旋线。12、设置直线最小长度:互相通视的桐乡圆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形式破坏了线性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设计中应尽量避免。13、设计最大超高:在车速较高的情况下为了平衡离心力要用较大的超高,但道路上行驶车辆的速度并不一致,特别是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不仅要照顾快车,也要考虑到慢车的安全,对于慢车及因故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其离心力接近于0或等于0.如果超高率过大,超出轮胎与路面间的横向摩阻系数,车辆有沿着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的危险。14、要设置一般最小半径:考虑汽车在这种半径的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接近设计进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的增加工程量,因此采用横向力系数为0.05~0.06,经计算并取整,得出“一般最小半径”。15、回旋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16、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基本型、S形、卵形、凸形、复合形、C形。17、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满足:会车视距;具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内:超车视距。18、纵断面设计的基本概念:沿着道路中线竖向剖面的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19、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20、道路横断面图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21、最大纵坡:车型的动力特征、行车安全、营运经济、公路等级,地形条件。22、最小纵坡:保证排水要求,不小于0.3%。在弯道超高横坡渐变段上,为使行车道外侧边缘不出现反坡,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超高允许渐变率。23、最短坡长限制: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的,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的增值增重与减重的变化频繁,导致乘客感觉不舒服,车速越高越感突出。从路容美观、相临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一定最短长度24、最大坡长限制原因: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越大。主要表现在:使行车速度显著下降,甚至要交换较低排挡克服坡度阻力;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时速时所行使的距离。25、竖曲线的概念: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26、《规范》规定竖曲线宜采用二次抛物线。27、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缘带在中央分隔带及硬路肩处。二、三、四级公路中间无中央分隔带(即无路缘带)。28、加宽缓和段是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29、硬路肩是指有路面铺装的路肩;土路肩是指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30、超高的概念: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测的单向横坡形式,即曲线上的超高。31、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32、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33、沿溪线:沿着河岸布置的路线;要考虑河岸选择,路线高度,河位选择。34、越岭线:哑口选择,即垭口位置标高;地形条件;地质情况和展线条件。(过岭标高选择:浅挖低填、深挖哑口、隧道穿越。)35、山脊线:。36、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研究路线布局时主要控制点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拟定路线的额各种可能走法;根据等高线间距h以及平均坡度i,计算等高线间平距a,在某一固定点A开始沿拟定走法在等高线上依次定点,当最后一点与拟定标高接近与另一固定点D时,则方案成立;定导向线。(直线型法、曲线型法。)37、路基工程特点是:工程数量大,占地较多,沿线情况复杂,变异性大。38、路面工程特点是:是由各种混合料组成的多层次复合结构物,所采用的材料是有集料和结合料组成的各种混合料,因此变异性大,不确定因素多。39、研究路基土应力应变特性:压入承载板试验。40、路基强度指标: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CBR)和土的抗剪强度。41、路基路面力学分析时普遍采用的地基模型有:弹性半空间体地基模型和文克勒地基模型。42、半刚性基层:是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矿料或与工业废渣综合稳定的结构层。强度指标为:7d侵水抗压强度。43、最大粒径分:特粗式:最大16mm、19mm;粗粒式:最大31.5mm、26.5mm;细粒式:9.5mm、13.2mm;砂粒式:小于等于9.5mm;(多选)44、对路基要求:1、结构尺寸要求;2、对整体结构(包括周围地层)的要求;3、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4、足够的整体水温稳定性。45、对路面的要求:1.强度和刚度;2、稳定性;3、耐久性;4、表面平整;5、抗滑性;6、环保性。46、结构分层:面层,基层,垫层,土基。47、道路路面等级划分:通常按路面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和使用品质、面层材料组成、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将路面划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四个等级。(必考)48、道路路面的分类:按面层所用材料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等。从路面的结构力学特性出发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必考)49、沥青路面分类:按强度分:密实类和嵌挤类。按施工工艺分: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按技术分:沥青混凝土路面、热拌沥青碎石路面、乳化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路面。50、沥青路面力学特性:强度特性(抗压。抗剪。抗弯强度)、应力应变特性、疲劳特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51、水泥混过凝土路面种类:普通、钢筋(纵横向配筋)、连续配筋、预应力、装配式、钢钎维混凝土路面。52、53、路堤的三种类型:矮路堤、一般路堤、侵水路堤。54、路堑:是指全部在天然地面上开挖而成的路基。55、公路自然区划:分3级进行区划,即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全年不冻土。一级区划划分为7个大区;二级区划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个19个二级副区;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必考)56、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57、路堤的变形:沉陷、溜方、滑坡、路堤下滑、坍散。58、路堑的变形:溜方、滑坡、碎落和坍塌。59、地面排水设施: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倒虹吸雨渡水槽、蒸发池。60、地下排水设备:暗沟、渗沟、渗井(渗井的作用是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61、路基防护措施:坡面防护:1、植物防护;2、矿料防护;3、骨架植物防护;堤岸防护:1、植物防护;2、石砌护坡;3、抛石;4、石笼;5、浸水挡土墙;6、丁坝;7、顺坝;8、改移河道。62、地基加固:1、力学法:换填土层法(一般厚度为60~100cm,级配良好中粗砂,不均匀系数不大于5,含泥量不过3%~5%。);挤密法(成孔灌注桩时用);土工布加固法(利用土工布加筋、排水);强夯法。2、排水、固结法:砂垫层与砂井(软土地基中);袋装砂井;塑料插板法;3、化学加固法。63、64、沥青路面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洒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建立钻孔法与无破损检测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的标准检测方法。65、热拌沥青配料配合比设计过程: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混合料类型和矿料级配的确定;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3.最佳沥青用量确定;4.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66、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步骤:1.收集并分析交通参数;2.初拟路面结构;3.确定材料参数;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5.计算温度应力;6.检验初拟路面结构。67、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自然因素:1、地理条件;2、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5、土的类别。68、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步骤:1.收集调查交通量并计算累计标准轴次;2.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计算设计弯沉值;3.气象资料、材料调查及混合料试验;4.土基类型划分,确定土基回弹模量;5.拟定路面结构方案;6.确定材料模量;7.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8.判断是否验算拉应力;9.判断是否验算防冻层厚度;10.判断是否有下一个结构层;11.没有下一个结构层即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69、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实验有哪些:等应变加载的破坏试验(间接拉伸试验、直接拉伸试验);低温收缩试验;低温蠕变弯曲试验;受约束时间温度应力试验;应力松弛试验等。70、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1)线形组合设计中,各技术指标除应分别符合平面、纵断面的规定值之外,还应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的影响。应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组合设计。(2)在确定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时,各自除应相对均衡、连续外,应考虑与之相临路段的各技术指标值的均衡、连续。(3)条件受限制时选用平面、纵断面的各接近或最大(最小)值及其组合时,应考虑前后地形、技术指标运用等对实际行驶速度的影响,其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不应大于20km/h。(4)线形组合设计除应保持各要素间内部的相对均衡与变化节奏的协调外,还应注意同公路外部沿线景观的适应和地质条件等的配合。(5)路线线形应能自然地诱导驾驶者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71、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为宜相互对应。2)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3)长的平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一与短的竖曲线组合。4)半径小的圆曲线起、讫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5)长的竖曲线内不宜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6)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宜同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7)复曲线、S形曲线中的左转曲线不设超高时,应采用运行速度对其安全性予以验算8)六车道及其以上的高速公路,应重视直、曲线(含平、纵面)间的组合与搭配,应在曲线间设置足够长的回旋线或者直线,使其衔接过渡顺适,路面排水良好。72、纵断面设计步骤:(l)准备工作:纵坡设计(俗称拉坡)之前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同时应收集和熟悉有关资料,并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2)标注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如路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