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教案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路基路面工程章节课程§1.1公路的组成部分及路基的工程特点§1.2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授课方法启发式讲授所需教具授课时间月日节月日节月日节月日节授课班级目的要求:了解道路的发展、分类、等级、命名,掌握公路各组成部分概念;了解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及保证路基稳定的措施旧知复习:重点难点:重点:路基、路堤、路床的概念难点:高速公路网的命名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1、引入5min;2、介绍道路的发展、分类、等级、命名40min;3、公路组成部分概念及工程特点20min;4、影响路基稳定因素及措施20min;5、小结5min。课后作业:P181,2教学后记:补充道路发展、分类、等级、命名等概述性内容,使学生有一个总体认识。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第页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第一章概论一、道路的衍变第一阶段:供行人和牛马及其它兽类行走、驮运货物的阶段。此时期的道路通常称为小路或小径(Trail)。第二阶段:供蓄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大道(CartWay)阶段。在中国,有“康衢”、“路”、“驰道”、“驿道”等名称;在欧洲,罗马道路非常发达,有“条条大道通罗马”之说。第三阶段:行驶汽车的公路(Highway)阶段。内燃机汽车是德国在1886年由高特列希.戴姆勒发明,我国在1902年从国外引进汽车,1906年苏元春驻守广西时首建了龙州到镇南关的公路。图1.1古罗马道路结构第四阶段:以高速度分层行驶为特征的高速公路阶段。也称为Freeway或Expressway。二、道路分类道路是供各种车辆、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范围为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厂矿道路、林区道路等。三、城市道路的分类和等级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及交通功能的不同分为四类:快速路:分向高速行驶、立体交叉、需控制出入,一般具有四车道以上、设中央分隔带。第页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主干道: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以解决区间交通联系及对外交通为主的道路。次干道:连接主干道之间的辅助性干道。支路:是次干道与街道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解决地区交通。四、公路的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技术等级五、公路的行政等级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等五个行政等级。六、国家干线公路网国道:从全国范围考虑的公路网被称为国家干线公路网国道主干线:国道网中,经济意义特别重大、交通运输特别繁忙、技术准较高并在国家公路运输网中起主骨架、主通道作用的公称为国家主干线公路。九十年代,五纵七横,3.5万公里左右,十二条路线2005年,“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约1.7万公里。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①首都放射线编号为1位数,由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9。②纵向路线编号为2位奇数,由东向西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1~89。③横向路线编号为2位偶数,由北向南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0~90。④并行路线的编号采用主线编号后加英文字母“E”、“W”、“S”、“N”组合表示;“E”、“W”、“S”、“N”分别表示并行路线在主线的东、西、南、北方位。⑤地区环线的编号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排列,编号区间为91~99。⑥联络线的编号为4位数,由主线编号+“1”+联络线顺序号组成。联络线的顺序号按照主线前进方向由起点向终点顺序排列。⑦城市绕城环线的编号为4位数,由主线编号+“0”+城市绕城线顺序号组成。主线编号为该环线所连接的纵线和横线中编号最小者,如该主线所带城市绕城环线编号空间已全部使用,则先用主线编号次小者,依此类推。如该环线仅有放射线连接,则在1位数主线编号前以“0”补位。同一条国家高速公路穿越多个省(区、市),所连接的城市环线的编号在各个省(区、市)单独排列。在不同省(区、市)允许出现相同的城市绕城环线编号。八、路基路面工程1.路基工程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作为路面的支承结构物,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路面工程公路路面是直接承受交通荷载、大气温度及雨水作用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第页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刚度,其表面还应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3.路面分层面层、基层、底基层、路基(含垫层)§1.1公路的组成部分及路基的工程特点一、组成部分基本组成部分: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防护与加固工程、排水设备、山区特殊构造物(半山桥、明洞);沿线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环保等设施路基: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上路堤:路面底面下08~1.5m路堤:高于原地面的路基下路堤:上路堤下的填方部分上路床:0~30cm路床:路面结构底面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下路床:30~80cm二、工程特点土方工程量大、项目多、分布不均匀、改变沿线自然生态三、与其他工程项目的关系1.与路线设计的关系2.与路面工程的关系3.与桥涵工程的关系§1.2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及对路基的要求一、影响因素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1)岩石或土的种类与成因;(2)地质走向与层理;(3)有无软弱层或软弱夹层;(4)有无地震、泥石流或岩溶等不良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移动规律、地质内的层间水、裂隙水、泉水的存在情况2.水文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1)地表积水水位与存水时间(2)地表水的排泄(3)河流的常水位与洪水水位(4)河流的河岸及河床的淤积气候条件:温(季节性与地形性)、降水、日照、风力风向3.路基设计:(1)断面尺寸、形式(2)边坡(3)填方、挖方(4)防护加固4.施工:填挖方法、施工程序、压实度、工程质量等5.养护:一般措施及施工中未及时采用或养护中情况变化而加以补充的改善措施二、对路基的要求1.符合规范要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第页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2.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抵抗产生不允许的变形和破坏3.足够的强度:抵抗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4.足够的水温稳定性:抵抗冻胀和翻浆三、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措施1.合理选择路基断面形式、正确确定边坡坡度2.选择强度和水温稳定性良好的土填筑路堤,并采取正确施工方法3.充分压实路基,提高土基强度和稳定性4.搞好地面排水,保证水流畅通5.保证路基有足够的高度,使路基工作区保持干燥6.设置隔离层或保温层、切断毛细水上升,阻止水分迁移7.采取边坡加固与防护措施,以及修筑支挡结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