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分享创新践行群众路线交流材料素材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心向群众想,劲往群众使,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指南针”。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做到人在岗、心在岗,专心的尽职尽责,把心思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彻底解决办事效率低、便民措施执行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为群众提供简洁、省心、方便的服务。作为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司法行政部门,就是要履行好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三大职能,让群众学法有载体,维权有途径,用法有保障。一、深化法制宣传,解决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够强的问题。要让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就要让他们明白怎么做才是合法的,违反法律会受到什么惩罚,在面对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怎么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只有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才能从根源上去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一是全面谋划,提高法制宣传的重要性。把法制宣传工作提高到政治生态建设的高度,围绕把竹溪建设成“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目标来思考和谋划;把法制宣传工作作为优化经济环境来对待,与新农村建设、工农对接、重点项目推进等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把法制宣传工作作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政府依法执政、部门依法办事、群众依法维权,建设法治社会。二是依托新闻媒介,丰富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发动机关干部利用微博、QQ群、报刊、板报、短信、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农民工返乡和外出期间,深入车站、码头,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组织乡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学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结合青少年法制教育特点,通过法制广播、板报、手抄报、漫画、法制主题班会、法制故事会、法制文艺汇演以及模拟法庭进校园等不拘一格的形式,向青少年传播法制知识。三是建设高水平法制宣传队伍。以县普法讲师团为依托,通过走出去听、请进来讲、参观借鉴先进经验等方式,开展县、乡、村普法骨干培训,层层培养普法主力军,相互交流经验和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普法队伍的素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法制宣传队伍。二、落实守土有责,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的问题。在现阶段,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医患纠纷、食药品安全等领域免费分享创新是矛盾纠纷的高发区,甚至一些小隐患演变成了大纠纷,导致个别群众长期上访,既耗费了党委政府抓发展、抓经济的精力,又对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也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实事。一是健全管用的调解组织,挑选矛盾纠纷调解能手充实调解员队伍,达到既有“医生”看病,又能看好病,杜绝“当摆设”的调解组织。二是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主动作为,抓快、抓小、抓苗头,尽量把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发生的矛盾纠纷,要第一时间掌握动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对矛盾纠纷进行化解。对疑案、积案、难案,整合部门和社会力量,协调联动,集中进行化解。三是依法公正调解。不论公民或法人、居民或干部、外地人或本地人,只要是在本辖区发生的纠纷,都一视同仁,依法进行公正调处,有效解决“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调”的问题,逐步将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引上合理、合法的正确轨道上来。三、拓宽服务领域,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不容易的问题。打官司难、诉讼成本高对一些低收入群众来说,仍是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部分群众宁可吃点亏、受点气也不愿意打官司,导致一些人有权不能维。要让法律真正服务于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要解决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一是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信仰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恪守诚信,勤勉尽责,维护正义,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同时,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二是增强法律公益性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工作新机制,努力拓展法律服务非诉讼业务领域,免费为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进村、社区举办法制讲座,化解民间纠纷,解答咨询,解疑释惑等,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三是大力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将所有低收入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服务,免费上门为老弱病残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推进“法务前沿”工程,整合资源,构建乡镇、村社、行业、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建设,推进法律援助向乡村、社区延伸,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快援。四、强化人本执法,解决特殊群体生产生活环境不稳定的问题。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是个特殊群体,既要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免费分享创新合法保护、治病救人,使“两类”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严格管控与真情帮扶是做好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的关键。一是严格规范执法。统一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调查评估、入矫及解矫宣告等信息档案,认真落实计分考核制度,坚持日记载、周小结、月打分、季评议,根据综合考评成绩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分级处遇。加强信息监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实时管控。依法对违规违纪、不服从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惩处。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严禁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和“吃、拿、卡、要”等行为,做到衔接程序、矫正帮教执行、监督管理、考核奖惩、解除宣告“五个到位”。二是狠抓教育矫正。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滚动摸排、一次学习培训、一次心理辅导、一次亲情家访、一次基地社会服务,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类型、犯罪背景、认罪态度、家庭情况、就业状况等,实行因人制宜和因类施教。加强特殊人群帮教培训基地建设,分区域、分批次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和法制教育。三是注重联合帮扶。定期与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座谈会、重大情况通报会,交流工作信息,协调解决社区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五、增进群众感情,解决服务群众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就是要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消除干群关系的“隔断墙”,从本职工作入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通过改进工作作风、纪律作风,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融洽干群关系,拉拢干群之间的距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要解决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就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善于学习,提升素质。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干部职工“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出门能办事、下基层能指导”的本领,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二是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工作不主动,不谋事、不做事;服务群众冷冰冰,不作为、慢作为;下基层调查不深入、不细致;面对群众利益不关心、不贴心等等。树立服务群众观点,克服和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明确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推进便民和利民的服务措施。只有从身边做起,立行立改,让群众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切实感受到变化带来的成效,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三是切实加强纪律免费分享创新作风建设。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县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主动作为、务实创新、争先晋位的工作理念,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用一流的作风和一流的业绩,诠释司法行政队伍“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