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430135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厂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和学校,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1.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以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二、学习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2-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三、领域范围(一)地面车辆系统与控制技术(1)研究地面智能车辆的设计理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导航技术,开发多功能、柔性化、智能化车辆;(2)研究车辆与地面相互作用机理,基于可控悬架系统的车辆道路友好性;(3)研究非常规行走机构及非常规行走机械系统;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和动态设计,零部件的强度分析。(二)车辆新型动力传动系统研究直接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同时转换成机械能与流体压力能或电能,及其传递的方法和技术,同时在其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工作,旨在解决目前车辆动力生成及传递过程中,由于多环节及控制不当而造成的能量浪费、污染严重、行驶不能很好适应行车环境等问题;研究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技术。(三)现代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针对现代车辆设计开发的关键环节,在稳健设计、车身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1)应用可靠性设计理论与优化技术,研究机构稳健性分析与综合模型及算法,解决机构各构件结构参数制造公差及运动副间隙的最优分配问题;(2)研究参数化车身曲面造型、车身曲面反求、车身曲面光顺、车身轻量化设计、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车身模具设计等车身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技术;(3)以摩擦学理论为基础,开展对汽车重要摩擦副的摩擦学机理研究。四、课程设置工程硕士的计划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有关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教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计划课程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至少21学分,选修课程11学分。(一)课程设置见《430135车辆工程教学计划》(附后)(二)必修环节1.开题报告2.论文工作中期报告3.工程项目实践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2.硕士生的培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科研论文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课程学习可采取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要注重培养硕士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加强硕士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3.院、系、学科与导师要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需按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认真组织好专业课的教学与考核、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论文中期报告、工程项目实践、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要把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严格的管理结合起来,严格进行考核,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六、个人培养计划每个研究生都应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由研究生指导教师组织有关人员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对硕士生学位课、选修课、各学期学分分配、考核方式和期限、工程项目实践、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范围、预期目标及进度、科研工作等做出具体的要求和安排,于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将个人培养计划交研究生处备案。七、学位论文与答辩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2)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5)工程设计与实施。2.论文形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1)中英文摘要、关键词;(2)选题的依据与意义;(3)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4)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5)结论;(6)参考文献;(8)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致谢;(10)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3.论文内容要求(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6)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另要求如下:①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②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③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④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4.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完成规定最低学分,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6.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有3名或3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评阅人对论文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等方面写出评语,并对论文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明确意见,同时作者本人应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7.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聘请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人进行严格的考查,并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价值做出评价,判明成绩,写出评语,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确定是否授予学位。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按学校学位授予细则有关规定处理。8.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均需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9.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在职人员,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430135车辆工程教学计划课程类别课程中文名称开课时间(学期)学时学分考核方式一二三四必修课程1政治理论√362考试外语(基础和专业)√√√2165考试2数值分析543考试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543考试3振动理论√543考试车辆系统动力学√543考试现代控制理论√543考试选修课程车辆电子技术√362考查智能车辆√362考查机械多体系统动力学√362考查车辆安全与节能√362考查现代汽车车身设计√362考查计算机视觉√362考查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362考查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36考查有限元理论与方法√362考查实用可靠性工程√362考查内燃机学√362考查机械CAD/CAM技术√362考查现代测试技术√543考查知识产权√362考查必修环节开题报告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工程项目实践1学位论文至少一年注:此表必修课程中1为公共课,2为基础理论类课程,3为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