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还是不避讳,真是个严重又严肃的大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避讳还是不避讳,这真是个问题茶博会上,争执在上演。“你卖的罗勒籽,为什么隔壁叫兰香籽?”“不知道。”“那罗勒籽和兰香籽是不是同一种东西?”“是。”“那为什么你要叫罗勒籽,隔壁却叫兰香籽?”“不知道。”如是三番,围观众人几乎笑尿。眼看无解,就要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死局,卖家却淡定地回了一句:南方人叫扁肉,北方人叫馄饨,其实也一样嘛。好机智,买家竟无言以对,大家也悻悻然散了。但罗勒为什么也叫兰香,这问题已经存在我深深脑海里。赶紧找度娘,咳,这事,居然牵扯到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非常严肃的避讳问题。罗勒,这个带有浓重异域风情的名字,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叫。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羯族石勒同志建立了后赵,为避石皇帝讳,罗勒便成功改名为兰香,但石勒同志的后赵持续时间不长,烟消云散后,兰香又恢复了原名。这么一来二往地折腾,一种植物,便两种叫法了。有人不大理解,这植物碍石同志啥事了?有改名的必要吗?假如你当过老师,你就知道,太有必要了。你班上有学生,名字和你一样,一定会有几个捣蛋鬼,整天直呼你的名字,因为所谓的师道尊严,你非常愤怒,现在不能体罚了,所以你想用语言吓唬他们,等你开口准备发飙时,这几个捣蛋鬼却很有礼貌地说:老师,我们是叫那个同学,不是叫你。这时,你最想做什么?是不是想把和你同名的学生叫过来,逼他改名。可惜你没这权力。但,皇帝有。几千年来,咱们可是君主专制的集权国家啊。等级、尊卑,长幼有序对维护统治太重要了,是以非常讲究避讳之事。《公羊传》: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总之,在封建集权社会,臣子在言语和作文中避免直呼君王和尊长之名,而代之以他字,是避讳的总原则。自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起,到1911年清帝逊位止,避讳之事,从未断绝,蔚为大观,主要有四种避讳情况:一,避君主讳。始皇帝嬴政,讳正,正月要改为端月;为避汉文帝刘恒讳,姮娥2就改成了今天大家熟悉的嫦娥;而王昭君改为明妃,是因为司马昭同志称帝了,生长明妃尚有村啊;以前金银充当货币,称元宝,朱元璋上台了,改称通宝;当然,皇后也是要尊重的,吕后名雉,于是雉不能叫雉,叫野鸡,现在那些野鸡大学,是不是可以叫雉大?最鸟的是唐太宗,据说连菩萨也为他折腰,观世音要避李世民啊,所以后世多称其为观音菩萨了。二,避圣贤讳。典型的便是避孔子之名,孔丘先生可是大成至圣先师啊,因此地名里有带丘字的,如龚丘县,改,叫龚县;北宋时,凡读书读到丘字,都要读成“某”;到清朝,最是凶猛,凡姓丘的,改姓邱,连发音都要读为“七”,果然霸道。三,避长辈讳。唐朝著名鬼才诗人李贺,他爹名晋肃,这下好了,晋通进,为避讳,纵有横溢之才华,小李一辈子都不能考进士了,于是郁郁寡欢,27岁时便死了。连韩愈韩先生都看不下去了,写了篇《讳辩》说,如果父亲名叫人,儿子连人都不能做吗?取名不慎,殃及子孙啊。四,避长官讳。大家非常熟悉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便是源于避讳,百姓要避田登这位仁兄的登字;五代时的冯道丞相,一天门客给他讲《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换作你,你该怎么破?避讳,在古代中国,实在是太重要了,特别是避君主讳,如果不小心冲讳了,则大不敬的罪名马上从天而降,轻则牢狱之灾,重则小命不保,甚至株连九族。今天,我们无需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避讳,相反,却津津乐道于“沾讳”,比如习酒。此类事情不便赘述,只是窃以为一个正常的国家,避讳与沾讳都是不正常的。想象一下,如果奥巴马是在中国,那么世界长寿之乡的广西巴马会怎样大肆宣传?“噢,巴马!”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